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不僅有效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也使得黨內反腐制度化、規(guī)范化,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風采。其民主價值體現了推進執(zhí)政黨現代化建設進程,增強了執(zhí)政黨合法性資源,彰顯了執(zhí)政黨治國理念。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民主價值
中圖分類號:D2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921(2017)01-0041-04
收稿日期:2016-11-10
作者簡介:奚春華(1983-),女,江蘇江陰人,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部政治教研室教師,主要從事當代中國政治與政黨制度研究。
中國共產黨在借鑒我國古代巡視制度的基礎上自創(chuàng)了專門監(jiān)督自身內部反貪腐的督查制度——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這一制度不僅加強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而且使得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的歷史經驗與實踐經驗提升為理論,并以其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原則和實踐經驗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度理論,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民主風采。其民主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推進了執(zhí)政黨現代化建設進程,增強了執(zhí)政黨合法性資源,彰顯了執(zhí)政黨治國理念。
一、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有效推進執(zhí)政黨現代化建設進程
現代化的發(fā)展趨勢迫使世界各國政黨都在積極改革主動應對,使自身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唯一合法的執(zhí)政黨,為了領導中華民族早日實現中國夢,理應根據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作出相應變革,在謀求自身現代化中融入并促進社會現代化進程。政黨要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科學規(guī)范并適合黨情的黨內民主作保障。黨內民主不僅是政黨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更是政黨現代化的現實訴求。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不僅是當前中國共產黨加強黨內監(jiān)督的一種全新的制度,更是黨在新時期踐行黨內民主的一次成功實踐,有效推進了執(zhí)政黨現代化建設進程。
第一,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轉型自覺思維,使其強化執(zhí)政能力。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發(fā)端于新民主革命時期。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主要是發(fā)揮上傳下達的作用,黨中央會派遣特派員巡視地方并指導地方革命工作。而在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后,檢查地方黨政機關是否落實和貫徹執(zhí)行中央方針路線成為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的重點。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黨內腐敗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因此中共中央調整巡視工作的重點,以黨內監(jiān)督為中心。1996年十四屆中紀委六次全會部署部級干部到地方和部門巡視,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隨后被啟動。經過七年的籌備和試行,2003年8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2009年改名為中央巡視組)成立,標志著巡視工作進入正式運作階段。2003年12月,中共中央以黨內法規(guī)的形式正式頒發(fā)《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把巡視制度列入黨內監(jiān)督十項制度之一。2009年7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使得巡視工作具備了法律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結多輪巡視工作經驗與理論研究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進行了指導思想、機構人員、巡視范圍和內容、工作方式和權限、工作程序、紀律和責任等六個方面創(chuàng)新性的修訂。隨后制定并頒布了《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巡視工作的意見》《中央巡視工作2013- 2017年規(guī)劃》等相關法規(guī)條例,不斷完善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的法制化。由于以往巡視工作存在內容寬泛、重點不突出、職責不明確的問題,中共中央改革了原有巡視工作方式,制定了“一個中心、四個著力、一個目的”的方針,明確指示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為巡視工作中心任務。在明確巡視工作內容基礎上,拓寬了巡視對象范圍,保留了原有重點監(jiān)督對象(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黨政領導干部),又新增加了巡視對象(市縣、軍隊、企事業(yè)單位),最終使得巡視工作全面覆蓋地方、部門、企事業(yè)單位??v觀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的發(fā)展歷程,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一過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積極主動去完成從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角色轉型,自上而下漸進推動政治改革,以黨內民主帶動和促進社會民主。
第二,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最大限度地整合新的社會階層民意表達訴求,使其有序參與政治。自改革開放開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兩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一個階層(知識分子階層)”的社會格局以來,社會階層的發(fā)展出現了重大變化,日趨多元化。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機制與經濟要素作用得到了顯著增強,新興社會階層的力量日益壯大。目前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主要有:民營科技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yè)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中介組織從業(yè)人員、自由職業(yè)人員等。根據新修改的黨章,新的社會階層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發(fā)布的《2014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tǒng)計公報》,截至2014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 779.3萬名,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fā)展黨員1.3萬名。