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理想信念的內涵,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現(xiàn)實狀況、理想信念動搖的原因以及堅定理想信念的途徑和方法等問題,對于加強新世紀以來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新世紀;黨員干部;理想信念
中圖分類號:D2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921(2017)01-0045-04
收稿日期:2016-11-20
基金項目:廣東省黨校系統(tǒng)201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四個結合”: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整體性研究》(16ML01)
作者簡介:楊衛(wèi)華(1971-),男,山東東明人,中共深圳市委黨校鹽田分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建設得到顯著加強,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也更加深入。對新世紀以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研究進行梳理可以看出,研究視域重點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理想信念的內涵、特性和意義,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現(xiàn)實狀況,理想信念動搖的原因和背景,革命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經驗,領袖人物關于理想信念的論述,堅定理想信念的途徑和方法等。下面做一綜述。
一、理想信念的內涵、特性和意義
有學者研究理想信念的概念內涵和性質特征。吳潛濤要求正確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學含義,其內涵并非是“理想”和“信念”兩個概念含義的簡單疊加,它把兩者融為一體并賦予獨特意蘊。[1]李雯雯認為,理想信念是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新概念,指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是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加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內容,以提升黨員思想覺悟和自我修養(yǎng)、促使黨員自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并為其拼搏奮斗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它具有階級性、導向性、示范性和實踐性等特點。[2]王延超認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質屬性是黨賦予黨校的神圣使命、賦予學員的神圣職責,黨校對學員進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系統(tǒng)性、內源性、針對性三大特征。[3]
有學者論述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的意義和重要性。王英英從黨的性質、凝聚全黨完成新時期歷史任務的需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闡述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三個正確認識”和“三個克服”。[4]盛海英等從密切黨群關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保持黨的先進性三個方面闡述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的重大意義。[5]姜益將理想信念視作中華民族精神的“鈣”。孫妍哲提出理想信念是黨性教育的核心。鄭培君強調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曹彥群認為堅定理想信念是黨員作風建設的重中之重。劉先春等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推進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李智慧等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是黨員先進性教育的重要課題。李慎明主張理想信念教育是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中之重。譚勁松論述理想信念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關鍵。
二、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現(xiàn)實狀況
全國黨建研究會課題組調研表明,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問題令人堪憂,主要表現(xiàn)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失去信心,具體表現(xiàn)為五個方面。[6]王政堂等對京魯豫等地1 000名機關干部和大學生黨員調查中,48.2%的黨員認為整體上黨員理想信念是堅定的,35%的認為部分黨員理想信念動搖并有越來越嚴重趨勢,12%的黨員認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只是口頭說說,實際上很少有人相信,4.8%人表示說不清。[7]王延超等圍繞黨員干部對理想信念的認知對16個省市近1 600個科級以上干部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黨員干部( 67.1%)對理想信念的內涵有明確認知,也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12.7%)存在不當認識;大部分黨員干部(64.5%)贊成堅定理想信念比增強能力更重要,少數(shù)黨員干部(9.3%)持不同意見或不贊成;大部分黨員干部(65.8%)對理想信念重在實踐體現(xiàn)較認同;大部分黨員干部對理想信念缺失原因和危害認識較深刻;不同的黨員干部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差異顯著。[8]鄭金洲調研100余名廳局級領導干部,他們對黨員理想信念缺失現(xiàn)象深為憂慮,大部分受訪者(80%)認為這種現(xiàn)象較嚴重或非常嚴重,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黨員理想信念缺失表現(xiàn)為淡化、虛化、泛化和窄化四種形式,選項最多的依次是以權謀私、追求個人享樂、脫離群眾。[9]張麗萍等對山西省直機關處級干部的調研數(shù)據(jù)表明,處級干部黨員理想信念和核心價值觀認知狀況良好,74.8%的黨員明確理想信念,82.2%的黨員對理想信念特征認知深刻,絕大多數(shù)處級干部黨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明確。[10]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如何看待宗教信仰。劉康研究黨政領導干部參與封建迷信活動現(xiàn)象,認為這是理想信念發(fā)生動搖的重要信號;分析黨政領導干部參與封建迷信活動的種種表現(xiàn)、嚴重危害和原因所在,提出從個人、組織、黨內和社會多方面協(xié)同提高黨政領導干部抵制封建迷信能力。[11]李銘研究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黨員雙重信仰問題,指出在農牧村黨員中,參與宗教活動、信仰宗教或雙重信仰還占一定比例,這對發(fā)揮黨員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先鋒模范作用帶來影響。[12]在鄭金洲的調研中,有近50%的領導干部認為黨員與宗教信仰不矛盾,近20%的領導干部認為當前黨員信仰宗教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或較嚴重。[9]這一結果值得深思。
