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琨
喝水是人們每天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水是生命之源,每天飲水的次數(shù)遠遠多于吃飯次數(shù)。其實不健康的飲水方式也會對健康造成威脅。避開以下四個誤區(qū),讓我們養(yǎng)成健康的飲水方式。
誤區(qū)1:水喝得越多越好
專家介紹,過量飲用水會導(dǎo)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nèi),使細胞水腫。開始會出現(xiàn)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嚴(yán)重時甚至?xí)霈F(xiàn)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即水中毒。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浹背,體內(nèi)鈉鹽等電解質(zhì)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時大量飲用淡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xiàn)頭暈眼花、嘔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輕度水中毒癥狀。
所以,口渴時,不能一次性的猛喝猛灌的,應(yīng)該分多次喝,少喝多次,跟吃飯一個道理,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每天正常補水1000~2000亳升,這樣有利于人體的吸收。
誤區(qū)2:飯前不能喝水
吃飯前還要補水嗎?那不是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嗎?西餐有餐前開胃的步驟,其原理在于利用湯菜來調(diào)動食欲,潤滑食道,為進餐做好準(zhǔn)備。那么,飯前補水也就有著同樣的意義,進固體食物前,先小飲半杯(約100毫升),可以是室溫的果汁、酸奶,也可以是溫?zé)岬谋蔷栈ㄋ蛘叩牟杷蛘呤且恍⊥霛鉂獾拈_胃湯,都是很好的養(yǎng)胃之法。
誤區(qū)3:喝飲料也可以補水
果汁飲料多采用檸檬酸作味劑,檸檬酸食用過多,大量的有機酸驟然進入人體,當(dāng)攝入量超過機體對酸的處理能力時,就會使體內(nèi)的ph值不平衡,導(dǎo)致酸血癥的產(chǎn)生,使人疲乏,困倦。特別是在人體大量出汗時,人體會損失大量的電解質(zhì),如鉀、鈉、氯等堿性成分,大量的酸味飲料更容易令體液呈酸性。因此,不宜過多飲用添加有機酸的酸味飲料。
誤區(qū)4:每天都要保證喝掉8杯水
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中,比如蔬菜、水果、飲料等等都會含有水份,如果你今天又是吃水果又是喝湯,然后再喝足足的8杯水,就有可能攝入水量過多了。米飯的含水量達到60%,而粥含的水分就更豐富。
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獲得300~400毫升水分。加之日常飲食講究的就是干稀搭配,所以從三餐食物中獲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難。不如充分利用三餐進食的機會來補水吧,多選果蔬和不咸的湯粥,補水效果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