297.3萬個非公有制企業(yè)中,157.9萬個已建立黨組織,占非公有制企業(yè)總數的53.1%。這些不同的社會階層由于所處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及生存狀態(tài)等方面的差異產生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鞍殉姓J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新的社會階層的優(yōu)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1],不僅需要規(guī)范新的社會階層參政議政的制度,而且需要使新的社會階層民意表達具備一定的渠道和路徑。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正好具備此項功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會階層民意表達訴求納入黨的政策范疇。由于巡視工作的中心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而腐敗最典型、最原始、最常見的行為就是權錢交易,一方利用職權謀錢,一方用錢買權。伴隨著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產業(yè)結構變化,新的社會階層已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需要這一階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中對巡視組開展工作的方式明確規(guī)定了一項,就是要與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干部群眾進行個別談話。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講,“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2](P23),讓新的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能夠得到充分的表達并加以實現,“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2](P22-23)
第三,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強化了中國共產黨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意識,使其執(zhí)政水平科學化??v觀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的歷史演進過程,不難發(fā)現,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認知過程。在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中巡視工作內容與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明確規(guī)定,要監(jiān)督巡視對象執(zhí)行《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guī),遵守黨的紀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等情況,“著力發(fā)現以下問題:(一)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存在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拉幫結派等問題;(二)違反廉潔紀律,以權謀私、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問題;(三)違反組織紀律,違規(guī)用人、拉票賄選、買官賣官,以及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嚴重不團結等問題;(四)違反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盵3]也就是說,要考察巡視對象是否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按照黨章黨規(guī)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是否按照黨章黨規(guī)執(zhí)行“四風”建設。巡視工作以考察領導干部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作風的方式貫徹踐行巡視工作三大內容,力求最大程度減輕由于領導干部的貪腐形象造成的執(zhí)政風險。“巡視制度作為從紀律監(jiān)察層面規(guī)范領導干部權力的制度設計,與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根本目的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即鞏固執(zhí)政地位,保證黨長期執(zhí)政。不僅如此,巡視制度的發(fā)展完善也始終與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階段性目的保持一致,并隨抵御執(zhí)政風險目的的變化而變化?!盵4]因此,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巡視與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基本要求緊密相連。
二、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有效增強執(zhí)政黨合法性資源
中國共產黨固有的執(zhí)政合法性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支持共產黨政府的因素是在群眾政治動員中取得的實質性經驗,對其合法性的廣泛接受,一批勇于獻身的黨員和支持者組成的干部,以及中共所表現出來的軍事優(yōu)越性,這些都使她能夠建立一個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組織網絡。”[5]可是獲取執(zhí)政合法性資源并不是一次方程式,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在認清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探尋新的合法性資源為自己的執(zhí)政基礎注入新鮮血液。
第一,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反腐成績顯著,增強了自身清廉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不論查處貪官人數之多,級別之高,行動密度之大,還是涉及領域之寬,挖掘問題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150多只“老虎”落馬,20多萬只“蒼蠅”被處分,超過800只“狐貍”歸案。2013年至2015年,從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人數和審查高級干部人數看,連年創(chuàng)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新高。從分布地域看,查處的高級干部覆蓋了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這些腐敗分子有的曾經位居黨政軍要職,有的長期主政一方,有的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部門和企業(yè)身居要職。隨著一大批“老虎”被繩之以黨紀國法,消除了黨內重大政治隱患,夯實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提高了對黨的公信力。據中紀委官網統(tǒng)計,僅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20日期間,全國查處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就有80 516起,共查處人數達91 550人。對那些官職不高、案值不菲的“小官巨貪”,嚴加查處。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獵狐”自2014年10月開展“天網獵狐”專項行動以來,截至2015年11月底,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追回863人,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196人。已從34個國家和地區(qū)遣返、勸返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124人,“百名紅色通緝令”中的李華波等17名重大職務犯罪嫌犯落入法網。
