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筆者在加拿大考察時,曾和多位加拿大高中生了解他們申請大學的經(jīng)歷,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申請大學完全是自己的事,沒有任何老師會盯著你,只有你主動詢問時,他們才會給出建議?!?/p>
在我國,學生高中畢業(yè)后上什么大學是頭等大事。可在加拿大,高中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wù),培養(yǎng)高中生應(yīng)具備的能力與素質(zhì),至于學生高中畢業(yè)之后是直接參加工作、申請綜合性大學還是去職業(yè)學院,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
導致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加拿大人不會用學生升入大學的情況來評價高中的優(yōu)劣。甚至有學生告訴我,學校到最后都不知道他去了哪所大學。高中關(guān)心的是學生是否按畢業(yè)要求修讀了課程,公眾則以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一所高中的優(yōu)劣。
加拿大的高中實行學分制教學,每所高中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大約有160到170門,其中既有學術(shù)課程也有技職課程。在BC省,學生完成20門80學分的課程學習即可畢業(yè),除了7門必修課外,學生可在人文社會、科學、藝術(shù)、技職等模塊中自由選擇課程。
既然大部分課程由教師自主評分,那么,教師會不會為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放水”呢?這種情況在加拿大少數(shù)的私立高中確實存在,但在公立高中則很鮮見。通常,公立高中教師評分十分嚴格,會對學生進行嚴謹?shù)倪^程性評分。一是因為加拿大高中教師在教學時不受行政干預(yù),可以純粹以教學倫理行事,二是因為加拿大高中教師沒有讓學生考進大學的壓力,會讓課程評分保持客觀、真實,這也是加拿大大學信任高中課程評分的重要原因。
就算個別私立學校有“放水”行為,加拿大的教育體系也能對此進行有效的治理。一方面,如果高中給學生打出奇高的分數(shù),而學生在入學后表現(xiàn)出的學習能力與分數(shù)完全不符,就會引起大學的注意,影響到該高中學生今后的申請。而且,由于加拿大的大學和美國大學一樣,主張“寬進嚴出”,因此,學生最關(guān)注的不是能不能被大學錄取,而是能不能順利畢業(yè)。申請到一所好學校卻完成不了學業(yè),是沒有用的。
把精力都用到高中課程體系建設(shè)上,而不是圍繞升學來組織教學,這使得加拿大的高中都有比較豐富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而由于大學實行申請入學、多元評價制度,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懊總€學生一張課表”的安排,極大地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和興趣。
據(jù)筆者了解,國內(nèi)也有不少學校引進了加拿大BC課程體系,可實際情況卻不理想。一位來自內(nèi)地國際課程班的學生告訴我,他所在的國際班根本就沒有多少課程可以選擇,大部分同學都被限定上相同的課程,而且,家長和老師還是特別強調(diào)升學,學生并沒有體會到國際課程對他們個性和興趣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這樣的國際班雖有“國際”之名,但并沒有脫離中國人傳統(tǒng)教學觀念之實。
加拿大的中學能完全自主辦學、學生能完全自主選擇課程,是大學招生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和社會輿論氛圍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這對我國正在推進的高考改革有諸多啟示。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
編輯/王一鳴 E-mail:512131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