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段曙東
共享單車別讓質量拖了后腿
文 段曙東
忽如一夜春風來,共享單車遍地開。
從散見到“鋪城”,以橙色摩拜、黃色ofo為主的共享單車們,由于抓住了都市人出行“最后一公里”這一巨大市場需求,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盡管才面世不久,卻借共享經濟之勢,挾各路資本之威,迅速占據北上廣深等大中城市街頭巷陌。共享單車現(xiàn)象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正所謂有正必有反,有利必有弊,隨著共享單車業(yè)態(tài)的狂飆突進,一片叫好聲的同時,其發(fā)展中面臨著的一些問題也漸次擺在眾人的眼前:車輛使用便利與城市管理之間的矛盾,快速擴張與運維能力滯后之間的矛盾,高強度用車對低成本產品質量的考驗,等等。
近日,一家稱作“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的媒體對北京市場上投放的5個品牌的共享單車進行了體驗,結果發(fā)現(xiàn),部分共享單車損壞率極高,最極端情況下,在體驗中騎行成功率僅6%。雖然大街上到處都是共享單車,但要順利找到一輛完好的共享單車卻越來越難,朋友圈里也開起了對某些共享單車的“吐槽大會”。
“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的報道稱,他們對進入北京市場的摩拜單車、ofo、小藍單車、酷奇單車、永安行分別進行了一次高峰期體驗。一個周五的晚上18:10,他們兵分五路,從人流聚集較為典型的國貿橋附近出發(fā),尋找五個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騎行回家。最終發(fā)現(xiàn)不同品牌的單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采用了電子鎖模式的單車整體車況較好,但解鎖常因一些未知原因失敗,此外,預約和尋車功能的缺陷導致用戶在尋找車輛上會遇到不少障礙。
而采用機械鎖的單車,人為損壞率較高,在體驗中,他們沿路嘗試了16輛,僅有一輛可以正常使用,成功率約6%。而車輛損壞狀況則包括:機械鎖損壞無法開鎖,車座前后翹起,號碼牌被涂抹,剎車線壞掉等。
一家媒體的一次體驗可能存在一定偶然性,但這次體驗起碼可以提醒從業(yè)者一點,如果產品沒有依靠過硬質量在騎行者心目中形成值得信賴的印象,進而樹立起品牌信任感,隨著新生事物熱潮的退去,最先倒下的,一定是不重視產品質量的從業(yè)者。
我們常說,企業(yè)重質量者得市場。對于共享單車這種承載著公共服務功能的經營者來說,更是如此。對其產品質量的要求,理應相較于一般產品更為嚴格。
據了解,目前對共享單車的質量要求規(guī)范,執(zhí)行的是國家標準GB3565-2005《自行車安全要求》,此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4210:1996《自行車-自行車安全要求》。有關監(jiān)管部門在對共享單車服務風險進行評估時則發(fā)現(xiàn),此標準相對于共享單車來說,技術標準顯得偏低。因為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遠遠大于社會個人擁有的自行車,每車每年平均行駛距離是民用自行車的十倍甚至數十倍,且共享單車長期停放在室外,如僅按照國家標準GB3565-2005《自行車安全要求》來要求,存在著明顯的低標準風險。特別是由于共享單車使用條件和使用環(huán)境的特殊性,存量共享單車基本沒有定期進行質量檢測,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風險。此外,共享單車存在的質量風險還在于,即便是僅僅按照上述的自行車通用標準要求,有的共享單車也不合格,比如車輛設計明顯不合理,防銹性能等級不夠,結構強度存在問題等。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共享單車的“戰(zhàn)爭”,在早期看來是用戶和城市爭奪戰(zhàn),但越往后走,就會發(fā)現(xiàn)產品和供應鏈的重要性,不管是騎行體驗還是擴張速度都與產品體驗、供應鏈強弱密切關聯(lián)。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繼續(xù)“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fā)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边@無疑是對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大發(fā)展的重大利好。我們相信,方興未艾的共享單車們在便利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過程中,一定會越發(fā)地蓬勃發(fā)展。只是,我們也提醒參與者們,與資本等一樣,產品質量也一定會是決定你們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
共享單車,別讓質量拖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