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向城市打工,留下年幼的子女在家成長或上學,我們將其稱為“留守兒童”。眾所周知,兒童時期正是人生的關鍵時期,而這些孩子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大多都存在自卑、孤僻、悲觀、我行我素、抑郁性、攻擊性強、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礙,心中那片沃土也早已干涸。因此,“留守兒童”問題已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2009年,我接手了一個新的班集體——六(5)班。全班58名學生中,有15名留守兒童,其中14個孩子的家庭還算幸福,學習也均在全班中游。唯有張×是老師眼里的問題學生,是同學心目中的壞孩子。
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三三兩兩地圍坐在一起,交談著假期趣聞。而張×一直低著頭,一副憂郁的神態(tài)。我叫了他好幾次,他都沒有搭理,旁邊的同學告訴我說:“這是咱們班最壞、最臟、學習最差的學生?!闭n后我和前任班主任進行了交談,得知張×真可謂是劣跡斑斑。他經(jīng)?;锿庑W生砸商店的玻璃,偷盜鄰居的錢物,威脅小同學要錢,翻墻進入本校偷盜各班的班費及學習用品等。老師多次批評教育,學校也曾讓他在全校師生面前做過檢查,可他依然屢教不改,我行我素。通過幾天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上,他一直低頭擺弄著學習用具,老師提問時,他也只是點頭或搖頭。課外也很少說話,從不和其他同學交流。
第一周的周末,我對張×進行了家訪。通過和他奶奶的交談得知:張×的父母在他剛出生不久就離異了,各自在外地長期打工,他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年齡大了,無精力管教他。這樣的家境,造成了他自卑的心理,同學都嫌棄他,不愿與他交往,使他逐步成了班級活動的邊緣人。久而久之,給他的內(nèi)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傷害。
如何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還原一個健康快樂的他,成了困擾我的一大難題。
為了讓張×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真正走進這個大家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組織召開了班干部會議,決定和班委會成員共同幫助這個特殊的學生,并把班上最優(yōu)秀的學生安排和他坐同桌,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將自己不用的學習用具送給他。課堂上,我多次鼓勵,他仍緘默不言。課后,我鼓勵他多參加班級活動,想通過活動幫他樹立自信,并試著和他溝通,可是他依然沒有向我敞開心扉。盡管我在這個孩子的身上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后還是毫無所獲。多次我都想放棄他,可每當我閉上眼睛,他破爛不堪的衣衫、憂郁的表情時時印入我的腦海,一股無形的力量迫使我一定要堅持,這個孩子需要我來拯救。
課余,我查閱了大量有關教育留守兒童的資料,知道造成這個孩子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他是一個遭受家庭變故后的孩子,長期自我封閉、排外、孤獨、憂郁,郁結(jié)在心中的情感太久,無處發(fā)泄。如果觸破這份情感,我堅信,他一定能重返集體。
經(jīng)過幾天的思考,我決定以“留守不孤單——關愛留守兒童”為題,在全班開了一次主題班會。班會課由我主持,一開始我引導說:“一個家庭,爸爸、媽媽、孩子,團團圓圓守在一起,是很幸福的事情。可是同學們知道嗎?有不少孩子因為爸爸媽媽離異或外出打工,他們很久都沒有見到自己的父母了。其實他們和你們一樣,也想天天聽到父母的叮嚀,也想吃到父母做得可口的飯菜,也想和父母共同分享學習中的快樂??墒怯捎诜N種原因,他們卻不能享受這種幸福。在我們的集體中也有這樣的孩子,他們有太多太多的委屈和思念無處訴說。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做他們的聽眾,讓我們共同來傾聽他們的心聲,好嗎?”教室里頓時安靜得出奇,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而那些留守兒童都低著頭,默默不語,張×也不例外。我示意同學們用掌聲鼓勵這些孩子。幾分鐘后,第一個走上講臺的是楊××同學,她說:“雖然爸爸媽媽才走了半年,可是我很想他們,我想和他們天天在一起?!彼谕瑢W們的掌聲中回到座位上,偷偷地抹掉了眼淚。緊接著很多孩子都走上了講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想爸爸媽媽。”“我愛爸爸媽媽?!薄拔移诖汗?jié)早些到來,那樣我就可以見到我媽媽了?!薄⒆觽冇械倪吙捱呎f,有的已泣不成聲。在傾聽的同時,我一直觀察張×的動靜,他絲毫沒有走上講臺的動機,只是用他的大眼睛看了我?guī)状?。我知道,那是他在告訴我“老師,我也想念爸爸媽媽。”十幾個孩子用眼淚傾訴完他們的思念后,所有同學的目光竟齊刷刷地轉(zhuǎn)向了張×。這時我發(fā)現(xiàn)張×的眼圈紅了,于是我微笑著走到他的座位前,拉住了他的手,他慢慢地站了起來,跟著我走上了講臺。站定后,他抬起了頭,眼淚隨之噴涌而出,張了張嘴,卻什么也沒有說。我摸了摸他的頭,他哭著跑回了座位。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再次響起。
這是一節(jié)很好的班會課,因為張×用無聲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感情,用眼淚宣泄了壓抑在內(nèi)心的郁悶?!按藭r無聲勝有聲”的表白讓同學們也開始關心張×。
作為小學班主任,只要我們在教育中多點愛心,多點耐心,多點恒心,為留守兒童架起一座呵護的橋梁,時時用愛滋潤他們的心田,相信他們一定會將生活演繹得更加精彩!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