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做好2016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嚴禁初中學校教師干預或代替學生填報志愿,嚴禁初中學?;蚪處熢谡猩^程中向中等職業(yè)學校索要、收受任何名義的經(jīng)費或實物。應該說,填報志愿是學生自由選擇權的基本體現(xiàn),關系到學生的人生道路選擇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一系列具有抉擇性、關鍵性的問題。而初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進行的干涉明顯侵犯了學生填報志愿的自由選擇權。
教育正義,是教育者能夠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對待他人的一種底線原則,以及受教育者以合乎理性的方式充分利用教育機會獲取發(fā)展自由的一種基本限度。初中教師在學生填報志愿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干涉行為,是一種損傷教師形象、敗壞師德風范的錯誤行為,僅僅以利益追逐的方式而置教師道德、教育理性于不顧,更是一種有傷教育正義的破壞之舉。而這種破壞不僅僅是對教育過程的嚴重干擾、對學生前途命運的阻滯,而且更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對班主任群體身份道義上的“污名化”。應該說,富有正義的學校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校園文化構建、課堂教學實施、班集體建設等宏觀或中觀層面,而且更充分地體現(xiàn)在學校教育過程的諸多細微處。
于細微處彰顯出的教育正義是基礎教育改革民主化、學校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表征。例如,初中教師能否真正關懷初中生的個性化成長?能否在群體競爭條件下為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匹配相關資源?能否較好滿足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不同教育主體的利益訴求?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最為平常的學校生活細部也最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教育正義,師生間的日?;有枰獛熒p方秉持真切的正義感。雖然教育正義作為人類發(fā)展的一種道德追求是較為抽象的話語表達,但對于一所普通初中而言,在諸多細節(jié)中建構教育正義需要強烈的實踐意識與道德關懷,應遵循如下三條基本準則。
一是引導學生對學校教育正義的道德感知。美國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即人類所具有的一種特殊的生活,而學校也正是體現(xiàn)這一生活方式的社會。其核心要義便在于指明學校教育為人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生長基礎,而這種教育的“種子”將伴隨人的成長全過程。從這個角度看,學校教育中的正義體現(xiàn)在校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種正義感作為一種特殊的道德感知,是評判人類社會中各種關系時所秉持的道德準則。有正義感的學校教育應真切地體悟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處境,引導受教育者生成對現(xiàn)實生活的道德關切。
實際上,依存于中國傳統(tǒng)的公序良俗,我們的校園生活也在不自覺間出現(xiàn)了分化與重組的過程。一方面,我們?nèi)绾螆允刂袊俗约旱膫鹘y(tǒng)價值觀,為新時期學校教育提供中國化的倫理支持,追尋本土文明觀念中的道德法則,形成良性的人際關系建構。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理性面對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悉心診斷當下人際關系的道德變遷,在后現(xiàn)代思潮的深刻影響下,評判現(xiàn)代人生活、工作及其思考的內(nèi)在機理。這其中,“正義”提供了化解當代學校生活矛盾的約束性條件,成為最為重要的道德準則。失去正義的學校教育如同失去陽光與水一樣,表面上沒有什么損傷,然而實質上卻在喪失教育生存的可能性,學生也漸趨失去了對教育正義的道德感知。因此,引導學生逐漸生成對于教育正義的道德感知,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是著力構建具有正義感的校園生活場域。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校園生活場域是一個由教師、學生、學校領導、后勤職工等多維主體建構的特殊關系體,是社會關系在學校中的綜合性呈現(xiàn)與系統(tǒng)性映像。正是在這種人際關系的處理中,不斷出現(xiàn)關乎“正義”的教育事件。初中班主任在志愿填報、招生宣傳等方面所進行的干預正是一種損害教育正義的重要事件,涉及到侵權的教師、被干預的學生、道德默認的學校領導以及利益供給的招生學校等多維主體。這些主體的利益糾葛實際上反映出校園生活場域內(nèi)正義感的進與退、強與弱。換言之,學生何以秉持正義的道德法則去審慎面對學校生活中的日常行為?正義的道德法則何以深刻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能否在正義的感召下理性面對日常教育行為、妥善處置相關事件?回應這些問題的有效方式就是評判其是否具有正義感。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從校園生活開始的,因而什么樣的校園生活往往影響著學生日后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從這個角度看,有正義感的校園生活場域恰恰為學生建構出一個有正義感的現(xiàn)代公民的邏輯起點。因此,學校教育細節(jié)處所彰顯的正義不僅有利于學校自身的改革與發(fā)展,而且更有利于初中生自身的成長以及公民社會的漸趨生成。
三是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也是學校教育開展的基本遵循。教育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應有之義,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義觀、克服錯誤的義利觀無疑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校園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單純的道德說教或宣傳展示,而應將學校教育內(nèi)容與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不僅要深入挖掘學校教育的價值觀元素,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學校實踐基礎、生活基礎與學生基礎,而且也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重新審視學校文化、發(fā)展理念、課程教學與師生成長。對于初中德育課程改革而言,富有正義取向的學校教育內(nèi)容應充分關照既有的思想品德課程,倡導與現(xiàn)行課程方案的有效銜接,與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系統(tǒng)性融洽,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唯有此,學校教育正義的陽光才會“普照”于教育的諸多細微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會更加充滿學校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