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強?オ?
[摘要]通過深讀《小石潭記》這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在景色描繪的同時表述了景的矛盾與其內心的矛盾,每一個矛盾都發(fā)人深省,值得探究。在研究中選取了文中的幾處矛盾,對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以了解柳宗元在山水游記中夾雜的情感態(tài)度。
[關鍵詞]小石潭記;矛盾;柳宗元;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13002601
《小石潭記》篇幅較為短小,全文連同標點僅有240字,作者卻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呈現(xiàn)了“美”與“偏”、“有”與“無”、“樂”與“傷”,描寫了“荒涼之處的荒涼地”的獨特美景,在這篇山水游記中處處融入復雜美妙的情感,展露了矛盾糾結的內心。本文對這篇經典篇章中的矛盾與魅力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美”而“偏”,促人深省
柳宗元用形象生動的文字將永州的“小石潭”之美表現(xiàn)無遺:“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作者把水聲形容成玉佩相扣、玉環(huán)碰撞擦出的脆響,賦予看似平凡的文字一種動態(tài)感、生命力,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覺形成了一種對小石潭之美的贊嘆。這是小石潭的美景之一,未見其景,先聞其聲,水聲之鳴,令人心曠神怡;再看潭底,“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水中更有游魚相互嬉鬧,既有動景,又有靜景,交替互動,美妙絕倫;而兩岸的景物也讓人流連忘返,“青樹翠蔓,蒙絡插綴,參差披拂”,讓人感受到一種含蓄的神韻,明滅可見之間,享受文字間遠離世俗之景。
而這樣美的小石潭卻處于“荒涼之處的荒涼地”,要“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被一片竹林阻隔,為這份“美”徒增了幾分“偏”。大概除了柳宗元之外,極少人有這份雅興“伐竹取道”,尋得如此偏僻的小石潭去欣賞。但是這種“偏”卻與小石潭的“美”產生了矛盾,讓景色來得更加出其不意、促人深省。
二、“有”而“無”,渲染情境
在柳宗元的眼中,石潭雖小,卻有一番別具一格的美景:清澈沉靜的潭水、千奇百怪的石頭、嬉戲玩耍的游魚、靜謐流淌的溪水,以及兩岸生長茂盛的樹蔓、幽靜蔥蘢的竹林都是實實在在的美。小石潭囊括了一份精致,一份悠遠,一份安寧,一份神秘。而景中的游魚更是點睛之筆,讓這幅寧靜的畫卷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在《小石潭記》中,柳宗元用較多的篇幅描寫了魚的靈動可愛,既有靜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也有動景——“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因此,在柳宗元的筆下,小石潭中的游魚“有”活潑、“有”可愛、“有”玲瓏,有著讓讀者極為深刻的印象,仿佛是一個調皮有趣的孩童,又好似一個知情懂義的朋友。
但是畫風突變,作者又用“皆若空游無所依”描繪了自己對游魚的印象,不禁讓這份原本生動的情境增添了幾分無奈。柳宗元在山水游記作品中,習慣用“空”“無”等字眼來描繪景致,而“皆若空游無所依”就映襯了其對字詞的用法。該句表面上看,寫的是游魚在潭中自由快樂地游弋,潭水干凈清澈,仿佛透明,這使得魚兒就像游動在“空氣”之中,毫無依托。但是從更深層次看,小石潭本身就存在于無人問津的荒涼之地,本身就是一個孤寂無所依的存在,而游弋在小石潭中的游魚更是身價低賤,即使再可愛靈動,依然不能向眾人展現(xiàn)自己,依然只能守著一份“空”“無”。因此,《小石潭記》中的“有”是一份肯定,而“無”卻是一種孤絕的意境,為讀者營造了一個空空之境。
三、“樂”而“傷”,剖白人生
《小石潭記》中夾雜了柳宗元自身的感情,有發(fā)現(xiàn)美景、探尋美景、感悟美景的欣喜:“似與游者相樂”。柳宗元心中的愉悅在全文都有著明顯的表達,小石潭的寂靜幽美,讓作者暫時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憂,與自然融為一體。因此,看到自由自在、歡快愉悅的游魚時,柳宗元才產生了惺惺相惜、互相逗樂的情感,才讓“樂”在心間與文字中自在“游走”。但是《小石潭記》中同樣也夾雜著柳宗元內心的憂郁與傷懷,一字一句都體現(xiàn)了他對人世幻滅的感悟、對未來的迷茫與無措:“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币痪洹安豢芍鹪础北硎龅钠鋵嵤亲髡咝闹械拿悦?,他不知“水”從哪里來,又將流往哪里,正如自己的人生飄搖不定。因此剛剛還沉浸在“樂”中的柳宗元徒生“傷”之感。
從《小石潭記》中復雜矛盾的感情可以窺見柳宗元在山水游記中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他在永州“棄地”寫下這篇《小石潭記》,實際是對自身命運的照應,表現(xiàn)了自己被朝廷所棄、無人賞識的復雜之情。縱使放縱于山川美景之間,柳宗元依然無法釋懷,只能寄情于小石潭,每一處看似美麗動人的景致之中都彌漫著凄冷孤絕、遺世獨立之氣。因此,《小石潭記》中的“樂”而“傷”才會如此明顯,這是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之間的碰撞,體現(xiàn)了作者由于無法化解矛盾,而在內心產生的掙扎與迷惘,凸顯了他心中的“怨”與“痛”。
總之,被貶永州十年的柳宗元,在“荒涼地”的美麗山水之間,借小石潭隱含地表露了自己內心的苦痛與矛盾,表達了對自身的同情與淡淡的幽怨,這種內心的矛盾在《小石潭記》中有著明顯的展現(xiàn)。因此,為了加深對《小石潭記》創(chuàng)作魅力的解讀,應該從每個字眼、每個語句入手,在分析景致的同時,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柳宗元心中的那份傷感與幽怨。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