三、理想信念動搖的原因和背景
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淡化、動搖和缺失有多方面原因和深刻背景。張健認為原因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有歷史的也有現(xiàn)實的,有物質技術發(fā)展方面的也有精神文化領域的,只有置于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作深層透視,才能真正找到根源所在。[13]在鄭金洲的調研中,廳局級領導干部對造成黨員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為:現(xiàn)實利益直接誘惑,相關政策、體制機制不完善,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干擾,理論學習缺乏實效,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缺少榜樣示范,宗教信仰影響等。黨員理想信念缺失是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有思想認識、體制機制、表率引領、學習研究和社會誘導等因素,前四個是內因,第五個是外因。[9]王政堂 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的根源歸結為四方面:黨自身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減弱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貧富差距擴大的現(xiàn)實影響黨員干部對未來的信心,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變化和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雙重沖擊對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價值判斷構成挑戰(zhàn),經濟體制從“計劃”到“市場”變遷沖擊黨員的思想觀念。[14]楊曉光提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來自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一是國際背景,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滲透,一些黨員干部盲目崇拜西方文明,不知不覺被同化;二是歷史文化,我國封建文化思想侵蝕,官本位和封建宗法思想對黨員干部影響很大;三是社會轉型,市場經濟負面影響顯現(xiàn),造成人們思想觀念變化,部分黨員干部淡化宗旨意識;四是個人因素,放棄對理想的追求,放松對理論的學習,放低對自身的要求,黨員個人是理想信念缺失的根本原因;五是制度機制,不夠健全,黨員培訓指導缺乏有效手段,考核制度不嚴格,弱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15]
王秋將眾多學者具體分析影響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環(huán)境和因素歸納為五點:一是從國際形勢看,鄔才生、陳立思、胡貴安指出,世界經濟政治新發(fā)展使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判斷遭遇新挑戰(zhàn);二是從國內形勢看,李智慧、張健、李平認為,市場經濟體制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形成沖擊;三是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有效性,余喜、于國麗等作了分析;四是部分黨員干部的消極腐敗現(xiàn)象影響理想信念忠誠度,如蔡水珍等指出的;五是社會公平公正的缺失引發(fā)理想信念危機,張健、陳曉林分別進行探討。[16]
四、革命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經驗
有學者總結井岡山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經驗。張新剛總結為五個方面:一是將理想信念認同作為組織建設的基礎,二是在理想信念基本認同的前提下,尊重個人覺悟差異,三是堅持民主,為共同理想信念的堅持與發(fā)展提供制度保證,四是以情感人同以理育人相結合,不斷增強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五是領導者以身作則,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和必勝信心。[17]盧麗剛也研究這一時期我黨理想信念教育經驗與啟示,陳俊研究長征精神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現(xiàn)實表達。
有學者總結延安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經驗。郁昱研究延安時期干部信仰教育,從馬列主義政治信仰教育、人生信仰教育和道德信仰教育三方面闡述教育內容,從理論教育、自我修養(yǎng)、制度建設和革命斗爭實踐四方面闡述教育途徑。[18]馬彬圍繞延安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理論基礎、原則、方式、內容、特點、作用以及啟示進行論述。[19]王東維等將經驗和啟示歸結為七個方面: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我黨永恒的主題;把長遠理想與近期理想教育相結合,引導人們在實現(xiàn)近期理想過程中追求遠大理想;把黨的理想和民族理想相結合,釋放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把社會理想教育與個人理想引導相結合,實現(xiàn)黨的利益與人民利益的統(tǒng)一;通過先進引領,把先進群體理想信念培育建立在理性引導上;注重理想人格培育,夯實道德基礎;把理想教育與理想實踐相結合,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20]
