李國珍
“意外”是指課堂教學中沒有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景。作為教師,應該正視、思考、捕捉這些“意外”,對這些“意外”進行巧妙引導,將其轉(zhuǎn)化成寶貴的教學資源。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特別適合誦讀。因此,我備課時的設計是通過誦讀課文,讓學生揣摩語調(diào)與節(jié)奏,進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在介紹完文章背景、進行文字疏通之后,我先讓學生自己朗讀文章。在讀到“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這句話時,小星冷哼了一句:“歐陽修真會自吹自擂!”小軍也緊跟著說道:“文章前面一直用的是‘太守,而且還描寫太守的樂趣、出色的政績,最后才點明‘太守是歐陽修自己,這就是故作清高的自吹自擂!”其他同學聽到后也開始議論起來,這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教學任務不能按預設進行,可是又不能逃避學生的疑問。于是,我干脆順著學生的思路說:“那我們再仔細品讀一下文章,看看歐陽修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p>
學生聽到我的話,暫時安靜了下來,“文中作者對自己的稱呼有三個——醉翁、太守、歐陽修,他為什么要用三個不同的稱謂來稱呼自己呢?”一陣激烈的討論之后,大家得到了這樣的共識:“醉翁”表示作者在山水當中感受到了自由和快樂,雖然被貶,但是他很享受、很曠達?!澳敲矗@里作者陶醉于什么呢?”思維敏捷的小陽脫口而出:“陶醉于他所治理的滁州百姓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逼渌麑W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我接著引導:“既然這里醉翁和太守是同一個人,那能不能用醉翁替代太守呢?”小軍說:“我覺得不能,因為情境不同。前面醉翁是沉醉于山水,這里寫游人們生活很幸福,所以太守才會醉?!甭牭剿暮螅瑢W生們紛紛點頭。我接著引導:“這句話是一個設問句,如果不用設問句,其實可以用更簡潔的說法: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歐陽修。但是作者并沒有這樣做,這蘊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緒呢?”“我覺得這里有太守的閑情逸致?!薄拔矣X得是太守的一種自豪、自得和成就感?!薄瓕W生各抒己見,我總結(jié)道:“那就說明作者并不是自吹自擂,而是為百姓能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而自豪?!睂W生聽后紛紛表示認同。
此時,我適時引入本課的目標——“那‘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這句話該怎樣朗讀?”學生們在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應該讀得上揚,語氣較強烈,讀出憤懣,讀出肯定。然后,我讓學生大聲朗讀這句話,學生情緒高昂,聲音洪亮。這樣,學生從“醉翁”“太守”“歐陽修”三個不同的稱呼中體驗到了作者的情感。
這個課堂“意外”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學生的生活背景與文本的時代背景相距甚遠,學生難免會對文本的意思產(chǎn)生誤解。而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適時引導,將學生的“疑”變?yōu)椤坝懻摗?,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