第二,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貫徹群眾路線,緩和了中國式官民矛盾?!霸诂F實生活中,中國式官民矛盾中的官與民都是一種泛指現象,主要是指在社會利益分配不均、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利益群體地位固化的轉型期,因特定利益分配事件而引發(fā)的特定群體民眾對特定官員與官員群體損公肥私、貪污腐化、欺壓百姓、與民爭利等各種現象的不滿、憤怒乃至以極端方式和集體行動的方式發(fā)生沖突與對抗,進而引發(fā)無直接利益相關者感同身受式圍觀、憤懣、聲討及對抗的現象,其后果表現為社會大眾的整體焦慮、浮躁與怨恨情緒的加劇以及底層民眾無力感的增強,社會大眾對官員群體的整體信任度降低,政府公信力不斷受到質疑和挑戰(zhàn)?!盵6]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正是通過自上而下的黨內監(jiān)督方式約束和限制地方政府權力,緩解官民矛盾,防止地方政府權力異化。為了更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標,巡視工作方式靈活多樣,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心聲,掌握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了解真正的民情,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共性問題上達中央。這一制度有效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監(jiān)督的積極性,表達了群眾利益訴求,緩解了官民之間緊張的矛盾,有效增強了政府公信力。
第三,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踐行法治理念,鞏固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黨的十八大以來,許多行之有效的巡視工作方針和經驗做法以黨內法規(guī)的形式固定下來,寫入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在巡視工作中踐行法治理念,堅持黨要管黨這一基本原則,在黨員隊伍中豎立的“高壓線”,監(jiān)督黨員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guī)定辦事,確保其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強化其紀律意識、法治意識,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黨員干部是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中流砥柱,黨員干部對信仰的高度認同能有效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度,使得人民群眾更加信任中國共產黨。
三、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彰顯了執(zhí)政黨治國理念
制度是被實踐化的理論,而理論源自于理念。因此,理念的發(fā)展變化決定著制度的形成與確立,外化的制度直接體現了理念精神本身。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的發(fā)展歷程的考察,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國共產黨不斷創(chuàng)新的執(zhí)政理念始終影響并決定著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而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也直接彰顯了執(zhí)政黨的治國理念。
首先,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彰顯了執(zhí)政黨執(zhí)政為民的治國理念。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在《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有直接表述,其目的是為了推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而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設立的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黨章》,在其章程里明確規(guī)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盵7]因此,這一制度彰顯了執(zhí)政黨執(zhí)政為民的治國理念。
其次,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彰顯了執(zhí)政黨依法治國的治國理念。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反腐斗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依據《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重拳出擊打擊各類腐敗,使得黨紀黨規(guī)執(zhí)行到位。隨著巡視工作的深入開展,巡視顯然已成為“四風”建設和反腐斗爭的重要平臺。同時也使得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進行了有效地監(jiān)督,從而有力地推進了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展開。由此可知,在總結新時期巡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中共中央以法律法規(guī)制度形式重新規(guī)范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并嚴格貫徹執(zhí)行,落實了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彰顯了執(zhí)政黨依法治國的理念。
最后,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彰顯了執(zhí)政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治國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賦予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責任和使命。新形勢下黨面臨“四大考驗”與“四種危險”,為了應對這些考驗和危險,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治國理念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使得黨規(guī)黨紀更嚴于國家法律,從而保證黨的領導干部執(zhí)政行為始終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活動,始終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2.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N].人民日報,2015-08-14.
[4]王艷春.抵御執(zhí)政風險視角下的巡視制度[J].中共青島市委黨?!で鄭u行政學院學報,2013(06).
[5](美)詹姆斯·湯森.顧速,等譯.中國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38.
[6]唐亞林.官民矛盾化解之道[EB/OL].社會科學報,http://www.shekebao.com.cn/shekebao/2012skb/sz/userobject1ai4387.html.
[7]中國共產黨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