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樹棟
《呂氏春秋》相傳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丞相呂不韋召集賓客集體撰著,是一部古代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就養(yǎng)生思想而論,它是先秦諸子著作中內(nèi)容最豐富的。其思想體系不僅承襲了道、儒兩家的內(nèi)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之說。全書計一百六十篇,涉及到養(yǎng)生內(nèi)容者,約五十篇之多,可見當時對養(yǎng)生文化的重視。
《呂氏春秋》對于人的認識,提出了“貴生”“重生”的思想?!秴斡[》云:“圣人深慮天下,莫貴于生?!薄百F生”,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養(yǎng)生”。如何“養(yǎng)生”,《呂覽》云:“凡養(yǎng)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病無由至矣……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辈⑻岢隽藥追N養(yǎng)身的方法。
養(yǎng)精、去邪“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由生矣?!薄秴问洗呵铩氛f,“病之留”是“精氣郁”的結果;“精氣”要“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就是說,人生病是由于精氣郁而積滯的結果。精氣也在不斷地新陳代謝,用新棄陳。因此,人要永遠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身心各方面的機能才能旺盛。調(diào)節(jié)機體平衡,身體的抵抗力才能增強,自然就不生疾病而得以健康長壽。
平靜、順性《呂氏春秋》說:“利身平靜,勝天順性,順性則聰明壽長,平靜則業(yè)進樂鄉(xiāng)?!碧崾救藗円獣r刻保持平心靜氣,順性豁達,才能對生理和心理都能起到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得情、適欲《呂氏春秋》說:“欲有情,情有節(jié)?!泵總€人都有正常的情與欲,這是生理心理的正常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是“得其情”;但情與欲必須有所節(jié)制,不能為所欲為。如果過分貪欲,超出了正常范圍,即“虧情”,必然會致疾病甚至“亡敗”?!肮适ト吮叵冗m欲”,適欲就是節(jié)欲。做到這點,對身心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
自制、去害人對于“聲色滋味”都有欲望,適當則有利,過之則大害。所以要“利于性則取之,害于性則舍之”;“耳目口鼻,不得擅行,必有所制”。這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制,同樣是“養(yǎng)生”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還要“去害”,即消除一切不利于健康長壽的內(nèi)外因素,諸如不良的心理、飲食、氣候環(huán)境等。心理情緒凡“大喜、大怒、大憂、大恐、大哀”,都是“生害”的因素,必須去之。
食時、有節(jié)《呂氏春秋》在“去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飲食之道”。首先要“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就是不要過分追求食物的鮮美刺激,這就能避免很多疾病的發(fā)生。其次要“食能以時”,即按時飲食,“身必無災”。再次是“無饑無飽”,“飲必小咽”,即后人所說的未饑先食,未飽即止,節(jié)制飲酒。如此才能使五臟六腑功能不致受到傷害。此外,還應注意飲食時的心理情緒和姿態(tài),要“百節(jié)虞歡”,要“和精端容”,即心平氣和端莊正直。這些都是至理名言,完全符合現(xiàn)代科學的道理。
常運、勤動生命在于運動?!傲魉桓?,戶樞不蠢?!比说纳?,“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人不鍛煉、不運動,必然導致機體退化,五臟六腑功能紊亂,疾病自然就乘虛而入。動,可以說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呂氏春秋》還認為,在疾病防治中重在預防和養(yǎng)生保健。養(yǎng)生得宜,疾病自去。如果有病,應積極求醫(yī),切不可迷信“卜筮禱祠”,這樣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是“以湯止沸,沸愈不止”,“疾病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