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水葉 李勇建
(1,2 南開大學商學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天津 300071)
生產者延伸責任制(EPR)運營實踐的供應鏈治理與評估方法研究*
——“EPR成熟度模型”的構建與多案例的實踐應用
● 牛水葉1李勇建2
(1,2 南開大學商學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天津 300071)
基于成熟度理論和現(xiàn)實實踐,本文研究了企業(yè)EPR運營實踐的治理理論與方法,提出了針對“制造型企業(yè)—EPR責任體”的“EPR成熟度模型”(EPRM2)。通過識別EPR實踐內容,區(qū)分EPR實踐類型,判定出EPR責任體實踐的不同階段和水平,展示了EPR實踐從無序、界定、聯(lián)合、整合到延展五個階段不斷發(fā)展成熟的過程,并設計了“EPR成熟度模型”的構建過程和評估方法。另外,本文選取了四個知名汽車制造企業(yè)為研究案例,展示了“EPR成熟度模型”的實際應用過程,揭示了不同案例企業(yè)EPR實踐的特點。
生產者延伸責任(EPR) EPR責任體 多案例研究 供應鏈治理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廢舊產品的數(shù)量日益增加。在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目標和嚴格的環(huán)境立法雙重驅動下,眾多制造型企業(yè),如寶馬、大眾、本田、施樂、柯達等,參與到廢舊產品的收集與處理中,這充分體現(xiàn)了生產者延伸責任(EPR)的宗旨和內涵。“生產者延伸責任”這一概念自1988 年由瑞典隆德大學環(huán)境經濟學家托馬斯(Thomas Lindhqvist)首次提出以來,迅速成為管理學、環(huán)境學、社會學、法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實踐領域,EPR 作為在污染日益嚴重、資源日益匱乏背景下產生的一項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作為環(huán)保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則加以應用和推廣。EPR導向的運作模式和實踐行為,可以幫助制造型企業(yè)重塑新的利潤增長點,跨越綠色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因此是現(xiàn)代制造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具體而言,EPR的引入使得制造型企業(yè)發(fā)生了兩大變化:(1)制造型企業(yè)在決策制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環(huán)境和社會效益;(2)制造型企業(yè)必須基于EPR理念來整合其供應鏈聯(lián)盟,同時處理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傳統(tǒng)的運營模式和管理體系正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制造型企業(yè)急需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理論和方法,用于指導其當前及未來的EPR運營實踐。
本文通過融合EPR理論、供應鏈治理理論和成熟度理論,提出了“EPR成熟度模型”,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具體研究:構建“EPR成熟度模型”;開發(fā)與“EPR成熟度模型”相對應的評估方法;開展多案例研究并設計實踐改善方案;分析案例企業(yè)實踐特點與差異。相較于其他成熟度模型,本文提出的“EPR成熟度模型”除了研究對象的不同,還沖破了企業(yè)和供應鏈的限制,將研究范圍拓展至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另外,本文對于EPRM2的應用也拓展至多個案例,既探究了企業(yè)EPR實踐的一般規(guī)律,也展示了不同國情下企業(yè)參與實踐的個體特征。
生產者延伸責任的概念自1988年被正式提出以來,至今歷經近30年的學術探討,現(xiàn)已形成一套臻于成熟的EPR理論體系,其與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外部性理論、循環(huán)經濟理論、環(huán)境權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閉環(huán)供應鏈管理理論等相融合,以“生產者應當承擔延伸責任”為核心思想,對現(xiàn)代制造企業(yè)生產運營及國家環(huán)境治理等產生著重要影響。
