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63-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整個小學學習階段都處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越老越成為語文老師教學研究的側重點了。本人從事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為閱讀不應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積極主動地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積累、個性化的思考、表達,使“個性”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升華,下面就本人關于閱讀教學中對中年級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容忍各種不同的答案生成,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yǎng)個性
個性化閱讀是根據(jù)學生各自不同的特點,使他們形成適合自身情況的閱讀風格,并逐漸養(yǎng)成富有個性的、自覺的、健康的行為習慣。個性化閱讀的出發(fā)點就是正確認識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個性不同,就決定了他們對作品的閱讀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將打上鮮明的個性的印痕。這種因個性差異而產(chǎn)生的對作品的多元化理解是常見現(xiàn)象。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其個別性、獨立性,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要給予適當肯定。曾經(jīng)有一個美國教育考察團來我國考察,一位教師給他們上了一節(jié)課,教育教學設計嚴速有度學生對答精彩紛呈,氣氛活躍。我們認為這堂課上得極為成功,可是美國專家卻說:“既然學生都知道了,那還有什么必要教他們呢?”其實真正沉下心來對我們的課堂教育來一個深思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課堂常常只是優(yōu)生的活動天地,而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和看客,存在與否無關緊要,這樣算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了嗎,答案值得商榷。筆者曾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一位教師在講授一節(jié)關于長城的語文課時,問學生:“哪個詞語最能概括長城的特點? 學生回案:“高大的長城”、“偉大的長城”,老師都說是錯的。叫了好多個學生,最后有一個學生回答出老師所期望的書上所寫的:“雄偉”的長城,老師才如釋重負地把這個詞語寫下去。這樣的結果必將扼殺個性,扼殺創(chuàng)造。倡導個性化閱讀,就應該不期待答案,要從期待答案中走出來。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有見解的意見,讓創(chuàng)造精神在他們個性化的思考中閃耀。
二、在個性化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個性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毙睦韺W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充分信任和尊重時,才能把自己的干勁和聰明才智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少年兒童自尊心日益增強,他們喜歡受人尊重,渴望獲得人們的尊重信任。進人高年級后,更是什么都想試一試,干一干,這時正是人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萌發(fā)和發(fā)展的好機會。一節(jié)課如果你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采取他們提出的建議,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特級教師魏書生正是采用了這樣的教法。他上課的時候自已幾乎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教師只在適當時候點撥幾句,他們對自己選擇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時,那任何的學習困難都變得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除了要注意到孩子們的共性外,我們更要注意到學生每個個體間的差異。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己去搜索、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
三、教師要運用個性化的提問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有問題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讓學生在個體閱讀、思考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有所疑問,正是個性發(fā)展的外在表現(xiàn)。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寣W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閱讀是復雜的心智活動,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以及興趣、情感、意志等多種心理活動。閱讀又是讀者與作者、作品的對話過程,它以讀者和作者的知識、思想情感的撞擊為特征。讀者通過自己的解讀,深入到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并把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融注到作品中,認識作者眼中的世界,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洞察作者的人品、性格和愛好等,從而獲取智慧經(jīng)驗。而在這個對話過程中,讀者也認識了自我,并受作品中人物形象魅力的感召和影響,靈魂受到洗滌和凈化,在道德修養(yǎng)、人格形成中進行“揚棄”,促進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四、閱讀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確立學習方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閱讀材料,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解讀閱讀材料,演用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閱讀體驗。如有的學生喜歡朗讀,有的喜歡表演,有的喜歡表達等,教師應給予關注和尊重,予以支持和鼓勵,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自我設計、自我控制的個性化閱讀中體驗閱讀的快樂。可見,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首先要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歸還其閱讀的主動權,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給予足夠的閱讀自由,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的主人。教書必須育人,育人則必須先從培養(yǎng)學生美好感情入手。人的情感培養(yǎng)主要不是依靠說理,而是依靠人類情感的傳遞。閱讀就是傳遞、培養(yǎng)感情的重要途徑,對讀者進行情感陶冶是閱讀的重要目的和作用。意味雋永的作品無不憑借深厚的情感來吸引讀者的興趣,扣擊讀者的心扉,從而釋放出生命的能量。讀者在對作品進行對話交流的同時進行情感體驗。學生通過閱讀作品,情感產(chǎn)生共鳴,在情感解讀中走近了作家,走進了作品敘述描寫的那個時代。情感本身就是個性的組成部分,學生情感體驗對其個性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獨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閱讀,用情感對作品進行解讀,挖掘作品豐富的情感因素,從中領悟自身可感知卻難以言傳的情感,獲得情感的熏陶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