王政堂總結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經驗,黨通過增強理論教育實效性、把崇高理想和實際工作統(tǒng)一、強化組織紀律建設、發(fā)揮典型帶動作用等措施,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凝聚全黨力量。[21]薄明華總結我黨理想信念建設的經驗,一是始終把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的思想理論建設擺在黨的建設首位,二是在推動全黨理論學習中確立科學的理想信念,三是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中鞏固理想信念,四是在加強黨員品德修養(yǎng)中強化理想信念,五是在為人民服務中踐行理想信念。[22]
五、領袖人物關于理想信念的論述
研究列寧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雙傳學研究列寧對理想信念問題的論述及其理想信念觀,列寧圍繞理想信念的基本內容、內在依據(jù)和堅守方法等進行闡述,從中得出許多啟示。[23]張紅鋒等研究列寧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途徑及其啟示,列寧認為要在理論教育中培育黨員理想信念,在提升文化素質中筑牢黨員理想信念,在生活實際中強化黨員理想信念,在清黨運動中純潔黨員理想信念,這些對我黨加強思想建設具有重要啟示。[24]陳潭等也研究列寧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研究鄧小平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陳世潤等認為,鄧小平圍繞“信什么”問題形成理想信念的本體論,圍繞“如何看”問題形成理想信念的認識論,圍繞“怎么信”問題形成理想信念的方法論,共同構成鄧小平理想信念思想理論體系。[25]石亞玲等指出,鄧小平論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任務,闡明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形成系統(tǒng)完備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26]賀菊蓮也研究鄧小平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丁俊萍等研究鄧小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產生基點及其價值取向。
學者也在梳理研究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的論述。楊桂華論述習近平談堅定理想信念的三個維度,指出習近平從三個維度全面論述理想信念,論證政黨理想、黨員理想和社會理想的一致性、科學性,構建一個完整的理想信念體系。[27]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提出,堅定信仰追求是貫穿習近平系列講話的紅線,習近平對理想信念的論述豐富而系統(tǒng):形象概括堅定理想信念對共產黨人精神世界的決定性作用,深刻揭示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與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聯(lián)系,鮮明指出從嚴管黨治黨首先要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科學闡明堅定理想信念的方法途徑。[28]劉建軍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理想信念的論述以習近平論述的居多,也獨具個性,十七大后習近平在多種場合對理想信念問題作了論述,十八大以來作為黨的總書記進一步從黨和國家全局高度全面闡述,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的內容與標準、地位與作用、挑戰(zhàn)與問題、建設與教育等。[29]
六、堅定理想信念的途徑和方法
堅定理想信念的途徑研究。肖小華強調在“內化”上下功夫,拓寬內化載體,深化內化渠道,繼承和創(chuàng)新內化方法。[30]李曉從增強共產主義感召力、加強黨員理想教育、激發(fā)黨員動力、提高黨員自身建設四個方面闡述。[31]王秋主張,激發(fā)內動力,關注黨員干部主體主動的新視域;分類施教,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制定指標,完善評價考核體系;加強研究,提高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規(guī)律性認識。[32]姚婷婷提出,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理論學習以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注重實踐鍛煉以夯實穩(wěn)固的實踐基礎,強化黨員教育管理以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33]陳燕楠等探討如何發(fā)揮現(xiàn)場體驗教學優(yōu)勢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曹詩友要求從教育的觀念、內容和載體改革創(chuàng)新。鄭需勇提出從理論武裝、領導表率和社會實踐三個途徑加強。劉慧君等主張從理論武裝、黨性鍛煉和道德建設三方面開展。
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機制研究。康超光提出構建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相結合導向機制、自主科學抉擇“接受”機制、社會協(xié)同合力機制、開放型維系機制、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互補約束機制。[34]余喜主張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注重專業(yè)化理論隊伍培育,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健全相關制度,運用多種教育方式方法,優(yōu)化內外發(fā)展環(huán)境。[35]李影提出形成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時間上保障貫徹始終,制度上保障規(guī)范可行,形式上保障靈活多樣。[36]
增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研究。韓華等主張強化理論支撐,提供強大的思想基礎;注重實踐養(yǎng)成,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優(yōu)化制度機制,提供科學的制度保障;開拓方法途徑,提供渠道支持。[37]王政堂等主張增強黨的思想理論的說服力、共產主義目標的吸引力、黨員的內在動力、黨的組織約束力和黨的意識形態(tài)保障力。[7]王延超提出通過科學到位的績效管理加以保障,從理論評價、理念評價、觀瞻評價角度探討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績效。[3]楊軍認為理想信念教育要與黨員日常工作、利益要求、黨風建設活動結合。姚桓等基于政治社會化視角探討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張楊從教育理念、內容體系、方式方法、制度規(guī)范和隊伍建設加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潛濤.正確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學含義[J].教學與研究,2011(4).