目前,對于“生產者”的認識已不再局限于制造商,它指代的是原材料供應-制造-銷售等一系列產品生產流通過程的參與者,可稱為“EPR責任體”。所以,在擴張性的EPR框架中,EPR實踐除了包含末端廢品回收,還向前延伸到綠色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購、再制造設計等,向后延伸到再制造產品的營銷與激勵等。在此理論框架下,眾多學者針對不同環(huán)節(jié)開展了深入研究,如 Nagel (2000) 、Mosgaard等(2013)、Mosgaard(2015)等研究了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綠色采購問題,提出在原材料或零部件采購階段應考慮產品使用后的無環(huán)境污染、可拆解、可再利用等;Shu和Flowers(1999)、Charter(2007) 、Charter 和Gray(2008)、Soh等(2014)研究了產品再制造設計(DfR)問題,提出在原始產品的設計階段應考慮產品或零部件的可再制造性能;Li等(2014)、Michaud 和Llerena (2011) 、Agrawal等(2015)、李新然和吳義彪(2015)等研究了再制造品營銷問題,提出在產品銷售階段應考慮采用一些促銷手段,如廣告宣傳、“以舊換新”和“以舊換再”等。
由于EPR理論與企業(yè)實踐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學者對實用性的EPR實踐決策及績效評估方法進行了探索研究。例如,Chan (2008)通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方法(GRA),提出了一種替代的決策方案,分析了在多目標(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目標)的決策框架下,決策者如何制訂廢舊產品處理方案;Achillas等(2010)采用ELECTRE III這種綜合考慮環(huán)境標準、社會標準等的多標準分析技術研究了UTR(產品回收再利用網點)最優(yōu)選址問題;Cahill等(2011)運用相關指標(利益相關者職責、合規(guī)機制、地方政權和融資機制)分析了歐盟11個國家的包裝廢棄物和WEEE實施情況;Brouillat和Oltra(2012)運用Agent模型研究了廢物預防政策對代理人經濟、技術決策的影響,同時探討了稅收補貼機制以及規(guī)制和企業(yè)創(chuàng)新之間的交互機制;Kovács(2007)運用利益相關者分析、工業(yè)生態(tài)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和社會網絡理論,討論了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yè)環(huán)境責任的影響,并揭示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EPR實踐在成本效益和產業(yè)優(yōu)勢上有顯著差異。盡管這些數(shù)學、行政、經濟、管理上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對特定參與者EPR實踐績效的評估,但是用于指導企業(yè)EPR實踐的一般化、標準化、系統(tǒng)化的方法依然是欠缺的。
依據客觀規(guī)律,一切事物都是隨著時間發(fā)展變化的,所以EPR實踐也會歷經不成熟、混亂狀態(tài)發(fā)展到成熟、有序狀態(tài),即呈現(xiàn)不同的“成熟度”。從成熟度視角探究一套有關EPR運營實踐的治理理論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成熟度理論及相關模型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現(xiàn)已得到了普遍應用。例如,“需求層次模型”(Hierarchy of Needs,Maslow(1943))、“質量成熟度模型”(QM3,Crosby(1979))、“能力成熟度模型”(CM2,Paulk(1993)、Herbsleb(1997))、“知識成熟度模型”(KM2,Kochikar(2000)、Paulzen等(2002))、“流程成熟度模型”( BPM2,Humphrey(1988)、Pfleeger和McGowan(1990))等已被廣泛應用于人事管理、軟件開發(fā)和項目管理等領域。在21世紀初,Lockamy和McCormack(2004)將“業(yè)務流程外包成熟度模型”引入供應鏈管理領域,提出了“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模型”(SCM3)。近來,Li 等(2014)又針對制造服務企業(yè)提出了“企業(yè)制造服務成熟度模型(EMSM2)”。在已有的成熟度模型中,與EPR最為相關的是“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模型”和“企業(yè)制造服務成熟度模型”,因為前者涉及EPR的運營載體——供應鏈,后者涉及EPR的參與主體——制造型企業(yè)。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模型重點闡釋了流程成熟度與供應鏈運營參考框架(SCOR)的關聯(lián)作用,將供應鏈管理水平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定義為“無序階段”(層次1)、“界定階段”(層次2)、“聯(lián)合階段”(層次3)、“整合階段”(層次4)和“延展階段”(層次5),而企業(yè)制造服務成熟度模型首次將評估對象——制造服務細分為基本服務、升級(或轉型)服務等不同類型,將企業(yè)制造服務成熟度由低到高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含有高、低兩個水平。所以,上述兩個模型為本文EPRM的構建提供了借鑒性參考。
3.1 研究對象——EPR實踐
