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發(fā)軍
宜興紫砂是中華陶瓷文化藝術的瑰寶,數百年來,宜興紫砂以其溫潤的色澤、精湛的工藝、獨特的裝飾、雅致的品位為眾多文人、愛茶人和茶壺收藏愛好者所鐘愛。在紫砂壺藝術創(chuàng)作中,以自然為題材表現的紫砂藝術形象多不勝數,“竹節(jié)宮燈壺”(見圖1)是喝茶的器皿,更是一種文化載體,筆者試圖通過自己真情實感的創(chuàng)作,讓品飲者在把玩之余能喚起中華民族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從而達到與品飲者交流的目的,散發(fā)相互共勉的獨特藝術魅力。
“竹節(jié)宮燈壺”為全手工制作,工藝嚴謹、拙樸分明,在形、神、意、態(tài)上都相當有韻致,在形體上比例協調、氣勢端方。此壺身筒是宮燈形狀,圓潤而豐滿,理趣閑情雅致,整器宏大磅礴,似這般胸襟彰顯紫砂之氣吞霄漢,端莊優(yōu)雅,質樸而美艷,素雅而淡泊。壺蓋與壺身嚴絲合縫,氣密性極好。其壺口、蓋、鈕、嘴、肩、把均設計得相得益彰、勻稱流暢,給人以精美的質感。壺嘴出水流暢,不留涓滴,出水利落斷水徹底,流、把暗接不留痕跡,胥出自然,線條流暢,耳把適手端握皆宜,于靜態(tài)中賦予生氣,動靜皆宜。壺身又透著濃郁的竹韻元素,即竹文化的深刻內涵,竹子歷來是文人吟誦的對象,其生存的毅力、堅忍不拔的品性以及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等都充分體現出人文精神認知的內容。整壺情真意切、境界唯美,將萬千風情盡釋一壺,風格俊雅。此壺將創(chuàng)作理念完全融入作品之中,除了講究使用性能外,其內在所蘊藏的自然和人文情懷無疑飽含著巨大的能量。該壺提取自然界中的竹子形象為裝飾,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美不勝收而陶冶情操,自然情懷不言而喻。同時,它又將竹子所內涵的文化內容也投射到了壺體,觸及人們內心的人文情懷,極大地提升了整把壺的審美價值。
紫砂壺的藝術和人文之境往往是彼此聯系的,用藝術來詮釋人文,用人文來烘托藝術,從而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爸窆?jié)宮燈壺”通過生動細膩的花器形態(tài)與光器造型,表現出豐富的人文內蘊,使之升華到一定境界。生活中的美有千萬種,一把好壺的人文之境便是其中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爸窆?jié)宮燈壺”流露著一種豁達與睿智,像一首哲味的詩歌,愈品意義愈深長,自然與人文在此完美交融,形神皆備,表達著積極向上、博大包容的生活觀念。此壺是壺友們喜愛的茶壺類型,壺友看中的不只是制作工藝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各部位的協調是否恰到好處,看上去是否得體、恰當,所以設計的壺把、壺嘴是竹枝節(jié),壺把處的枝葉延伸到壺身上,幾片竹葉猶如搖曳在風中,壺鈕亦是如此,壺蓋上也貼塑有幾片竹葉,惟妙惟肖,細節(jié)真實地道出了大自然的本質。
“竹節(jié)宮燈壺”作為一件集形、氣、神于一體的紫砂壺,流露著超脫的意境與豐厚的內涵。紫砂壺藝從傳統中走出,但始終圍繞傳統,也注重回歸傳統,這就要求制壺藝人自身的技藝手法和工藝技巧一定要熟練掌握,尊重傳統和經典,腳踏實地地去進行創(chuàng)作。
筆者反復醞釀、種種遐想,經幾度刪取和濃縮、提煉和概括,確定了主題,構思了框架。將宮燈題材與竹文化結合起來,流、把與壺身銜接自然,大氣端正,使簡潔的宮燈多了幾分清風傲骨,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