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登瓊,廖俐雅,張存亮,馬明炎,雷明容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408300)
·經(jīng)驗交流·
重慶市墊江地區(qū)高風(fēng)險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檢出率及基因型分布
余登瓊,廖俐雅△,張存亮,馬明炎,雷明容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408300)
目的 研究重慶市墊江縣高風(fēng)險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發(fā)生率及基因型分布。方法 通過檢測該院門診、住院患者和孕前、產(chǎn)前檢查夫婦外周血的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進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高風(fēng)險人群篩查,以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 fL和/或MCH<27 pg/L作為高危人群判斷標(biāo)準(zhǔn),篩選并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年齡5個月至83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高危人群血液標(biāo)本,對其中404例用跨躍斷裂點PCR(Gap-PCR)及反向斑點膜條雜交技術(shù)(RDB)法進行基因診斷,未檢查到常見突變者進一步通過基因突變熱點測序、比對。結(jié)果 404人中檢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68例(41.6%),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77例(19.0%),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89例(22.0%),檢出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復(fù)合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雙重雜合子1例(0.25%),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少見型[ⅣS-Ⅱ-81(C-T)]1例(0.25%)。結(jié)論 墊江縣高危人群中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總檢出率為41.6%,其中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檢出率明顯高于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高風(fēng)險人群;檢出率;基因型分布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又稱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是因某個或多個珠蛋白基因異常引起一種或一種以上珠蛋白鏈合成減少或缺乏,導(dǎo)致珠蛋白鏈比例失衡所引起的遺傳性溶血性疾病,以溶血、無效紅細胞生成及不同程度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為特征[1-2]。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可無或僅有輕度貧血,中重型患者生存質(zhì)量受到嚴(yán)重影響,重型可有嚴(yán)重貧血、肝脾腫大,全身水腫、骨骼改變等,最嚴(yán)重者可于妊娠30~ 40周宮內(nèi)死亡或產(chǎn)后數(shù)小時死亡,嚴(yán)重影響家庭和兒童生活質(zhì)量[1,3-5]。由于目前對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尚無有效根治方法,因此,本研究分析高危人群中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發(fā)生率及基因型頒布,以期為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貧血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支持。
1.1 檢測對象 所有標(biāo)本來自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本院門診、住院患者和孕前、產(chǎn)前檢查夫婦,年齡5個月至83歲,用Sysmex XT-2000i血細胞分析儀進行全血細胞分析,篩選出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 fL和/或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27 pg/L的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高風(fēng)險人群,收集高危人群血液標(biāo)本共404份。
1.2 試劑 使用深圳亞能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的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診斷試劑盒,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方法
1.3.1 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 用跨躍斷裂點PCR(Gap-PCR)法,將PCR產(chǎn)物在1.2%的瓊脂糖膠電泳,然后在紫外燈下觀察基因圖譜為1 800、2 000、1 600、1 300 bp的條帶,分別為α-珠蛋白正常基因,3.7缺失型,4.2缺失型,SEA缺失型的擴增產(chǎn)物,即進行3.7、4.2、SEA 3種缺失型的基因診斷。
1.3.2 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及非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 采用單管多重PCR及反向斑點膜條雜交技術(shù)(RDB)法,檢測中國人較常見的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17種突變位點和α-基因QS、CS、WS 3種點突變類型。
1.3.3 罕見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 表型陽性而α-基因診斷試劑盒及RDB法未見基因型異常的樣品通過PCR擴增α-珠蛋白基因的常見突變區(qū)域和β-珠蛋白全長測序。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用EXCEL 2013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2.1 高危人群中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出情況 MCV<80 fL和/或MCH<27 pg/L的404例患者中,共檢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168例,檢出率為41.6%。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77例(19.0%),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89例(22.0%),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復(fù)合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雙重雜合子1例(0.25%),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少見型[ⅣS-Ⅱ-81(C-T)]1例(0.25%)。
2.2 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分布 168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中單純攜帶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患者共77例(45.8%)。各基因型構(gòu)成比見表1。
表1 重慶市墊江縣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分布
2.3 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分布 168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中單純攜帶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患者共89例,構(gòu)成比為53.0%,共檢出9種突變類型。以ⅣS-Ⅱ-654(C-T)、CD41-42(-TCTT)、 CD17(A-T)多見(表2)。
2.4 其他 168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中檢出雙重雜合子1例,其基因型為β41-42βA/-α3.7/αα,構(gòu)成比0.6%。168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中檢出少見基因型1例,其基因型為 ⅣS-Ⅱ-81(C-T) ,構(gòu)成比0.6%
