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琪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這首歌曾道出了無數人囿于困境中的無力感以及尋求幫助的心聲。正如麥家所言,人生必須配備幾副眼鏡。望遠鏡,放大鏡和哈哈鏡為我們打開了多維的空間,讓我們視野更開闊,思想更澄澈,人生更圓滿。
“望遠鏡”借給我一雙慧眼,開闊了我的視野。哥白尼應用望遠鏡提出了日心說,士兵應用望遠鏡偵察敵情。難道望遠鏡只有那么小的作用嗎?我們戴上的,不應該僅僅是外部的望遠鏡,更應是思想上的望遠鏡。一代暴君商紂王沉迷于花天酒地,不能自已,性命最終斷送于諸侯之手,他丟失了望遠鏡,被美色、安逸蒙蔽了雙眼,無法越過障礙去審視將來。清朝固步自封,自詡為天朝上國,卻被侵略者的鐵蹄嚇得魂飛魄散。他們丟失了望遠鏡,無法看到遠方,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遠望,可以仰觀宇宙之大,亦可游目騁懷。讓我們戴上望遠鏡,去望遠方,迎來希望。
“放大鏡”借給我一雙慧眼,讓我透徹地認識自我。放大鏡將微小的事物放大,讓我們看得更清晰,我們應該像藺相如,手持放大鏡,放大廉頗的優(yōu)點,不計較個人的榮辱;應像孔子,心裝放大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應像巴金,帶著放大鏡,緬懷過去,反省自己的過失,修繕自己的良心。但我們不應像丟失了放大鏡的李揆,汲汲于名利,終“萍寄諸州”;不應像摔碎了放大鏡的莊宗,“智勇困于所溺”,無法自拔,至于誓天斷發(fā),何其衰也!《我的名字叫可汗》一文曾言:“世上只有兩類人,做好事的好人和做壞事的壞人。”誠如斯言,帶上放大鏡前行吧,去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點,去發(fā)現自己的缺點,然后完善自我,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清澈吧!
“哈哈鏡”借給我一雙慧眼,讓我笑看人生,寬以待人。有句話說得好:樂觀者與悲觀者只有微妙的差別,樂觀者眼中是半滿的水而悲觀者眼中是半空的杯子。想想劉禹錫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何陋之有”的樂觀;念念“小舟從此逝,滄海寄余生”的率性詞句;品品安德魯“一只腳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的寬恕。生活滿是光明,當第一縷陽光劃破蒼穹,世界就又回到那最初的可愛模樣。人生多苦難,與其“凄凄慘慘戚戚”,倒不如樂觀面對,風來便起舞,水來便泛舟,豈不美哉?
帶上望遠鏡、放大鏡和哈哈鏡前行吧,不僅把它們戴在眼上,更應該戴在心上。
教師點評:
文章開篇援引歌詞入題,開門見山地點明觀點,立意由麥加所說的“望遠鏡”“放大鏡”和“哈哈鏡”展開。文章主體部分的三段依次生發(fā)議論:“‘望遠鏡借給我一雙慧眼,開闊了我的視野”;“‘放大鏡借給我一雙慧眼,讓我透徹地認識自我”;“‘哈哈鏡借給我一雙慧眼,讓我笑看人生,寬以待人”。立論切合材料,層次清楚,結構井然。
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作者有效使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方法,有典型事例,有對比分析,有恰當引證,材料豐富,內容充實,很好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文章句式靈活,語言連貫,表現力強。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8分+發(fā)展等級17分=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