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楊
摘 要:微課程,是教師主導拍攝的以化學教學為目標的5分鐘左右的教學短視頻。通過對化學實驗教學的分析,結合微課程的特點,在內容上以目錄為導引,呈現了碎片化、隨時化和可視化的教學特點。將微課程群應用于實驗教學,經試用,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程;實驗教學;效果
一、微課程的定義及應用背景
微課程,簡單地說,就是微型視音頻課程,是以教學視音頻為主要載體的簡單卻相對完整的視頻課程,內容包括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專題、例題習題、教學經驗、考點歸納、實驗操作以及正誤對比等。
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教育資源“云化”,高校教師開始將微課程引入高校的教學過程。隨著手機的高度普及,讓每一個學生自帶信息設備來上課成為現實,傳統(tǒng)授課的組成結構及形式將會發(fā)生變化,那就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自己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包括在課堂上學習由教師指定的教學內容。在對學生移動學習的調查結果中,82%的學生使用手機上網,在多種學習方式中,54%的學生認為基于微視頻的學習效果更好。教師把上課講授的適宜可視化教學的關鍵內容(教材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制作成微課程,可插入課堂教學,輔助講授,也可以方便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地激發(fā)了追求教育教學改革的人們的濃厚興趣。我們從2016開始,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適用于操作示范作用非常重要的化學實驗教學,著手制作微教學視頻,并將其用于有機化學,食品檢驗基礎等課程的實驗教學。
二、微課程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的長處
實驗教學是制藥、食品??平虒W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實驗教學的順利完成主要決定于三個方面:預習、操作和實驗報告。預習完成的效果決定著整個實驗的成敗。因此,要想提高實驗教學完成的質量,就必須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多下功夫,多想辦法。實驗課內容的特點是比較細碎,相對獨立。像實驗原理、基本操作、儀器使用、數據分析、注意事項、思考題這些知識點如果學生在實驗前沒有很好了解,而要在實驗課上從老師那里一股腦接收,難免會大打折扣,做起實驗來顧此失彼,影響實驗完成效果,有時即使實驗結束,對有些操作仍模棱兩可、不明就里。
由于學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如果把化學實驗中的一些知識點通過視頻(動畫)、PPT、圖表、文字、軟件演示等形式做成2-8分鐘的“微課程”,通過“微信”或者“QQ”分享給學生,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會對學生的預習起到很大的幫助,且在實驗課后更好鞏固、消化實驗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技巧。
“微課程”輔助化學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適應實驗教學本身是一種“傳授”教學的特性。化學實驗中的許多操作環(huán)節(jié)都有著嚴格的操作規(guī)范,例如:
玻璃器皿的洗滌、滴定操作等,只是依靠在上課時教師演示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因此,可以把基本操作技能采用錄像、電腦動畫等直觀的形式加以演示,將規(guī)范動作和實驗要求制作成幻燈片,方便學生實驗前熟悉操作,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可以把錯誤的操作集錦起來,在調節(jié)教學氣氛的同時,讓學生記住和避免錯誤的操作,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2)可以體現本校的教學本色。各校儀器配置的特點需要有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內容。各校實驗室實際配置的儀器型號和外觀與出版的教材上介紹的儀器型號及使用方法不盡相同,結合實驗室實際情況,將一些儀器設備的關鍵部位拍攝成圖片,配上適當的文字及使用說明,做成一個儀器使用的“微課程”。
3)有利于統(tǒng)一教學內容和要求。實驗課因為儀器臺套數、實驗場地的局限,常常要分成多個小組。典型的例子有食品檢驗、藥品檢驗、實驗教學。如果把老師間通過討論制定的符合教學大綱統(tǒng)一要求的相關知識點,做成“微課程”統(tǒng)一發(fā)給學生,那么學生的執(zhí)行力便會得到提高,便于實驗課的順利進行。
4)“微課程”的傳播效率高,應用方便?!拔⒄n程”具有網絡傳送的便捷與重復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網上學習,還可利用手機、微博等方式學習,也可以用于課堂演示、研討會觀看或討論;可以因人而異,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選擇性多次重復學習,隨時學習;可使學生更好地回顧實驗課的內容,鞏固操作技巧。
三、微課程的設計與實現
1.微課程制作的一般流程
微課程的制作像建造大樓一樣需要從設計到施工按照流程進行工作。一般而言,微課程的開發(fā)流程包括:選題→設計→教學準備→錄制視頻→后期加工→上傳到平臺→根據使用的反饋進行修改等7個步驟。
2.化學實驗微課程的選題
選題應該依據實驗教學大綱,但是也不能拘泥于大綱。大綱的“大”字,其一個含義就是大概的意思。
四、總結
根據我們對微課程的制作和使用過程,認為以下幾點是重要的:
(1)正確的選題是微課程成功的前提與關鍵。這需要教師的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作為基礎。
(2)微課程的成功與否,寫好腳本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知識點的準確提煉、組合與合理分割,及其易于實現的表現方式,是腳本寫作的基本要求;腳本的寫作是一個反復討論修改的過程,集體的討論和智慧,在這里更容易體現。
(3)充足的創(chuàng)作時間,較好的視頻和音頻制作設備,是微課程制作的基本保證。
“微課程”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良好的輔助教學手段和方式,一定會在實驗教學的改進和探索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正群.關于微課的幾點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12):98-99.
[2]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3(4):88-94.
[3]鄭軍,王以寧,王凱玲,白昱.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2(4):21-24.
[4]張建民.高校微課作品制作技巧探究[J].理論與探討,2014,43(3):100-104.
[5]張琛.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35:29-35.
(作者單位: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