EPR實踐是本文的研究對象,因此對EPR實踐進行歸類分析是首要的。本部分分別從利益相關者的角色、參與動機、治理模式三個視角來展開陳述,明確回答“哪些是EPR實踐”、“EPR實踐的形成是受什么因素驅動的”和“EPR實踐是如何運作的”等問題。
3.1.1 利益相關者角色分析
盡管EPR的核心責任者是制造商,但是EPR的順利推行涉及眾多其他利益相關者,如供應商、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商、消費者、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非政府組織(NGO)、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等。本文依據EPR擴張性解釋,將制造型企業(yè)主導下的EPR利益相關者團體稱為“制造型企業(yè)-EPR責任體”,可表示為“X-EPR責任體”,X指代任何一個制造型企業(yè)。在每一個“X-EPR責任體”中,不同角色的利益相關者具有不同參與行為(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利益相關者的EPR實踐行為
3.1.2 參與動機分析
根據參與動機的不同,“X-EPR責任體”的EPR實踐可劃分為兩種類型,即強制型實踐和自主型實踐?!皬娭菩蛯嵺`”滿足EPR縮減性解釋的概念,屬于法律明確規(guī)定或社會自然約定的行為,通常是短期內對利益相關者的最低要求?!白灾餍蛯嵺`”滿足EPR擴張性解釋的概念,在個體運作過程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創(chuàng)新性和靈活性,利益相關者更為深入地參與其中,以達成長期的、戰(zhàn)略性的EPR實踐目標。
制造商作為EPR實踐的核心責任人和主導者,必須協(xié)助其他參與者完成相關強制型實踐。例如,制造商必須對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做一定的安全檢查,確保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是無毒無害的;制造商必須開展綠色生產以符合國家節(jié)能減排標準,同時完成一定量的廢品回收和危廢處理;若制造商與第三方回收商合作,制造商必須確保合作者達到國家資格認證標準,確保再利用產品上明確標示“由×××再制造”等字樣;制造商必須要求其零售商售前事先告知消費者有關再利用產品的真實信息;制造商有義務向消費者宣傳汽車報廢相關規(guī)定,且必須履行產品質保及賠付承諾。對于供應鏈之外的其他參與者,如政府必須制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控制“X-EPR責任體”行為,行業(yè)協(xié)會必須制定產品標準和行業(yè)準入標準,非政府組織必須正確引導公眾輿論,銀行信貸機構不得歧視第三方回收商,且應給予適當?shù)睦蕛?yōu)惠等。
若僅有強制型的EPR實踐只能保證產品報廢后的基本處理,并不能達到最有效的回收績效。為此,制造商還應協(xié)調其他參與者積極落實一些自主型EPR實踐。例如,制造商鼓勵供應商實施環(huán)保認證,對其可回收的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fā)給予資金支持;制造商自身積極開展可持續(xù)性設計/再制造設計以及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研發(fā);若制造商與第三方回收商合作,則應積極向合作者提供相應的產品信息、技術、人員、設備等支持;制造商積極聯(lián)合零售商收集消費者的反饋信息,開展“以舊換新”、“以舊換再”等促銷活動;制造商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再利用品購買補貼。對于供應鏈之外的其他參與者,如政府應實施獎勵(如發(fā)放再制造品生產和銷售補貼)和懲罰(如征收環(huán)境稅、回收處理費),行業(yè)協(xié)會、非政府組織積極無償參與廢品回收,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積極設計和開發(fā)更有效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高校和企業(yè)積極開展以廢品回收與再利用為主題的科研合作項目等。
3.1.3 治理模式分析
具體的EPR實踐(包括強制型實踐和自主型實踐)構成了EPR運作系統(tǒng)的關鍵點,然而,所有的點需要一個“鏈接機制(或連接機制)”進行整合。在EPR實踐過程中,萌生了五個主要的“連接機制”:社會壓力連接機制、暫時利益連接機制、正式契約連接機制、集中代理契約連接機制和市場化協(xié)作連接機制。當EPR實踐運作體系越來越成熟時,參與者們將營造并維持一個長期而穩(wěn)定的合作態(tài)勢。整個制造行業(yè)借助不同的連接機制可呈現(xiàn)出相應的五種社會狀態(tài),如圖2所示,其中,M,R,C,T,G,N,F(xiàn)分別的制造商、零售商、消費者、第三方回收商、政府、非政府組織、金融保險等支持性機構。
無序狀態(tài)單點有序狀態(tài)
單鏈有序狀態(tài)多鏈有序狀態(tài)
產業(yè)有序狀態(tài)
圖2 五種連接機制下的不同社會狀態(tài)
3.2 模型構建與階段特征
