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凡淑麗
【摘要】根據(jù)文本的不同功能,彼特·紐馬克將文本分為六大類,呼喚型文本是其中主要的一種文本類型。本文首先介紹了呼喚型文本翻譯的主要內容,然后對相關的翻譯理論、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文獻綜述,并在此基礎上,對呼喚型文本翻譯研究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文本類型理論 呼喚型文本 翻譯理論 文獻綜述
前言
尤金·奈達說過,翻譯是“人們所能從事的最復雜的腦力勞動”。而為了做好翻譯,通過仔細分析翻譯文本,對文本的特點進行總結,可以在翻譯策略的選擇和翻譯理論的運用上做到有的放矢,更加有針對性,所以文本類型與翻譯方法的研究就極為必要。本文主要根據(jù)彼特·紐馬克的文本類型理論,對呼喚型文本的翻譯研究進行文獻綜述,了解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發(fā)展歷程,希望對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助力于相應的翻譯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在《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上對主題詞“呼喚型文本翻譯”進行檢索,搜索到從2004年到2016年的相關論文共41篇。通過對檢索結果進行分類,其中,涉及到呼喚型文本翻譯理論的論文8篇,涉及具體某類呼喚型文本翻譯策略的論文12篇,運用呼喚型文本理論進行譯本分析的論文20篇,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實踐應用;由檢索結果也可以看出,關于此類研究的論文數(shù)量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可見呼喚型文本翻譯越來越受到重視;此文獻綜述將以這份檢索結果為基礎,對呼喚型文本翻譯研究進行整理總結。
二、呼喚型文本及其相關翻譯理論
1.呼喚型文本。文本作為翻譯的原材料,其在翻譯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來說,我們通常以題材來區(qū)別文本,如科技類、文學類等。而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彼特·紐馬克則通過語言的不同功能來劃分文本類型。紐馬克在總結布勒(Karl Buhler)和雅各布森(Jacobson)的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將語言的功能分為六種: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審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語言功能(Metalanguage Function)。并根據(jù)文本的功能,將文本主要分為表達型文本、呼喚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其中,呼喚型文本主要強調語言的呼喚功能,其核心是呼喚讀者做出反應或行動,引起讀者的共鳴、思考,主要包括告示、說明書、宣傳冊、政治口號、廣告、取悅讀者為目的的通俗小說等。這類文本的特點是以讀者為中心,比如廣告文本的最終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產生消費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很少有文本是純粹某種文本類型,很多文本是三者兼而有之。
因此,呼喚型文本翻譯要以讀者為中心,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和對讀者的情感呼應。譯文應該考慮譯文讀者的理解能力,使讀者能夠迅速地理解和接受。鑒于其功能和宗旨,涉及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理論也有很多。
2.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相關理論。與呼喚型文本翻譯相關的理論主要有:交際翻譯法、翻譯補償策略、言后對等理論。
紐馬克在提出了文本類型理論之后,也提出了相應的翻譯方法。紐馬克翻譯理論的核心是語義翻譯法和交際翻譯。紐馬克對語義翻譯的闡釋是:“譯者只在目的語句法和意義的限制內,試圖再現(xiàn)原作者的準確語境意義”。因此,語義翻譯往往會盡可能地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形式,重視作者的原意。與此相對的是,交際翻譯則試圖傳達原文確切的語境含義,重視傳遞原文的表達效果,重視讀者的理解與接受。交際翻譯給了譯者較大的自由,譯者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實現(xiàn)一定的交際目的。所以,在進行呼喚型文本翻譯時,可以采用紐馬克的交際翻譯法。國內學者關于呼喚型文本翻譯理論的論文大部分都聚焦于交際翻譯。
另一個與呼喚型文本翻譯對應的理論是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和文化的交際活動,受到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方面限制。此外,呼喚型文本翻譯具有的以讀者為中心的傾向,翻譯過程中源語的信息、功能和效果無法準確地傳達出來,就產生了翻譯損失。因此,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就十分必要。相應的,補償翻譯需要通過一定的翻譯策略來實現(xiàn),比如轉換法、強化法等。
國內針對呼喚型文本翻譯補償策略的研究還很少,學者李玉英、邱晴的論文《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策略》以及陳譜順、胡勇的論文《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以廣告的翻譯為例》對這方面的理論有較為詳細的闡釋。他們的論文對翻譯補償?shù)念愋图昂魡拘臀谋痉g補償常用的方法進行了總結。
呼喚型文本翻譯以讀者為中心,注重讀者做出預期的反應與行動,所以言后對等也是呼喚型文本翻譯的一個重要原則。根據(jù)奧斯?。↗.LAustin)的言語行為理論,言語行為分為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而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翻譯行為,就是要實現(xiàn)翻譯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對等。其中,言后對等就是使譯文對譯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對等。呼喚型文本翻譯注重讀者的反應,這種效果正是呼喚型文本翻譯所要追求的。呼喚型文本的特點及其翻譯目的都決定了呼喚型文本翻譯實現(xiàn)言后對等的必要。在董愛華的《言后對等和呼喚型實用文本翻譯》中提到了這一點。
此外,還有學者提出了在翻譯呼喚型文本要發(fā)揮譯者的主體性,實現(xiàn)功能等值等原則。
三、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現(xiàn)狀
整理的文獻中有眾多的譯本研究和翻譯策略總結,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是非常多的,其中又以應用翻譯體裁為主。如文獻中所涉及的企業(yè)簡介、公示語、高校簡介、旅游文本、電影片名、中文菜單等翻譯,都屬于呼喚型文本的翻譯。應用翻譯體裁注重信息傳遞,注重效果表達,文本的“信息”和“呼喚”功能突出,根據(jù)呼喚型文本的翻譯策略進行翻譯,可以順利地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大量的應用翻譯實踐也證明了,將文本類型與翻譯策略結合起來,這一辦法是可行的。
由于交際翻譯本身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所以關于呼喚型文本的翻譯理論和策略主要以交際翻譯為主。其他翻譯理論在呼喚型文本翻譯中的應用和研究仍然存在巨大潛力。另外,呼喚型文本翻譯的研究是可以選取某一角度進行深化的,如以呼喚型文本中的“廣告”為例,可以進行翻譯補償?shù)牟呗匝芯浚⑶液魡拘臀谋痉g強調以讀者為中心,與“歸化翻譯”又有相似之處,也值得我們進行挖掘研究。
四、結語
當然,無論翻譯理論還是翻譯策略,都必須依靠譯者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翻譯能力,它們只是在翻譯的宏觀策略上為譯者指明了方向,代替不了具體的翻譯操作和技巧。呼喚型文本的核心是讀者,所以在翻譯時,譯者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服務于讀者。如綜合運用交際翻譯、翻譯補償理論,又不一味地追求交際翻譯和言后對等,造成譯文有失偏頗。
參考文獻: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88.
[2]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李玉英,邱晴.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1,12:176-179.
[4]趙婧韜.紐馬克的文本類型理論及翻譯方法探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1.
[5]惠新華.從言后效果對等的角度透視幽默元素的翻譯——走進歐·亨利的幽默藝術寶庫[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11.
[6]崔曉彤.呼喚型文本的翻譯策略 ——以《創(chuàng)意練習30天》(節(jié)選)為例[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5.
[7]顧小穎.簡論紐馬克的翻譯二分法: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07):116-117.
[8]陳譜順,胡勇.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以廣告的翻譯為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32)5:103-105.
作者簡介:
周濤,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
凡淑麗,沈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