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摘要:近年來,網約車市場迅速興起,隨之而來的監(jiān)管問題層出不窮。隨著去年網約車新政的出臺,各地紛紛出臺相應政策,承認網約車的合法性并對其進行規(guī)范,同時數量管制問題出現,網約車市場走的發(fā)展有待時間檢驗。
關鍵詞:網約車;興起;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F572.8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一、網約車的概念及興起原因
網約車是網絡預約出租車的簡稱,即借助網絡打車軟件作為運營平臺,司機與乘客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完成訂單預約及在線支付,專車接送乘客到指定地點。常見的滴滴、易到、曹操等都屬于此范疇。
網約車在國內市場的出現,很好的順應了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需求,除了價格低廉、打車方便、服務優(yōu)質的表層原因外,其迅速興起更有其深層次原因。
(一)交通供需平衡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速度加快,不論是城市人口還是城市用地迅速增長,第三產業(yè)即服務業(yè)占產業(yè)結構比重迅速增長。在這樣的城市化大背景下,大量人群在一個集中時段工作,形成出行高峰期,而相對應地,公共交通余力不足,形成交通的供需失衡,這在新興城鎮(zhèn)尤其明顯,有一些路段,像北上廣深的城鄉(xiāng)結合部,黑車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因而政府屢禁不止。而網約車的出現,很好地填補了公共交通的空白并有利地打擊了黑車。
(二)傳統(tǒng)巡游出租車的弊端
從大背景看,傳統(tǒng)巡游出租車的管制政策僵化、利益格局調整困難,導致大中城市出租車供給存在普遍不足。從本身看,傳統(tǒng)巡游出租車因行業(yè)分配機制不合理,服務質量難以有效提升,缺乏個性化、差異化的約租車服務,不能及時跟進城市居民日益提升的多樣化出行需求。
(三)“互聯網”為網約車提供了平臺
隨著互聯網新業(yè)態(tài)的出現,對傳統(tǒng)巡游出租車造成了很大壓力,相對應地,網約車有了一個很好的線上平臺,使得司機與乘客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以很好解決。在滴滴CEO程維看來,買一輛車,3% 的時間在使用,97%的時間都只能閑置;城市要建大量停車場放閑置車輛,車位比車都貴 ; 路上跑的車大多數只坐一兩人,低效的模式使得城市交通難以為繼。依靠分享經濟,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通過互聯網的平臺,乘客只需在出門之前,打開手機上的打車軟件,定位起點,輸入終點,幾分鐘時間就可以約到專車。有車一族可以找到生財之道,乘客也能享受到打車方便——費用降低、服務提升。
二、網約車的監(jiān)管問題及數量管制
網約車作為新生事物,最難的還是監(jiān)管,隨著網約車規(guī)模的擴大,接入平臺的私家車數量迅速增長、運營范圍擴大。網約車平臺對駕駛員和車輛審查不嚴的情況增多,埋下隱患。網約車評價機制出現一定程度的失靈,乘客投訴維權困難。這些都是網約車新政出臺前的網約車市場面臨的問題。
隨著2016 年7月,《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 肯定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同時也規(guī)范了網約車市場。該網約車新政充分尊重了市場的主體地位并且給予了地方政府極大的自主權。新政落戶各地后表現不同。京滬兩地交通部門表示:基于城市具體情況、治理 “大城市病”的需要和相關政策法規(guī)。對 “本地人本地車 ” 的要求沒有改變。如上海,要求本地車主要基于兩點考慮。首先 ,交通運輸部規(guī)定,網約車不可異地經營。其次,依據目前實施的限行措施,僅有在上海市注冊登記的車輛才能提供全時段全路段的出行服務。
本地人本地車的要求是一種地方上的數量管制,戶籍本身具有高門檻,不可避免的將對網約車市場的良性運行造成諸多弊端。一是,大量網約車在數量管制過嚴的情況下被迫由網約車轉而變身黑車繼續(xù)存在,因網約車市場而大受打擊的黑車會重新猖獗。二是數量管制的科學性有待考究,具體要把數量定在怎樣一個合理的范圍相當難把控。三是,網約車數量管制與讓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民眾背道而馳。這種數量管制勢必會造成網約車供應量減少,網約車價格攀升,消費者需求相對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對消費者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對于此種數量管制,有一點要說明,交通擁堵無法成為數量管制的充分理由,只能是一種因素。根據北京交通大學交通系統(tǒng)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閆學東教授課題組,利用滴滴出行大數據的分析顯示:北京的道路擁堵主要因為出行需求導致,網約車不是造成北京道路擁堵的直接原因。該《報告》認為,“互聯網+共享經濟+共享交通”是未來城市交通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三、關于網約車監(jiān)管及數量管制的建議
(一)逐步取消數量管制,循序漸進改革
盡管 內有傳統(tǒng)巡游出租車數量管制 的失敗案例 作為前車之鑒,外有國外逐步放松數量 管制 的國際 大勢所趨 ,但改革畢竟不是一件易事,這一點從各地目前出臺的網約車政策中可見一斑,逐步放松乃至取消數量管制,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互聯網+共享經濟+共享交通”模式才能更有益的發(fā)展,對放緩的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
(二)對網約車治理更多向服務轉變
網約車新政可以體現出政府職能逐步從管理向服務轉變,在網約車的監(jiān)管問題上,最為關鍵的是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際情況不斷變化,網約車的治理也應該順應變化著的實際,各地從新政中得到啟發(f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理辦法。健全網約車投訴和評價機制,培養(yǎng)出一批網約車治理專業(yè)人才,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大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薛志遠.網約車數量管制問題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6(6) :108-113.
[2]王靜.中國網約車的監(jiān)管問題及解決[J].行政法學研究,2016(2):49-59.
[3]周易茗.網約車新政出臺之監(jiān)管思考[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1):67-70.
[4]孫冰.不確定的“網約車”和確定的分享經濟[J].中國經濟周刊,2017(1):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