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艷
閱讀期待是一種最原始的通過閱讀探求知識真諦的沖動和渴望,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閱讀前的一種愿景,一種期望。新課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笨梢姡陂喿x教學中,教者巧妙的運用閱讀期待,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沖動,讓學生從“讓我讀”的被動閱讀狀態(tài)邁向“我要讀”的主動閱讀狀態(tài),并逐步形成“我會讀”的科學閱讀的飛躍,那將會大大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大大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最起碼應該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通過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钡谒苟嗷菡f:“教學藝術的本身不在于所傳授的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苋藗兊脑挾荚谟诮沂具@樣的一個道理:要想讓孩子們愿意學習,愿意閱讀,那么,首先應該使學習內容能夠刺激起他們的學習沖動,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學習,使教學成為師生雙方都樂于參與的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這應該看作是有效學習的一個必要條件。就閱讀來說,有調查表明,學生對各類讀物的閱讀興趣常常存在這樣的一種差異:在常用文體的作品中,比較喜歡閱讀敘事性的文章;在文學體裁的作品中,比較喜歡閱讀小說,而在社會科學、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作品中,又比較喜歡閱讀文藝作品。針對這種閱讀內容上的心理差異,我們在向學生推薦閱讀材料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選用比較接近他們閱讀心理的一些作品,以刺激他們的閱讀期待和閱讀渴望。不可否認,學生對喜歡的作品會自然地產生欲罷不能的強烈閱讀愿望,在這樣濃厚閱讀興趣的驅使下也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要注意運用教材文本中的生動形象和生動情節(jié)去感染去刺激學生的閱讀期待,努力讓他們在心靈深處產生一種“會當凌絕頂”的閱讀沖動;二要多推薦那些適宜他們閱讀心理并能讓他們產生一種閱讀渴望的作品,有效地刺激他們的閱讀期待,開闊他們的閱讀視野。
二、通過懸念和疑問的制造刺激學生的閱讀期待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于懸而未決的事物總有一種好奇心理,比如,有的人在談到某一個具有新聞點的事物時不是一下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尤其結果交待清楚,而總喜歡賣一下關子吊大家的胃口,讓人們產生一種急切的期待。人的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人在新的問題待解決之時,思維往往表現(xiàn)出高度集中、高度振奮的狀態(tài),中小學生的閱讀心理也是這樣。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關鍵性的詞句含義比較復雜,不易于理解,當此時,教師最好不要直接講解,而通過引發(fā)思考的疑問形式引導學生去逐步加以理解,這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完一篇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自我思考,探究事件的深層次社會影響以及文章還有哪些不完美之處,以此來激發(fā)起學生對內容的更深層次研究的興趣;或者用“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樣的形式巧妙地制造一個懸念,設置一個疑問,都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把學生引向閱讀的深處。
三、通過展示平臺的搭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欲,這種心理甚至是與生俱來的。作為教師如果在課堂上能多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搭建“展演”的平臺,哪怕是一次朗讀,一次讀書匯報,一次問題回答,都會讓他們激動不已,都會大大的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期待。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師要具有“讓賢”意識,要時不時地退居“二線”,把學生推上前臺,讓他們當一回老師,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比如讓學生談一談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或者廣泛地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讓學生獨立歸納并找出問題的主要方面,進而抓住有代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視點,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開討論。由此在師生的互動中相互啟發(fā),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樣的做法既簡單又“接地氣”,學生會更喜歡,更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期待。
記住葉圣陶老的話吧,“閱讀要保持這么一種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饑渴的人,正面對一桌甘美的膳食似的,不能自已?!弊屛覀冊诮虒W中多盡心,多留意,著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燃起學生的閱讀欲望,使閱讀成為學生樂為的快事,這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