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德鳳
上次在蘇大學習時,賈冠杰教授推薦了兩本書,分別是《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gòu)》與《英語教學基礎(chǔ)理論》。認真讀后,收獲很多。
人常說,好學生不一定是好老師。這便說明“學”與“教”是兩種很不同的能力?!队⒄Z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gòu)》所闡述的核心概念“學科教學知識(PCK)”就為說明這個問題。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明白了“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基本意義是:教師在教學中所用的知識與學科知識和技能不同,它是教師根據(jù)教學需求對學科知識所進行的一種篩選、重組和對教學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造,是教師為適應(yīng)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學生將其所擁有的學科知識轉(zhuǎn)化為有效教學形式的能力。換句話說,PCK就是一種融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為一體的特殊教師知識與能力。
我們每位教師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上學時也許自己還曾是一個很好的學生。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你要想由一個好學生轉(zhuǎn)變成一個好老師,那還得從頭學起,來重新完成自己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gòu),這又是一個必要的轉(zhuǎn)變。《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gòu)》這本書就分別從“英語教師的知識”、“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英語學習的本質(zhì)”、“英語學習的條件”和“英語教師的發(fā)展”等五個方面,為我們的轉(zhuǎn)變進行了全面的指引,使我們能夠沿著一條較為清晰的路子去探索。我便從中找到了目標,找到了差距,找到了動力,找到了堅持。我將不斷咀嚼這本書,并感謝它對我的引導。
而《英語教學基礎(chǔ)理論》一書則是賈冠杰教授自己的著作,教授學養(yǎng)很深,使其成為一本更為難得的好書。這本書為我們理清了許多基礎(chǔ)性的概念,為我們的進一步學習和工作扎實了基礎(chǔ)。就比如“教學”兩個字,對于我們來說已是司空見慣,太熟悉了,以至于許多人都沒想過這兩字還能有意義。而賈冠杰教授為我們理出了三種涵義:1.“教學”(teaching);2.“教”和“學”(teaching and learning);3.教如何學習(teaching how to leam)。給人以平中見奇的感覺。
基礎(chǔ)的概念很重量要,如人所言:源頭之石,能輕易地改變大河之流向。基礎(chǔ)概念不清,很難想象你后續(xù)的學習和工作能搞好。賈冠杰教授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使我們不用再站在源頭迷茫張望。而這本書內(nèi)容也實在是很多,一字一句中都含有重要信息,值得我們來細細品味。就連附錄中的《給教師的10項建議》及《給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的建議》兩篇文章,都包含了人生的重大智慧,能讓拜讀者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
蘇大歸來后的半年多的時間里,我一邊讀書一邊教學,每每能自得其樂;與同事交流讀書心得,大家都十分開心。我珍惜我所有的學習機會,再次感謝蘇大與諸教授們的指引,我會沿著你們的“指月之手”,去探尋那迷人的月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