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秋
【摘 要】
讀詩離不開意向和意境,意境的構建以及境界的高低歷來是讀詩寫詩的一個重要話題,本文從美學角度論述了詩詞意境的流程圓成,并探討了詩人從懵懂創(chuàng)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個構思過程。
【關鍵詞】
美學角度 意境 流程圓成
自唐朝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出意境一詞之后,在詩詞創(chuàng)作、批評、鑒賞中,意境無疑已成為古典詩學中最具魅力的一個詞語。對意境的見解、內涵、評論、詮釋疊出。但縱觀詩學歷史,最負重彩頭銜的還應推舉清末的王國維先生。他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的底蘊多層次的進行了深刻的揭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痹谕忻竞褡珜懙摹度碎g詞乙稿敘》里云:“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原夫文學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觀也?!蓖鯂S先生從各個角度論述了意境在詩詞中的意義、價值、作用,使意境在坐標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拍:原著為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贝苏摬⒎茄赃^其實,在意境的探討中并將其推向巔峰,達到自我超越,最終指向生命本真狀態(tài)在諸詩話中還未見第二人。
繼王先生之后的學者,對于意境給予了更詳盡的論述。美學大師宗白華說:“在一個藝術表現里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fā)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因而涌現了一個獨特的宇宙,嶄新的意象,為人類增加了豐富的想象,替世界開辟了新境……這是我的所謂意境。”與宗白華齊名的美學大師朱光潛說:“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無論是作者或讀者:在心領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須有一幅畫境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地突現于眼前,使他神魂為之勾攝,若驚若喜,霎時無暇旁顧,仿佛這小天地有獨立自主之樂,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個人生活中一切憎愛悲喜,都像在霎時間煙消云散了。”這便是一首有境界的詩詞所顯現出來的藝術魅力。
境界的有無,是判定這首詩詞高下優(yōu)劣的試金石。既然境界如此重要,它是怎樣營造起來的呢?換言之,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它是通過怎樣的流程最終達到圓成的呢?簡言之,詩詞的生命流程實際上是詩人從萌動創(chuàng)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個構思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意象形成階段
景物(具象)+情志——心物交感——心與物游——互動、碰撞、交流、融合——意與境會——意象生成。大多古典詩詞的感受美學圓成。但這種意與境的相融相攝,合為一體還構不成意境,只是意境營造過程的一個表征。
二、詩性生命的體驗階段
意象——象外象(事物的本質特征)——意象之展拓——言外意——想象空間、情感空間的延伸,形成意境之雛形。
三、對詩性生命體驗的再體驗階段
意境之雛型——觀照(把初級生命體驗作為被觀照對象)——超以象外,(改變物我雙方的對立狀態(tài))——意與境渾(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超越自我(從追求實際利益的我進而領略宇宙大生命意蘊的我)。至此,詩人徹底打通了自我超越的通道,面前呈現了一個詩人的情意與意中之境互相滲透的藝術世界,顯現出生命的本真。構筑意境流程得以圓成。
意境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但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王國維先生的意境說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單純的掌握意境說是很難構筑高深的意境的。意境說還有還有兩個強勁的支點:出入說和“兩個我”的學說。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盞明燈,那么,出入說,“兩個我”的學說就是開啟這盞明燈的兩個關鍵。
關于意境的構筑與自我超越,一直是我國古代的先賢們探索的一個課題。唐代皎然在《詩議》中云:“采奇于象外?!彼究請D在《詩品》中云:“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彼位莺樘岢隽恕懊钗颉币辉~。嚴羽說妙悟是“具正法眼,悟第一義”的“透徹之悟”。最接近《人間詞話》理論論述還屬清代吳橋。他在《圍爐詩話》中云:“意喻之米,飯與酒同出。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焙笕藢Υ苏f見仁見智。但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米與酒之間是一個質的變化,是一種超越。對于這個問題,西方人也在不斷地研究。現代文學思潮后期的象征主義的代表,英國詩人T.S.艾略特,借助法國古爾蒙特一個化學公式探討詩的結構層次。氧氣十二氧化碳+白絲金=硫酸。艾略特說:“情緒+感覺+詩人心靈=作品。”但是,他們的學說都是孤立支離,破碎殘缺的,不成其體系。并且大多是一種情趣和意象上的超越,即感情空間和想象空間的拓展,并不必然蘊含有理性的內涵。宋人愛講“理趣”,詩中時有明心見性之語,那也僅屬于道德層面的提升,其反思的意義終究有限。
王國維先生是第一個借鑒西方詩學理論來寫詞話的人?!度碎g詞話》可以說囊括了古代所有意境的研究、探討、論述,并將其推向峰巔。至今仍值得我們深思、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
【2】唐皎然.詩儀
【3】唐司空圖.詩品
【4】吳橋.圍爐詩話
【5】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