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康++祝宇
【技法梳理】
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是要透過展現(xiàn)給我們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去觸及反映事物根本性質和內部聯(lián)系的本質,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實現(xiàn)認識的質的飛躍。寫作時,如果我們能夠在審題和構思上做到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就能讓文章更加深刻。
一、細致入微,由小見大
由小見大,就是通過小事可以得出大道理,或透過局部看出整體。寫作時,我們對所刻畫的對象可以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來進行描寫,抓住某個細節(jié)或某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延伸放大,最終使主題思想得以表達。比如說,我們看到一株小草生長在墻縫邊,往小了寫,可以寫小草的姿態(tài)與生機,往大了寫,可以寫強烈的生命意識與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父子散步,遇到難行的路,父親背孩子過去,往小了寫,可以寫散步的細節(jié),往大了寫,可以寫親情的含義和責任的分量。我們有意識地選取片段后,由細節(jié)出發(fā),可從中挖掘出其蘊含的主題思想和精神實質,從而展現(xiàn)出很強的表現(xiàn)力。
二、深層剖析,由表及里
由表及里,就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xiàn)象,要看到問題的本質與關鍵。在寫作時,作文題給出的材料只是表面材料,我們讀完材料后的第一印象是感性認識。要讓文章深刻,我們就要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實現(xiàn)認識的質的飛躍,必須創(chuàng)造兩個條件:一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這是實現(xiàn)認識飛躍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全面、細致地閱讀材料,審閱題目要求。二是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這時,我們就要運用比較的方法對事物的現(xiàn)象進行概括,對事物的發(fā)展過程進行理性分析,探求其特殊性,以期得到更深層次的認識。
如一道作文題的材料提到牛頓和莫言故居的不同待遇,前者被劍橋保存,并作為學生宿舍使用,后者被風水師和游客們弄成了“發(fā)財圣地”。表面上是說故居的不同待遇,實質上卻反映了道德素質、文化修養(yǎng)、思想覺悟等方面的差距。
三、延伸覆蓋,由點到面
由點到面是寫作時常用到的技巧,即從小處著眼,選好典型,以點帶面,延伸覆蓋,囊括全局。這就要求我們多角度、多層面地圍繞作文題目進行思維的發(fā)散,縱橫延伸。如以“高中生活”為話題展開作文,話題本身較大,牽涉面廣,不好下手。若我們或選擇有代表性的人物場景,或選擇集中的時間背景,或選擇各具特色的視角分別進行切入,逐個擊破,就可四兩撥千斤,凸顯深刻。人物,可選取同學、老師、家人;場景,可選取教室、操場、家里;時間,可選取早讀、晚自習、放學后;敘述視角,可選取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等。
選擇以點切入,具體而細微,點面結合,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最終揭示主題。由點到面可以使文章富有層次,條理更清晰;但點與點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緊密聯(lián)系的。
【思考一下】
閱讀下面的文字,說一說你的觀點。
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嗎?烏鴉說:當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只狐貍出現(xiàn)了,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兔子吞了下去。
答: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6年1月21 日,一股強冷空氣的到來,影響了無數(shù)人!微信上到處都是宣傳惡劣天氣的內容,新聞媒體對此次雨雪更是“狂轟濫炸”,有關部門也發(fā)出了停課公告。所有的通知和報道都在極力告訴學校、家長和孩子:風雪太可怕了。當天下午開始,所有有可能受雨雪影響的地區(qū)的學校都被要求中止正在進行的期終考試,提前放假。風雪未到,學生紛紛回家避寒,所有人似乎都被這股冷空氣嚇倒了。幾乎沒有一家媒體、一個部門通過這次的雨雪天氣給孩子一次正面的生存教育和精神教育。
對于以上事件,你有怎樣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