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收拾老房子,翻出了一堆舊物。
其中,多是一些碗筷碟子。翻過來一看,底部歪歪扭扭地寫著名字,就連筷子上頭,也不例外。說起來,這還是以前的習慣。
舊時的人家,一棟房子里,住上四五戶是常有的事兒。二十來號人,那還算少的。這么一來,鍋碗瓢盆,弄錯了也是經(jīng)常有的。
每個孩子,上的第一堂課,都是寫自己的名字。那會兒,不興學前教育,多數(shù)人家,孩子連幼兒園都沒上過。但不管怎么樣,寫名字卻是必會的。還沒上學的孩子,一旦學會了,便在屬于自己的碗筷和用物上,歪七扭八地寫上自己的名字。
用意很明顯,無非是昭告他人,這玩意兒是我的!
這樣的舉動,看似少了人情味,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那會兒的鄰里關(guān)系,特別融洽;親友之間,就更別提了,走家串戶,是常有的事兒。而一棟房子里的人家,天天挨一塊兒吃飯,更是屢見不鮮。
正因為挨得太親,東西常混到一塊兒,才需要寫上名字。有時,二三十號人吵吵嚷嚷,熱熱鬧鬧。到了睡覺的時間,打算各回各屋,但眼前堆放的東西,卻大同小異。這時,看看上頭的名字,各拿各物,也就不至于拿錯了。
這名字,看似楚河漢界的分隔,其實卻是“不分”的產(chǎn)物。
如今,物件上自然不會再寫名字了,可細細一想,無非是人情冷了,關(guān)系淡了。家里頭,常年就三四個人,實在無須寫上名字。如此一來,看似“不分”,反倒是“分”了。
有一回,家里突來訪客,猝不及防,找不到一次性的用具,臨時用平常的杯子倒了水。對方接過杯子時,眼神明顯一愣。后來,閑聊半日,人都走了,水卻一點都沒動過。收拾時見狀,想起剛才兩人的熱絡(luò),心間頓時一冷。
越是世態(tài)炎涼,就越是想念舊時光里,舊物件上的名字。一群人一起吃飯,你用我的,我用你的;夏天,一大家子一起乘涼,你拿我的扇子,我用你的;冬天里,一起擠在一個被窩里,隨手抓一個小暖爐,也不管誰的,只管塞進自己的被窩里。到了最后,才在一團混亂中,靠著名字辨別。這樣不分你我的時光,反倒被隱藏在了一個個名字里。
簡簡單單的名字里,人情變遷,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