[2]李雯雯.中共黨員理想信念內涵及特性探究[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4(4).
[3]王延超.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性質特征和績效評價[J].理論學刊,2011(11).
[4]王英英.共產黨員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念[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5]盛海英,王鶴霖,邵文豪.試論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5(1).
[6]全國黨建研究會課題組.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增強黨性改進作風問題的調查與研究[J].黨建研究通訊,2010(2).
[7]王政堂,黃建明.增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3).
[8]王秋.社會轉型期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問題實證研究[J].理論學刊,2012(6).
[9]鄭金洲.關于新形勢下黨員理想信念問題的調研報告——領導干部眼中的黨員理想信念[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2(2).
[10]張麗萍,智明星,呂芳.黨員理想信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調研與思考——以山西省直機關處級干部為例[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4(5).
[11]劉康.黨員理想信念動搖的一個重要信號——部分黨政領導干部參與封建迷信活動問題論析[J].探索,2005(4).
[12]李銘.堅定理想信念 杜絕雙重信仰—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個別黨員雙重信仰的幾點思考[J].發(fā)展論壇,2011(7).
[13]張健.當前部分中共黨員理想信念淡薄的理論思考[J].重慶行政,2010(10)
[14]王政堂.當前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的根源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3(2).
[15]楊曉光.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8).
[16]王秋.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研究綜述[J].寧夏黨校學報,2012(4).
[17]張新剛.學習井岡山精神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9(1).
[18]郁昱.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干部信仰教育研究[D].長安大學 2013.
[19]馬彬.延安時期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15.
[20]王東維,李博.延安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經驗及其啟示[J].臨沂大學學報,2016(3).
[21]王政堂.民主革命時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經驗及啟示[J].黨史文苑,2015(2).
[22]薄明華.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建設的歷史經驗[J].黨政論壇,2013(8).
[23]雙傳學.列寧的理想信念觀及其現(xiàn)實啟示[J].江海學刊,2014(4).
[24]張紅鋒,黃海蓉,張安.列寧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途徑及其啟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3).
[25]陳世潤,陳晨.鄧小平理想信念論[J].學習論壇,2014(7).
[26]石亞玲,王樹蔭.鄧小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述論[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27]楊桂華:習近平總書記談堅定理想信念的三個維度.人民網-理論頻道2014年06月30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1/c40531-25223885.html
[28]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革命理想高于天——學習習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5(4)
[29]劉建軍.習近平理想信念論述的歷史梳理與理論闡釋[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30]肖小華.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內化上下功夫[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1).
[31]李曉.新世紀堅定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
[32]王秋.社會轉型期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問題實證研究[J].理論學刊,2012(6).
[33]姚婷婷.新時期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途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4]康超光.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建設機制創(chuàng)新探賾[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7(5).
[35]余喜.對建立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機制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36]李影.關于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7).
[37]韓華,趙靜.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