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在高壓反腐下,一些官員出現(xiàn)了畏難情緒,怕做錯事被追責,只想當一個“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嘖有怨言,消極懈怠,不愿擔責。
要革除這股官場陋習,讓官員勇于干事創(chuàng)業(yè),必須兩手抓,一手要“硬”,嚴治庸官,嚴懲為官不為,打消一些“愚且魯”官員當“太平官”,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念頭;一手要“軟”,激勵官員干事的激情,打消官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顧慮,這就有必要建立健全干部容錯機制。
官員不敢干事、怕干事,很大原因在于對敢做事的官員缺乏必要的保障與保護,常見有些地方因一些難以避免的失誤而對官員追責,把敢干事的官員當替罪羊,而一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膽小怕事官員,反倒如魚得水,因為“穩(wěn)重”而得到賞識,不但官位牢固,還可能被提拔。
當然“容錯機制”不是對官員錯誤的一概包容,如果因缺乏經(jīng)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錯誤或官員的無意過失等等,這些就可以適用于容錯機制;而明知故犯,甚至以權(quán)謀私,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行為,就要用“嚴懲機制”了。要避免容錯機制成為問題官員、犯錯官員免責的遮羞布、“馬甲”。
容錯機制要與懲治庸官、懲治為官不為緊密結(jié)合,兩者一張一弛,不可偏廢。所以容錯機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為官不為、官員庸懶散狀態(tài)的亮劍。
(本欄責任編輯 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