EPR成熟度模型是用來描述“X-EPR責任體”EPR實踐發(fā)展水平的,它可幫助“X-EPR責任體”評估其當前所處階段及水平,識別其實踐“短板”,提升其實踐能力,指導其制訂改進方案。參考前文提及的SCM3和EMSM2,可將整個EPR成熟度劃分為五個階段,從低到高依次為“無序階段”、“界定階段”、“聯(lián)合階段”、“整合階段”和“延展階段”,每個階段含有高、低兩個水平。從低水平(即水平1)到高水平(即水平2),EPR實踐的業(yè)務流程由不規(guī)范到規(guī)范,實踐支持體系(如信息交互、投融資服務等)由不健全到健全,各參與者協(xié)作程度由低到高,實踐績效轉化程度由低到高變化。在圖3中,橫軸(或x軸)表示EPR實踐的能力,用EPR實踐階段來測度,縱軸(或y軸)表示EPR實踐的質量,用EPR實踐水平來測度。從坐標區(qū)域(階段1,水平1)到(階段5,水平2),EPR實踐的成熟度是不斷遞增的。
圖3 EPR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框架
本研究提出的EPRM2已經涵蓋并超越了供應鏈層次,它的參與者既包含供應鏈內部的成員(供應商、制造商、第三方回收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也包含供應鏈外部的參與者(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非政府組織、金融機構、高??蒲袡C構等),這使得EPR實踐成熟度的演進不僅是一個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治理的過程。
對于EPRM2的五個階段,本研究從六個維度來詳細闡述其特點,它們分別是EPR實踐目標、EPR實踐內容、EPR實踐流程、EPR實踐成本、EPR實踐協(xié)作水平和EPR實踐績效(見表1),這與SCM3的描述維度框架是相一致的。
EPRM2中五個實踐階段的主要特征階段EPR實踐目標EPR實踐內容EPR實踐流程EPR實踐成本EPR實踐協(xié)作水平EPR實踐績效階段1無序階段無目標或是有“響應國家立法要求”的目標而實現(xiàn)目標的計劃是模糊不清的幾乎沒有EPR實踐,僅有的EPR實踐也是基本的強制型實踐:廢舊產品回收是隨意的,且是由原始制造商主導的1.單個企業(yè)各自參與廢舊產品回收,回收流程無規(guī)則性和統(tǒng)一性2.制造商回收渠道是雜亂無章的,廢舊產品可能來自消費者,可能來自零售商,也可能來自第三方3.廢舊產品回收數(shù)量和回收價格是企業(yè)根據自身情況任意決定的4.廢舊產品的處理方式是簡單粗暴的,主要是二次銷售和簡單拆解EPR實踐的運作成本很高,但是社會滿意度通常很低制造商單獨參與EPR實踐,并由其控制整個EPR實踐過程,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幾乎沒有合作在前期階段,EPR實踐績效具有很大的波動性且無法被準確測量。在后期階段,EPR實踐績效大致可以被測量,但它通常是低于國家立法要求的最低標準階段2界定階段有明確目標并內化于企業(yè)當前的運營計劃,EPR實踐目的在于滿足政府的立法要求EPR實踐既包含強制型實踐,也包含少量自主型實踐,其核心內容是制定標準和運作規(guī)則1.EPR內涵和每個參與者的責任是已被界定的,EPR實踐不再是單個企業(yè)的事情2.傳統(tǒng)的原始制造商主導的產品回收流程相對成熟3.具體的回收決策(包括回收數(shù)量、回收價格、處理方式選擇等)必須遵循政府制定的一定規(guī)則和標準EPR實踐的運作成本依然很高,但是社會滿意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參與者包括制造商、零售商、消費者和政府2.所有參與者在政府的引導和監(jiān)督下規(guī)范各自的運作流程EPR實踐績效可以被準確測量,并且它通常等于國家立法要求的最低標準階段3聯(lián)合階段有明確目標并內化于企業(yè)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主要目的是在不違背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實現(xiàn)良好的經濟效益EPR實踐既包含強制型實踐,也包含大量自主型實踐。其核心內容是在供應鏈成員、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非政府組織等參與者間構建起一個兼具支持性和協(xié)作性的EPR實踐運營機制1.EPR內涵和每個參與者的責任是被清晰界定的,職責分明,分工協(xié)作2.已建立起相對健全的合同再制造合作體系3.所有參與者都采取一些自主性和支持性行為,改善EPR實踐的運作過程由于不同參與者之間互相協(xié)作,EPR實踐的運作成本驟減,同時社會滿意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參與者包括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合作者、消費者、行業(yè)協(xié)會、政府、非政府組織和銀行等金融機構2.各參與者之間進行更為廣泛的合作,各自利用自身優(yōu)勢開展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深遠意義的EPR實踐,如構建廣泛的廢品產品收集網絡,加大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研發(fā)力度,引導行業(yè)達成共識等EPR實踐績效可以被準確測量,并且它通常超過國家立法要求的最低標準。