表2 重慶市墊江縣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分布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溶血性貧血的常見病因[6-8]。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多見于東南亞、地中海區(qū)域,我國西南、華南一帶為高發(fā)地區(qū)[9-13]。重慶市墊江縣位于西南部,本研究篩選出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的高?;颊哂肎ap-PCR及RDB進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其檢出率為41.6%,低于袁暉等[14]深圳地區(qū)的研究(50.7%),符合我國兩廣地區(qū)發(fā)病率最高的趨勢。
在本縣404例高危受檢者中檢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68例,檢出率為41.6%,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22.0%)檢出率高于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9.0%),αβ復(fù)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少見型檢出率較低,各僅檢出1例(0.25%)。所有突變基因中,-SEA/αα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在本地區(qū)檢出率最高,構(gòu)成比為75.3%,因此在高危人群中進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篩查能有效減少Bart′s水腫兒出生概率,對于優(yōu)生優(yōu)育有重要意義[2]。
PCR及RDB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方法作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方法,比較于傳統(tǒng)血紅蛋白電泳技術(shù),能有效檢出靜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復(fù)合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雙重雜合子,減少漏診率,能為產(chǎn)前診斷及遺傳咨詢提供更可靠的理論支持[8,15-16]。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可作為貧血的鑒別診斷依據(jù),對明確診斷的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制訂科學(xué)合理的個性化治療方案,避免無效用藥和盲目補鐵,減少患者經(jīng)濟負(fù)擔(dān)和藥物造成的損害。
綜上所述,本縣屬于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高發(fā)地區(qū),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在優(yōu)生優(yōu)育、遺傳咨詢及貧血鑒別診斷和治療中都有重要意義。
[1]王燕燕,李曉輝,徐西華.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診治進展與我國現(xiàn)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28(6):473-476.
[2]呂福通,謝丹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相關(guān)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2013,21(7):490-494.
[3]闕婷,李旺,李東明,等.孕早期胎兒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與血液學(xué)表型和產(chǎn)前診斷適應(yīng)證的遺傳研究[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4,30(6):435-439.
[4]何麗橋,甘海絲,李妹燕.妊娠合并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診斷與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6):6545-6547.
[5]Lee TY,Lai MI,Ramachandran V,et al.Rapid detection of alpha-thalassaemia variants using droplet digital PCR[J].Int J Lab Hematol,2016,38(4):435-443.
[6]何圓圓,曾麗紅,莊遠,等.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輸注保存不同時間紅細胞后血紅蛋白濃度的變化[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11):1351-1354.
[7]闕婷,鄭陳光,李東明,等.1 097例0~7歲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兒不同基因型及表型關(guān)聯(lián)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5,30(3):223-226.
[8]Khalilian MR,Moghaddar R,Emami-Moghadam A,et al.Evalu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and serum ferritin in thalassemia major patients[J].Glob J Health Sci,2016,8(12):57492.
[9]陳敬林,萬志丹,黃湘,等.中山市大規(guī)模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調(diào)查[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25(14):2419-2432.
[10]葛世軍,禹崇飛,楊必清,等.云南省德宏地區(qū)154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基因型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4,8(3):385-390.
[11]唐玉芬,譚滿勝,聶俊瑋.廣東省茂名地區(qū)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分析[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6(3):187-190.
[12]吳祥兵,徐晨陽,李煥錚,等.溫州地區(qū)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家系的基因突變分析及產(chǎn)前診斷[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25(23):4098-4100.
[13]杜偉,歐陽小峰,甘承文,等.重慶地區(qū)8 024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篩查結(jié)果及地貧基因型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14,39(5):694-697.
[14]袁暉,吳維青,吳曉霞,等.深圳地區(qū)育齡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分布調(diào)查[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醫(yī)學(xué)科學(xué)版),2012,33(4):553-557.
[15]De Sanctis V,Elsedfy H,Soliman AT,et al.Endocrine profile of beta-thalassemia major patients followed from childhood to advanced adulthood in a tertiary care center[J].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2016,20(4):451-459.
[16]Liaska A,Petrou P,Georgakopoulos CD,et al.beta-Thalassemia and ocular implic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BMC Ophthalmol,2016(16):102.
10.3969/j.issn.1671-8348.2017.13.035
余登瓊(1968-),本科,副主任技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p>
,E-mail:346702856@qq.com。
R556
B
1671-8348(2017)13-1832-03
2016-12-16
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