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英
【摘 要】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及自主學習積極性。文章闡述了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踐中,如何選取賦予人文信息的典型案例并做教學設計,然后通過具體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英語;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7)05-0138-03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主要探討了如何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以適應高速發(fā)展的現代職業(yè)教育的問題。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需要從教學內容整合、職場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過程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1]。項目化教學重在案例的選擇,近年來,筆者在項目化教學實踐中就如何確定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得以發(fā)展做了一些嘗試,現將方法與效果詳述如下。
1 把握原則,選好案例
案例教學法于20世紀20年代起源于美國哈佛商學院,是一種使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式,即教師在學生已經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教學計劃,以事實為素材,選擇比較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并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之教學辦法[2]。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認為這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可應用于師資培育課程。我國教育界人士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開始對案例教學法進行探究,并將其應用于課堂實踐[3]。
對案例教學法而言,案例選擇是否合理,將會對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4]。如何精心挑選那些既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又涵蓋較多知識要點的典型案例是開展好案例教學的前提。
1.1 選取典型案例,應賦予人文信息
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意義,生動具體、直觀易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在Unit 1 Greeting教學模塊中,在學習西方禮儀問候的內容時,通過導入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新聞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歸納所學知識。比如:在商務交往中,初次見面時,人們是怎么打招呼的?與好朋友見面怎么打招呼?在正式與非正式場合見面時,東道主和客人應注意什么禮節(jié)?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學生可根據案例進行自由討論,各抒己見,了解東、西方國家的問候文化差異;通過模擬場景練習與展示,能恰當地推薦自己和問候對方;在待人接物上舉止態(tài)度得當,以此拓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與人交流能力。
1.2 選取真實案例,實現教學相長
案例的選擇,要與生活密切相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Unit 3 Travel教學模塊中,選取的案例是“What next after getting lost in the Forbidden City for an old man?”案例來自網絡新聞,講述了一個老人在參加北京6日游的旅途中,因種種原因與旅游團隊、家人失去聯系后,自己決定走路回家的故事。案例真實可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形成小組意見并在課堂上發(fā)言,給迷路老人支招。通過案例討論、分析、總結,學生對教學主題Travel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由此提出問題:在城市中旅游迷路了,怎么向別人問路?怎么給別人指路?如果你是導游,向游客介紹旅游景點時,如何突出重點,如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2 案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過程
案例選擇得當,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科學設計案例,寓教于樂,與教學內容完美結合,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以《暢通英語·基礎教程2》Unit 4 In the city-Lesson three(SeaWorld Orlando)為例。
2.1 案例教學設計
以課文內容為基礎,設計案例文本:Kevin、Lucy、Brenda一行三人初次來到奧蘭多旅游。旅游途中碰到以下問題,請嘗試著幫他們解決:{1}Kevin自駕游,目前位于橙木大道(Orangewood Boulevard)上,正向路人甲問路:去奧蘭多海洋世界怎么走?{2}Lucy想去看海洋動物,現在海洋世界售票處問售票員,前往海豚館的路怎么走?{3}Brenda看完海豚表演,想找一家餐館吃飯,問導游:附近哪里有餐館?
2.2 案例教學實施過程
2.2.1 教學分組
教師以小組任務的形式將教學案例提供給學生,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不同的小組,如路人組、售票員組、導游組等。
2.2.2 案例內容及問題的討論
各小組組長組織組員對教學案例內容及問題進行討論,如When you visit SeaWorld Orlando, can you see sea animals?Can you have something to eat?Can you do something special? How do you get there?組長在組織組員討論的過程中,對每位組員的發(fā)言做好記錄,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后,提交討論結果。
各小組派代表將本組的討論結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例如采用PPT圖示方式,展示地理位置和介紹動物、美食、景點等;或通過情景模擬、借用道具進行角色扮演,小組之間以問答、對話等形式來完成小組任務。
2.2.3 教師指導
教師巡視各小組,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大膽發(fā)言,學會換位思考,例如作為路人在指路時,怎樣準確地應用方位詞,如on the left,on the right,in the centre of,in front of,next to等,達到指路目的;作為導游在介紹旅游景點時,如何突出旅游景點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而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和魅力。
2.3 案例教學總結與評價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指出本次案例所討論的重點、思路與難點及需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效地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中涉及的相關知識與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在未來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的快速反應、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通過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與討論過程、學習成果展示、表現等進行總結性評價,指出本次案例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小組自評與互評所得分數進入學生檔案,并計入平時成績,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
經過實踐筆者發(fā)現,案例教學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通過學習,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教學效率也有了極大的提高。
一些學生在評議課程時提到:案例教學方法,形式比較新穎,能讓我們利用所學知識對許多時事熱點用口語進行交流,使同學們的英語口語不斷提高,課堂上的氣氛也很活躍。課堂討論過程中即使有的同學一時說不出來,但通過老師與小組同學給出的提示,令部分同學最終可以用英語口語交流,不僅提升了我們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同學們對英語更感興趣,教學效果顯著。
3 結語
有學者提出,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用英語有效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擁有語法知識、語言技能本身[5]。我國目前正處于高職教育全面改革發(fā)展時期,國家大力倡導高職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案例教學法則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尋找答案,學生自發(fā)地搜集資料,準備素材,讓學生手腦并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6]。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踐中,引入案例教學法,采用典型、真實案例,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突出學生實踐主體,讓學生在共同學習、參加討論、展示的過程中,鞏固已學知識,探索新知識,學以致用,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能較好地適應了高職教育中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需要,值得廣大高職英語老師深入探索。
參 考 文 獻
[1]趙金晶,項新宇,胡智勇,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英語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8(4):72-75.
[2]陳婉轉.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14):29-30,32.
[3]馮華艷.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J].決策探索,2011
(20):51-52.
[4]賈黎麗.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3):123-124.
[5]金小雪.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英語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5(31):82-83.
[6]湯泉.高職教育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0):99,101.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