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泉明 萬勤娟
摘 要 紫紫砂壺歷來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深愛篤好,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現(xiàn)代的紫砂壺收藏者,對紫砂壺的線條審美仍是有一定法則的。書畫鑒賞中常說的“氣韻生動”,可以作為我們鑒賞紫砂壺造型的一個準則。紫砂“爐韻組壺”從干練的外形到內(nèi)在的氣韻,均有獨一無二的靈趣。
關鍵詞 紫砂;爐韻組壺;氣韻美
中國人愛吃茶、賞壺、品茗、吟詩,風雅之至,留傳下來的賞茶詩也不少,其中有宋代歐陽修“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的佳句,還有梅堯臣的“雪貯雙砂罌,詩琢無玉瑕”等等,但當時這些詩句還未銘刻于紫砂陶中。直至明清時期,宜興陶瓷蓬勃興起,紫砂壺吸引了眾多書畫名家來到宜興,他們或親自揮筆兼刻,或與藝人合作鐫刻,使紫砂壺成為“字隨壺傳、壺以字貴”的雅玩。對于紫砂壺,除了造型千姿百態(tài),泥色豐潤古雅,功能奇異獨特之外,還具有獨特的氣韻。因此,每一把壺都是一件別具氣韻的藝術珍品,現(xiàn)以紫砂“爐韻組壺”(見圖1、圖2)為例,談談作品的造型及其氣韻美。
1 紫砂“爐韻組壺”的造型
紫砂“爐韻組壺”采用全手工制作而成,做工嚴謹。遠看,這兩款壺器像香爐;近看,兩者的線條有圓潤和凌厲的區(qū)別,有大氣和端正的區(qū)別,還有柔美與靈修的區(qū)別。首先,圖1主要采用了圓線,壺器的中間形似“楊柳腰”,而上下兩段的壺底和壺肩處渾圓,三只壺足皆圓潤、可愛。壺把也是圓圈形與之呼應,壺流彎曲向上,形似美人的纖纖細手。而壺鈕形似壺蓋,且圓潤、精致。故此,圖1的壺器突出了紫砂壺“圓潤”的特點。而圖2則突出了紫砂壺“方正”之大氣,呈現(xiàn)“細腰纖足”的外觀效果,壺底和壺蓋采用直線,并與壺把、壺嘴的方線呼應。壺鈕形似方形的小橋,此壺也是神韻十足。從造型上看,紫砂“爐韻組壺”,兩壺雖皆以香爐的造型進行設計,但是各具特色、各有氣韻。
2 紫砂“爐韻組壺”的氣韻之美
紫砂“爐韻組壺”均采用了香爐作為題材而設計,嚴格上看,這兩把壺的造型都藝術化了。直線也能設計成紫砂壺,圓線也能設計出紫砂壺,這表現(xiàn)出紫砂壺設計的變化多端。但是,只要是按照藝人的審美眼光設計的,所呈現(xiàn)的壺器都很美。就像紫砂“爐韻組壺”分別運用了直線和曲線來設計壺器,可謂“殊途同歸”。這兩款壺從立意上看都是一致的,旨在表現(xiàn)壺器的氣韻,也說明了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同樣是表現(xiàn)一個主題,可以有不同形式來表現(xiàn),這也是創(chuàng)作紫砂“爐韻組壺”所要表達的意思。
3 紫砂“爐韻組壺”的立意
香爐,自古以來就是民間祭祀用的器物?,F(xiàn)以香爐入題,反映了任何造型都可以通過紫砂壺的形式呈現(xiàn),靈感無處不在。當然,選擇哪種造型入壺,并不是隨意擇取的,而是經(jīng)過了藝術的加工和文化的寄予,才最終滿足作者的要求,設計出滿意的壺型,充分表達作者賦予壺器的情感。就紫砂“爐韻組壺”而言,首先表現(xiàn)的是造型之美,更深一層則要審視壺器的立意。香爐和宗教有密切聯(lián)系,香爐可以看成是佛教的器物。以香爐的造型設計紫砂“爐韻組壺”,寓指修煉的方法形形色色,但最終所要修成的正果確是一致的,就是為大眾服務。這種獨特的立意,也只有在靜下心來才能夠細細體味得出。
4 小 結(jié)
欣賞一把好壺,有如審視一位絕世美人,其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要經(jīng)得起推敲琢磨,耐人尋味的不僅是四溢的茶香,還在于道不盡的壺之韻,這便是紫砂壺的魅力所在。多次反復地欣賞紫砂“爐韻組壺”,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再仔細想想,則更能體味這組壺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其實,“壺如其人”,制壺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雖然分散在社會的各個行業(yè),只要用心,都能服務于社會,這也是紫砂“爐韻組壺”的價值所在。
參 考 文 獻
[1]朱學勤.紫砂茶壺傳統(tǒng)造型對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計的啟示[J].藝術·生活,2005(01):49-51.
[2]鄧敏.宋代文人的茶詩生活與交誼——以蘇軾及同時代人為視點[D].南昌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