制造商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階段EPR實踐目標EPR實踐內容EPR實踐流程EPR實踐成本EPR實踐協(xié)作水平EPR實踐績效階段4整合階段有明確目標并內化于企業(yè)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主要目的是在不違背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實現(xiàn)良好的社會效益大多數(shù)EPR實踐是自主型的。其核心內容是在不同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實現(xiàn)外部環(huán)境的治理和內部運作流程的集成1.EPR內涵和每個參與者的責任是被清晰界定的,職責分明,分工協(xié)作2.制造商通常與第三方回收商合作,以獲得業(yè)務外包優(yōu)勢3.整個EPR運作過程是具有開放性和合作性,技術、資本、信息、人才等資源在所有參與者之間是共享的由于業(yè)務外包和資源共享,EPR實踐的運作成本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同時社會滿意度是很高的1.參與者包括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合作者、消費者、行業(yè)協(xié)會、政府、非政府組織和銀行等金融機構2.各參與者之間通過共享資源,彼此互助,形成更為深入的跨組織合作EPR實踐績效可以被準確測量,并且它通常超過國家立法要求的最低標準。制造商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續(xù)表EPRM2中五個實踐階段的主要特征階段5延展階段有明確目標并內化于企業(yè)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主要目的是形成一個新的第三方產品回收再利用行業(yè)大多數(shù)EPR實踐是自主型的。其核心內容是實現(xiàn)產品回收再利用工作的專業(yè)化和工業(yè)化發(fā)展,并強調EPR實踐的戰(zhàn)略布局。EPR實踐不再是受環(huán)境責任驅動的,而是市場化的結果1.EPR內涵由第三方參與者在開展其主要業(yè)務過程中得以推廣2.EPR實踐的運作流程更加簡化和合理,第三方回收商依據市場需求和自身回收能力,借助自身完善的回收體系、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回收再利用技術,實現(xiàn)了廢舊產品回收的統(tǒng)一化、專業(yè)化處理3.第三方回收商注重利益相關者間的融合創(chuàng)新與戰(zhàn)略合作,旨在建立一個順暢的資源流通渠道,形成更加開放、便捷和互聯(lián)的產業(yè)化發(fā)展模式4.參與并優(yōu)化EPR實踐是第三方回收商的基本經營原則,基于此制造商、零售商、消費者、第三方回收商以及其他參與者構建起穩(wěn)固的信任和合作關系在前期階段,由于需要構建整體運營網絡和協(xié)調不同利益相關者,其EPR實施成本是相對較高的。然而,在后期階段,由于整個運營網絡的資源整合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凸顯,EPR實施成本變得很低,使得市場競爭加劇而社會滿意度明顯增加。整體EPR實踐的運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有一個質的飛躍,社會滿意度非常高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在第三方專業(yè)回收公司的帶動下進行整合和集成。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合作是戰(zhàn)略性的和深遠的EPR實踐績效是完全可被預測的。起主導作用的第三方專業(yè)回收企業(yè),它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適應性和靈活性,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此階段,EPR實踐的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和環(huán)境績效都是最高的
3.3 評估方法與評估過程
在針對特定行業(yè)(如汽車制造行業(yè))構建起EPRM2的基本框架后,需要使用一套方法來評估EPRM2,同時識別該行業(yè)中某具體“X-EPR責任體”的EPR實踐運營實況。EPRM2沿用了EMSM2評估方法,將整個評估過程分為模型構建、企業(yè)定位和企業(yè)分析三個階段(如圖4所示)。
圖4 EPR成熟度模型構建與評估方法
3.3.1 第一階段:針對某行業(yè)的EPRM2構建
第1步:識別強制型和自主型EPR實踐
根據前文所述,EPR利益相關者參與EPR實踐具有不同的動機,所以EPRM2中包含兩種不同類型的EPR實踐,即強制型實踐和自主型實踐。為識別每一實踐類型具體包含哪些實踐,本研究做了大量資料收集工作,主要通過三種渠道進行:收集并整理不同國家中EPR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查閱EPR相關文獻;構建企業(yè)EPR案例庫,包含來自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不同國家的57個企業(yè)。依據強制型和自主型EPR實踐的不同特征(見表2),運用問卷調查法和專家座談法,區(qū)分出某具體實踐應屬哪種類型。
