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旭剛
【摘 要】社會的進步給各行各業(yè)都帶來了改變,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微課程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悄然興起,并且廣泛的應用到各科的教學過程中,給教育領域帶來了一次深刻的變革,也比較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理念。本文主要對微課程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予以探究,對微課程給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帶來的改變進行分析。
【關鍵詞】微課程;高中生物;設計與開發(fā)
引言
在當今時期,各種“微”的產品與服務大量興起,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就近年來教育領域的變化來說,微課程可謂是促進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武器之一。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發(fā)出了鄭重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微課程的推廣與應用,既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老師的教學選擇,也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給學生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對老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考驗。老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確保課堂的教學質量,還要學會制作微課程視頻,供學生學習。
一、高中生物微課程的開發(fā)和設計的理念論述
微課程的出現大大彌補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不足,在課程設計方面更能體現出人性化,充分整合了學科知識的內容、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
微課程能夠將本來很龐大的學習目標一步一步的劃分成每一個很小的單元,起到化整為零的效果。學生在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清晰的知道每一段微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什么,然后各個擊破,一一達成學習目標,再綜合起來又能起到化零為整的效果??梢?,微課程的優(yōu)勢更展現出策略性的一面。老師在制作微課程的過程中也會增加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程度,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濃縮,將精華部分再傳授給學生,促使整個教學目標都非常清晰。
(二)明確師生定位
在以往的生物課堂的教學模式中,通常都是生物老師通過黑板或多媒體形式進行講解,學生認真聽講,做筆記,課下再復習。對于教學內容,全都由老師安排,學生沒有選擇的權利,即使是自己比較弱勢的知識點,也只能依靠自己課下復習。微課程更能實現把學生和老師都當做是教學活動的主角,老師通過微課程傳授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知識,學生通過微課程自主的學習,自由的選擇要學的知識。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實際上,微課程并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建設微課程的過程中,也體現了多種教學模式的結合。比如翻轉課堂教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在微課程教學模式中都有體現。學生在課下通過微課程自主學習,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課上詢問老師,正是翻轉課堂模式的體現。學生在課下交流微課程中的知識點也正是生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體現。
二、高中生物微課程的開發(fā)和設計的流程
高中生物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要結合生物學科本身發(fā)展的特點、知識體系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常見的高中生物微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專題知識、探究活動和例題講解三種,然后再一一講解三種類型的設計流程。
(一)專題知識設計的流程
首先要了解整個生物課程的知識框架,向學生生物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的方式與最后的考核方式,然后再設計各個細小專題知識點的微課程,必須要確保微課程的時間和內容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要同時契合微課程和學科的特點,時間不宜過長,難度不宜太大。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盡量使微課程的內容豐富化。對于考核標準可以是安排課程測驗和學生的課堂表現按一定比例進行評價。最后要把微課程的所有內容共享給學生,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下載學習。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流程
生物學科的學習包含很多實驗的內容,設計探究活動的微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老師不在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完成實驗課程。設計探究活動首先要確定探究活動的主題是什么,才能據此制定出合理的學習目標,然后再結合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在微課程制作時注意添加探究活動的注意事項。最后,通過PPT超鏈接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對于探究活動需要用到的一些資源比如表格等,要提前設計好,讓學生按照設計好的表格提交探究報告,完成考核。
(三)例題講解的設計流程
關于例題講解微課程內容的設置主要是學生比較容易犯的一些錯誤,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收集學生常錯或者易錯的題目,選出其中比較典型的題目,制作在微課程中,供學生學習使用。要注意這些題目一般難度偏大,所以一個微課程視頻盡量只包含一道或者兩道題目,太多的話,學生容易接受不了。然后根據學生學習微課程之后的情況,對例題的選擇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以迎合學生的需求。
結語
微課程更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非常大的幫助。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權衡課堂教學和微課程教學的比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最為合理的教學方式,以確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微課程不單單能夠滿足生物學科的教學需要,同時對于其他學科設計也具備實際意義,在目前知識大爆炸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把各個行業(yè)的知識進行碎片化、網絡化處理,所以全民參與知識資源的共建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個體在成為知識學習者的同時,也成為了知識的教授者以及共享者。
【參考文獻】
[1]顧奕.論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新要求[J].魅力中國,2014(20):201-201
[2]王柱華.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3):128-128
[3]周新.微課程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設計和開發(fā)[D]. 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