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林 孫 巖 (陜西)
2016年春,西安方圓錢幣文化公司從一批來自江西南昌附近的約3噸南宋窖藏錢幣中挑出了一枚真書(楷書)“靖康通寶”小平銅錢。該錢直徑24.33、厚1.44mm,重3.54g,寬緣狹穿,真書直讀,四字規(guī)整自然,為所見最美。唯“寶”字處銹蝕最重,但未傷及錢體。
靖康通寶,是北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所鑄。靖康通寶少于靖康元寶,靖康通寶小平又少于折二、折三,為最罕者,名列中華五十名珍之一。靖康通寶小平分篆、真二體,均直讀。其中有一種二體合一者,“靖康”為真書、通寶為“隸書”,稱之為隸書通寶小平。靖康小平多屬鐵母,故極珍罕。
據(jù)查,靖康通寶小平錢所見甚少,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羅伯昭先生曾集得三枚,其中一枚歸藏上海博物館,錢徑24mm,重2.5g。另兩枚在國家博物館。張叔馴先生有篆、真二體各一枚。沈子槎收藏一枚真書小平背四決,后也入藏國家博物館。上世紀(jì)三十年代,日本泉家中村孔固亭藏有篆、真體靖康各一枚,小川浩先生在《新編北宋符合泉志》中收錄篆、真二書各一枚,奧平昌洪的《東亞錢志》也有篆、真各一枚。
據(jù)了解,近幾十年中,各地藏家也有靖康小平收藏。許廷憲先生有一枚隸書通寶錢;武玉輝、吳曉凌先生各有一枚,字體不詳;近年于河北泉家又現(xiàn)一枚,“靖康”二字真書、“通寶”二字篆書。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靖康通寶小平錢的存世量約十余枚左右,彌足珍貴。其中有正式出土記載的為1967年湖北黃石西塞山22萬斤窖藏中挑選出的一枚,為篆書小平錢。(《陜西金融·錢幣專輯》第5期,1987)
北宋靖康年間,政局動蕩,戰(zhàn)爭頻發(fā),鑄錢已極少,能鑄者,大多為遠(yuǎn)離戰(zhàn)火的江南、四川,而此錢應(yīng)為饒州永豐監(jiān)所鑄,鑄時短、數(shù)量少,故遺存不多。這次靖康通寶真書小平錢的發(fā)現(xiàn),為這一個特殊時期的官鑄標(biāo)準(zhǔn),提供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