第2步:確定EPRM2中每階段的EPR實踐分布
表2 強制型和自主性實踐的主要特征描述
表3 EPR實踐階段分配的關鍵測量指標
(1)
其中,?k和?j,i=1或2或3或4
由表3可知,每一項EPR實踐的Pk均在分值區(qū)間[0.10,0.40]。對于某項具體的EPR實踐,若Pk∈[0.10,0.16),則其被納入階段1、2、3、4、5,若Pk∈[0.16,0.22),則其被納入階段2、3、4、5, 若Pk∈[0.22,0.28),則其被納入階段3、4、5, 若Pk∈[0.28,0.34),則其被納入階段4、5, 若Pk∈[0.34,0.40),則其被納入階段5。
3.3.2 第二階段:定位“X-EPR責任體”當前EPR實踐的階段和水平
第3步:計算EPR實踐所處階段
(2)
第4步:計算EPR實踐所處水平
(3)
表4 EPR實踐水平的評估指標
3.3.2 第三階段:分析結果
第5步:分析評估結果
在確定某“X-EPR責任體”當前EPR實踐的階段和水平后,本研究從兩個方面開展綜合分析,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如何加強和改善現(xiàn)有的EPR實踐能力和質量;如何規(guī)劃和推進下一個及下幾個階段的EPR實踐。
4.1 案例選取與案例描述
本研究依托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課題——《生產者責任延伸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研究》所構建的企業(yè)EPR案例庫,從中選取中外四個典型“X-EPR責任體”為研究案例,X分別指代德國寶馬、美國通用、日本本田和中國一汽。
對于以上四個案例的數(shù)據采集與整理工作耗時3個月,參考數(shù)據來自國家信息統(tǒng)計平臺及機構(如中國責任云平臺、天津綠色供應鏈中心)、非政府組織(如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公眾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IPE))和企業(yè)年度報告(如2011—2016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或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依照“剝洋蔥”式的分析邏輯,從“國家-社會組織-供應鏈-企業(yè)”層層深入,先分析案例主導企業(yè)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再聚焦剖析案例企業(yè)的自身行為。為了更為直觀地展示,本研究構建了“案例企業(yè)-EPR責任體”運營框架圖(如圖5至圖8所示),涵蓋所屬國家汽車制造業(yè)EPR相關立法、所屬國家政府參與治理機制、案例企業(yè)業(yè)務構成及自身EPR實踐行為、利益相關者業(yè)務關聯(lián)、廢品回收渠道及處理流程、信息平臺建設等內容。
4.2 EPRM2的應用過程
本文四個案例的EPRM2應用過程可簡述為以下五步:
第一步:通過匯總和整理“企業(yè)EPR案例庫”中57個中外汽車制造企業(yè)的EPR相關實踐,提取得48種企業(yè)實踐行為是與EPR相關的(見表5中(1)a)。之后,將其交予5名業(yè)內專家,由他們依照表2中“強制型EPR實踐”和“自主型EPR實踐”的分類描述,做出一致性“定型評判” (見表5中(1)b),識別出強制型和自主型EPR實踐。
第二步:依據表3中用于EPR實踐階段分配的6個關鍵測量指標,運用德爾菲法得出每項EPR實踐的Pk值,進而可得,屬于階段1~5的EPR實踐有1、5、9、21、23,即m1=5;屬于階段2~5的EPR實踐有15、22、27、28、31,即m2=5;屬于階段3~5的EPR實踐有2、3、6、7、10、11、24、25、26、29、30、32、34、35、39、43,即m3=16;屬于階段4~5的EPR實踐有4、8、12、13、14、16、17、33、38、40、41、42、45、46,即m4=14;屬于階段5的EPR實踐有18、19、20、36、37、44、47、48,即m5=8。
第五步:在確定各“案例企業(yè)-EPR責任體”所屬的EPR實踐等級之后,可找出它們未來EPR實踐的改進路徑(如圖9所示)。同時,通過分析當前的運營現(xiàn)狀,分別找出哪些實踐是為進入更高水平而急需完善的(即表5中 方格部分),哪些實踐是為維持當前階段而需彌補的(即表5中 方格部分),哪些實踐是為進入更高階段而需要戰(zhàn)略籌謀的(即表5中 方格部分),由此可設計出具體的EPR實踐改進方案,指導“案例企業(yè)-EPR責任體”按照“完善已有—彌補不足—籌劃未來”的工作順序,按部就班地開展改進工作。
表5 基于EPRM 框架的“寶馬/通用/本田/一汽-EPR責任體”評估結果
續(xù)表
續(xù)表
標號(I)“X-EPR責任體”EPR實踐評估指標EPR實踐現(xiàn)狀描述當前EPR實踐情況寶馬通用本田一汽1“X-EPR責任體”領導者EPR認知度基本不了解了解一點深入了解2“X-EPR責任體”EPR運營決策自由度基本無決策權部分決策權決策自由3“X-EPR責任體”EPR實踐流程標準度無標準一般高度標準化4“X-EPR責任體”單周期廢品回收量低于行業(yè)均值基本等于行業(yè)均值高于行業(yè)均值5“X-EPR責任體”廢品主要處理方式簡單粗暴(主要是再銷售、修理和簡單拆解方式)較高附加值(原材料再利用與再制造方式并存)高附加值且環(huán)境友好(主要是再制造方式)6“X-EPR責任體”業(yè)務工作關系友好度(尤其制造商—供應商關系)非常差或差一般好或非常好7“X-EPR責任體”產品信息共享度基本不共享部分共享幾乎全部共享PQ=∑7l=1Lil1420106(4)“X-EPR責任體”當前EPR實踐水平水平1水平2水平1水平1
