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娜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非智力因素的來源及其概念,并分析了環(huán)境、興趣、性格、動機與態(tài)度等方面對英語學習的影響。除此之外,本文還從以上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而達到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英語 學習效果培養(yǎng)方法
一般來說,學生的智商差別不大,但學習成績可能相差甚遠,這些差別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然而智力因素是先天的、不可改變的,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就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因此,如果在英語教育和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運用非智力因素,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1]
一、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非智力因素是一個相當廣泛的綜合性的概念。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講,凡是智力因素(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我們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本文重點討論了動機與態(tài)度、興趣、性格、環(huán)境等因素。
2.非智力因素影響的理論來源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與否,20%取決于智商,80%取決于情商。所謂智商,即一個人的綜合智力水平,主要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達力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等;而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同一班級中同一老師授課的智力相當?shù)膶W生的學習成績卻差別很大。對于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在教育領域一直爭論不休。比如: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Bloom過分強調老師的作用,他認為只要教學得法,學生的成績差異就會縮小到最小程度;而澳大利亞教育學家Biggs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只有當學生積極想學而又懂得怎樣學時,學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教育研究的這一變化趨勢表明,人們逐步認識到學習成功的關鍵是學習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在外語教學的研究結果就是學習者自主模式興起。學習者自主模式是汲取了人本主義、認知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思想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并自主管理自己學習的教學模式??傊罅康难芯考皩嵺`表明,英語學習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本人的非智力因素。[2]
二、非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1.環(huán)境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環(huán)境是指某個具體人的本身之外的并且作用于其他的一切事物的總和。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來看,環(huán)境也有著不同的內涵,具體到英語學習環(huán)境則是指影響英語學習者習得和學得英語語言并運用英語語言交際、交流的各種因素。眾所周知,學習語言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特別是英語學習。良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英語學習,不利的環(huán)境則會給英語學習帶來障礙。所以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相當重要。
2.興趣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在影響英語學習的各種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決定學習效果的至關重要的情感因素。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知識最直接最活躍的源泉和動機。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作用。實踐表明,人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對該事物或活動表現(xiàn)出積極肯定的情緒,煥發(fā)出無與倫比的動力。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對他們的求知和探索精神予以保護,真正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性格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性格是個體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對現(xiàn)實的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則有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也會有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上有積極創(chuàng)造性態(tài)度的學生則思想開闊,善于交際,甚至標新立異,他們獲得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英語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一個具有順從﹑墨守陳規(guī)的性格的學生則處處拘泥,不敢別出心裁,這導致語言認識程度低。學習者的性格是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之一,對語言的認識和話語創(chuàng)造活動影響甚大,不良的性格成了制約英語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
4.動機與態(tài)度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部動因和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的),它是個體發(fā)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英語學習動機是人類行為動機之一,它表現(xiàn)為渴求英語學習的強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因,是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心理狀態(tài)。有動機的英語學習,其效果極好,而無動機的英語學習往往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
三、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1.創(chuàng)造氛圍,注重交流
學習英語,每個人都知道環(huán)境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出國發(fā)展的可能,甚至和外教交流的機會都沒有。這樣,我們就要盡量創(chuàng)造講英語的環(huán)境,克服不利因素。
(1)創(chuàng)造課堂英語學習氛圍
學生的英語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把握好課堂是很重要的。目前的上課方式仍然是以中文為主,因為學生會抱怨聽不懂,但萬事開頭難,只要有堅持,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自然而然的養(yǎng)成講英語的習慣,并且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目的。
(2)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梢远ㄆ诮M織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角活動。老師也可以在班級組織一些相應的英語活動,如:英語學習園地、英語壁報等;設計和開展單詞接龍比賽、英語歌曲聯(lián)唱、創(chuàng)編表演短劇、小小辯論會、課外閱讀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盡量開口講英語,由此幫助學習者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克服環(huán)境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2.挖掘潛力,培養(yǎng)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靈活多變,可以建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力的需要。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能“一言堂,滿堂灌”,要運用“自學、導學、研學、檢驗”的課堂教學模式,即讓學生自學、教師引導、學生彼此合作研究學習、再對所學內容進行檢驗。在班級中,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比賽性游戲﹑師生對話﹑創(chuàng)編歌曲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研究個性,量體裁衣
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取分層次教學法。讓學生“能飛就飛,能走就走,能爬就爬”。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則有所獲,進而樂此不倦。如果教師不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氣質因素,一味強求大幅度的提高,必然是拔苗助長,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4.激發(fā)動機,端正態(tài)度
英語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它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積極的學習,從而大大促進英語學習的效能。有人說最成功的學習者是既有才華又有強烈學習動機的那種人。因此,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內部動機。
(1)正確的評價
正確的評價和適當?shù)谋頁P與批評所起的作用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更能鞏固和發(fā)展正確的學習動機。成功時一個贊許的目光,失敗時一個鼓勵的眼神,對困難學生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期盼的目光,一個欣賞的姿態(tài),都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產生“我要學”的內在動力,從而激勵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在良好的氛圍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適當?shù)墓膭?/p>
鼓勵有著很大的驅動性,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尊和自信。鼓勵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其中承諾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與學生的承諾是建立在師生信任的基礎上的,這時候的師生關系演變成朋友關系,學生會抱著感激的心情來面對這個承諾,非常珍惜這份信任。除此之外,學生的好勝動機和成就需要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也會大大增強,所以在承諾驅動下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總之,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學生智力與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是牽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發(fā)揮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的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輕松愉快的投入學習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石峰《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中華教育論壇》2005.06
[2]智春利,張雅琳.英語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