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盛澤中學(215000)
徐 斌●
?
淺議高中化學強化實驗探究功能的教學策略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盛澤中學(215000)
徐 斌●
本文闡述了新教材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根據(jù)筆者教學實踐提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的幾點做法,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探究;策略
為配合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江蘇省在2005年下半年起用高中化學新教材.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高中化學學習由表觀趨向實質、由重結論趨向為重過程、由重基礎趨向為重能力、由老師教學為主趨向為學生自學為主.
在蘇教版新教材中,跟舊教材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重點凸顯社會生活問題中心的課程設計.教材中把人類工農業(yè)生產生活、與社會進步發(fā)展的一些重要問題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知曉這些問題與化學息息相關,從而把學習化學、應用化學和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就把學習化學和應用化學相結合,從而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呈現(xiàn)在突出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生活能力.
“通過實驗學化學”是不少國家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共同追求的一條線索.化學家戴安邦曾說:化學教學如果單獨只重視傳播知識和技術這種教學是片面的教學,相反,應該既要傳授化學知識與技術更要訓練科學方法與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品德,這樣的教學才是全面的化學教育.
在化學教學中,要體現(xiàn)以實驗為特征的學科特征.因為通過化學實驗,可以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起來,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些化學知識點難以理解,有些化學現(xiàn)象只有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觀察化學反應過程,學生通過這樣的課堂情境和情景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而且通過化學實驗可以把學生的科學思維進行啟迪,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有重要的意義.
在新教材中強調了教學應該以實驗探究為手段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雖然,《新課標》沒有單獨對化學實驗提出內容標準,但整個“內容標準”中卻始終建議用實驗探究來完成內容的學習,也就是說實驗探究是學習過程和方式的主線.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化學實驗的優(yōu)勢.新教材中實驗分為《觀察與思考》(演示實驗)和《活動與思考》(學生實驗),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的實驗比例還是太少.因此,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參與探究,通過化學實驗來完成探究的過程,從而突出化學實驗的優(yōu)勢,我們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開展化學實驗教學.
1.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
在過去的演示實驗中一般是“驗證性”的化學實驗,新教材的化學實驗把“驗證性”的化學實驗改為“探究性”的化學實驗,從而讓探究性實驗成為化學實驗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把需要演示和證明科學的這些內容用驗證性實驗加以呈現(xiàn),但是容易忽略探究的過程.而探究性實驗教學在觀念與驗證性實驗相反,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來探究學習化學知識,一般的步驟是:進行實驗→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比如,高一必修教材講到氯氣與水的反應,舊教材中〔實驗4—4〕是:取干燥的有色布條和濕潤的有色布條各一條,把兩條布條分別放入兩個集氣瓶中,然后通入Cl2,觀察實驗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這個實驗就是一般性的驗證性實驗.而新教材把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對〔實驗4—4〕先演示,歸納結論:干燥的氯氣沒有漂白性.再設置課題“探究氯水中的成分,設計實驗加以驗證,完成氯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①通過觀察一瓶氯水的顏色②取少量氯水加入鎂條③取少量氯中滴加AgNO3和稀硝酸④在表面皿上放一條藍色石蕊試紙,滴加少量氯水.通過學生主體性的探究,作出如下總結:①新制氯水呈黃綠色,結論:氯水中含Cl2,②鎂條表面冒氣泡進一步證明產生H2,說明氯水中含H+,③產生白色溶液(不溶于稀硝酸),從而證明氯水中含有Cl-,④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被褪色,證明生成不同于Cl2、HCl(不具備漂白性)的新物質HClO.
2.改常規(guī)實驗為微型實驗
微型實驗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占用空間小,使用藥數(shù)量少,產生的污染少,實驗過程耗時少,對學生還能進行綠色化學和環(huán)保意識教育.因此,微型實驗往往作為生動的教學實例來使用.其次,微型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可以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也是微型實驗的優(yōu)點.
比如,在結束新授課鋁化合物的學習時,學生已經掌握了鋁化合物相關知識,學生對實驗技能有所掌握;生活中的一些與鋁化合物有關的藥物學生可能也了解一些,因此,我設置了一個探究常見藥物化學成分的微型實驗課題:
要求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用實驗驗證胃舒平的主要成分,看這些成分主要是氫氧化鋁還是碳酸氫鈉?
學生先討論然后進行實驗:先根據(jù)胃舒平存在可能的化學成分進行取樣,把取出來的樣品與鹽酸反應;然后取小蘇打與鹽酸進行實驗;對比兩個實驗反應過程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判斷其成分.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完成在點滴板孔穴中完成探究胃舒平成分的實驗.
通過這樣的微型實驗,先讓學生設計,然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再進行對比實驗完成判斷,提高了學生設計簡單化學實驗方案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化學實驗操作的能力.通過微型實驗過程,讓學生科學思維培養(yǎng)得更嚴密,也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
3.改進或設計實驗
化學實驗能訓練各種智力從而讓非智力因素得到增長,教師在課堂實驗教學中應該對實驗進行改進和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探究性.
4.整合部分演示實驗
組合實驗能把重點知識與基本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實驗的合理組合,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思維的開拓性.在講某些有毒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時,可把制氣裝置、凈化裝置、干燥裝置、收集裝置以及尾氣裝置組合為一套演示裝置.這樣設計既能收集到純凈的氣體,又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如蘇教版必修一專題2第一單元氯氣的生產原理中制氯氣裝置-飽和食鹽水裝置-濃硫酸裝置-集氣瓶-氫氧化鈉溶液燒杯.
5.拓展課外實驗
課外實驗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用一些簡單易得的器材和試劑完成的實驗,或稱為“家庭小實驗”.這類實驗是開展化學課堂實驗教學的延伸.但教材中這類實驗還是太少.我們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拓展,一是開展課外興趣小組,二是開放實驗室,三是開展校外家庭小實驗.例如,在學習“化學能轉變與電能”時,要求學生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學生通過一番活動,看到親手制作的水果電池能發(fā)出電來,興趣倍增,對原電池的概念,格外親切,理解能不深刻嗎?
再如,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市售食鹽中是否含碘元素”.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加深了對鹵素中某些反應的理解,同時對食鹽中為什么要加碘等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或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對市售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從而判斷是天然的果汁,還是人為添加的維生素C,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
總之,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實驗為基礎.因為化學實驗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對新教材中增加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探究活動要加以利用,對大綱要求的那些實驗應該要多做,盡可能可以采取多樣的形式去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功能.同時,在實驗時要對實驗現(xiàn)象展開問題的討論并以實驗檢驗某個結論的正確或錯誤,從而設計某一實驗使現(xiàn)象更加完美或解決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
[1]伍敏.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亞太教育.2015/13
[2]彭柏文.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性教學思考.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S1
[3]徐杰.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構建.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02
[4]陳姿詩.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中的瓶頸問題.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2
G632
B
1008-0333(2017)15-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