圖9 “案例企業(yè)—EPR責任體”未來實踐改進路徑
4.3 案例研究啟示
通過對四個案例企業(yè)主導的“EPR責任體”展開EPR運作流程描述和EPR實踐現(xiàn)狀評價,除了發(fā)現(xiàn)它們所處的階段和水平不同之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符合現(xiàn)實的有趣現(xiàn)象和研究啟示。
(1)通用與合作者的協(xié)作水平比較低,尤其在技術研發(fā)的資金、人員支持等方面。這也符合美國的實情,因為在美國第三方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第三方回收商作為獨立的產業(yè),與原始制造商既是合作者關系,同時也是競爭者關系。
(2)寶馬與合作者的協(xié)作水平比較高,在技術研發(fā)、信息共享、協(xié)商收費等方面展現(xiàn)出較好的優(yōu)勢。對于寶馬來說,國家對廢棄產品回收與再利用的管控強度很高,合同再制造是主要的模式,原始制造商和委托再制造商合作關系深厚,但是這也是此類依托原始制造商的再制造企業(yè)未來向產業(yè)化、市場化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3)一汽和本田比較具有相似性,國家干預程度均相對較高,政府扮演了推動者的角色,但相比美國和德國,日本和中國的行業(yè)協(xié)會、NGO、金融機構等的作用沒有發(fā)揮出來,使得企業(yè)難以調動社會總資源,企業(yè)的實際運營績效和政府的期望績效間存在較大差距。另外,在日本和中國均存在雙廢品流通渠道,簡單拆解后的二手零部件及原材料市場興盛,這對正規(guī)回收渠道的產品回收和高附加值的回收利用運營產生了較大沖擊。
(4)相較于寶馬、通用和本田,以中國一汽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制造企業(yè)在前期的原始產品可回收設計、后期的再利用產品營銷等方面實踐不足,致使中國廢品回收率、再利用率均相對較低,中國的再利用產品市場接受度也相對較低。因此,在當前情境下,中國應努力促使供應鏈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政府、NGO、金融機構等各利益相關者達成EPR共識,規(guī)范正規(guī)渠道的回收流程,全面推進關鍵EPR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治理工作。
本文對EPR運營實踐的治理理論與方法展開了系統(tǒng)研究。首先,在分析EPR內涵界定及其相關理論基礎上,肯定了制造型企業(yè)在EPR實踐中的主導角色,明晰了EPR實踐對制造型企業(yè)的重要影響,提出了“X-EPR責任體”概念,即某制造型企業(yè)主導下的EPR責任共同體。進一步,本文將EPR實踐治理問題引入成熟度模型框架中,提出了“EPR成熟度模型”,開發(fā)了對應的“五步式”評估方法,為指導“EPR責任體”改進EPR運營實踐績效提供了一套科學的理論與方法。
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EPR成熟度模型”的構建過程及評估方法的應用過程,本文聚焦于汽車制造行業(yè),選取中外四個典型“EPR責任體”為研究案例,描述了其EPR實踐運營框架,判斷了其EPR實踐的所屬階段和水平(“德國寶馬-EPR責任體”屬于{階段5,水平1},“美國通用—EPR責任體”屬于{階段4,水平2},“日本本田-EPR責任體”屬于{階段4,水平1},“中國一汽—EPR責任體”屬于{階段3,水平1}),并進一步分析了其EPR實踐的改進方案,探討了不同案例企業(yè)EPR實踐的差異。本文通過多案例研究,在驗證“EPR成熟度模型”應用價值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符合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如美國通用與合作者的協(xié)作水平比較低,尤其在技術研發(fā)的資金、人員支持等方面,而德國寶馬卻與之相反,在技術研發(fā)、信息共享、協(xié)商收費等方面展現(xiàn)出較好的優(yōu)勢;中國一汽和日本本田比較具有相似性,國家政府的干預程度較高,但行業(yè)協(xié)會、NGO、金融機構等的作用沒有發(fā)揮出來,而且均存在雙廢品流通渠道,當務之急是使各參與者達成共識,分工協(xié)作以整治正規(guī)回收渠道,全面推進關鍵EPR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治理工作。
接下來的研究將是集中精力設計一套適合中國汽車制造行業(yè)的EPR實踐治理與規(guī)劃方案,涵蓋重點企業(yè)改進路徑的設計、關鍵技術研發(fā)的資金配置、關鍵數(shù)據的收集與分析等。作為一個更長期的思考,將嘗試設計一套更加科學而嚴密的EPR實踐評估體系,并公布一份有關世界知名車企的“EPR實踐指數(shù)”,以便隨時準確掌握全球汽車回收責任的實踐進展。
[1]李新然, 吳義彪. 政府 “以舊換再” 補貼下的差別定價閉環(huán)供應鏈[J]. 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 35(8).
[2]Achillas, C., Vlachokostas, C., Moussiopoulos, Ν., et 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waste treatment plants: A case study in Greece[J].WasteManagement, 2010, 30(5).
[3]Agrawal, V., Ferguson, M., Souza, G. C. Trade-in rebates for 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product recovery[J].KelleySchoolofBusinessResearchPaper, 2015 ,15(11).
[4]Brouillat, E., Oltra, V.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struments and innovation in eco-design: An exploration through a simulation model[J].EcologicalEconomics, 2012( 83).
[5]Cahill, R., Grimes, S. M., Wilson, D.C. Review Article: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packaging wastes and WEEE-a comparison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role of local authorities across Europe[J].WasteManagement&Research, 2011, 29(5).
[6]Chan, J. W. K .Product end-of-life options selecti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pproach[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 2008, 46(11).
[7]Charter, M., Gray, C. Re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 desig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Development, 2008, 6(3-4).
[8]Crosby, P. B..Qualityisfree:Theartofmakingqualitycertain[M].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9, 17.
[9]Gray, C., Charter, M.Re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 design: Designing for the 7th generation[D]//The Centre for Sustainable Design, University College for Creative Arts. Farnham, UK, 2007.
[10]Herbsleb, J., Zubrow, D., Goldenson, D., et al. Software quality and 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J].CommunicationsoftheACM, 1997, 40(6).
[11]Humphrey, W. S. .Characterizing the software process: A maturity framework[J].IEEEsoftware, 1988, 5(2).
[12]Kovács, 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2008, 16(15).
[13]Kochikar, V. P.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A staged framework for leveraging knowledge[J].ProceedingsofKMWorld, 2000( 1-9).
[14]Li, H., Ji, Y., Gu, X., et al. A universal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services maturity model: A case study in a Chinese company[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 2014, 27(5).
[15]Li, X., Li, Y., Govindan,K. An incentive model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under the EPR law[J].Journalofthe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2014,65 (1).
[16]Lockamy, III A., McCormack, K. The development of 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 maturity model using the concepts of business process orientation[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 2004, 9(4).
[17]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Review, 1943, 50(4).
[18]Michaud, C., Llerena, D. Green consumer behaviour: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willingness to pay for remanufactured products[J].BusinessStrategyandtheEnvironment, 2011, 20(6).
[19]Mosgaard, M., Riisgaard, H., Huulgaard, R. D. Greening non-product-related procurement-when policy meets realit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2013(39).
[20]Mosgaard, M.A. Improving the practices of green procurement of minor item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2015(90).
[21]Nagel, M .H.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C]//Electronic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0. ISEE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200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EEE, 2000.
[22]Paulk, 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J].EncyclopediaofSoftwareEngineering, 1993.
[23]Paulzen, O., Doumi, M., Perc P., et al. A maturity model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knowledge management[J].ACIS2002Proceedings, 2002(5).
[24]Pfleeger, S. L., McGowan, C. Software metrics in the process maturity framework[J].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 1990, 12(3).
[25]Shu, L. H., Flowers, W. C. Application of a design-for-remanufacture framework to the selection of product life-cycle fastening and joining methods[J].Roboticsand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 1999, 15(3).
[26]Soh, S. L., Ong, S. K., Nee, A. Y. C. Design for disassembly for remanufacturing: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J].ProcediaCIRP, 2014(15).
專業(yè)主編:許明輝
Research on Governance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EPR Operation Practice
——“EPRM”Construction and Multi-case Practical Application
Niu Shuiye1Li Yongjian2
(1,2 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Tianjin, 300071)
Based on the maturity theory and realistic practi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overnance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EPR practice, and proposes “EPR Maturity Model” (EPRM2) for the speci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EPR Community”. By identifying EPR practice content and distinguishing EPR practice types, different stages and levels of EPR community’s practice are determined, which depicts the mature process of EPR prac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pgrade of Ad hoc Phase, Definition Phase, Linked Phase, Integrated Phase and Extended Phase. Further, this paper designs the build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EPRM2. Besides, taking four well-know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research cases, this article shows the actual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EPRM and reveals EPR practic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enterprises.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EPR community; Multi-case study;Supply chain governance
本研究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生產者責任延伸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研究”(13&ZD147)資助。
李勇建, E-mail: liyongjian@nankai.edu.cn。
F27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