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華義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患者氣腹相關并發(fā)癥, 并分析相應的對策。方法 分別選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和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術患者各237例, 分別作為A組和B組。兩組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 A、B組患者氣腹壓力分別控制在14~1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9~10 mm Hg。統(tǒng)計兩組患者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各類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B組發(fā)生氣腹相關并發(fā)癥106例, 發(fā)生率為44.73%, 其中肩部疼痛、惡心嘔吐、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8.99%、25.74%、0;A組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234例, 發(fā)生率為98.73%, 其中肩部疼痛、惡心嘔吐、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率分別為40.93%、57.38%、0.42%;B組患者氣腹相關并發(fā)癥、肩部疼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474例患者共有340例患者出現(xiàn)氣腹相關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為71.73%, 其中以惡心嘔吐最為常見, 發(fā)生197例, 占57.94%, 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率最低。結論 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患者可以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 其中惡心嘔吐、肩部疼痛發(fā)生率較高, 可以通過降低氣腹壓力進行預防;高碳酸血癥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較低, 但是也要通過適當方法進行預防, 以免引起嚴重后果。
【關鍵詞】 腹腔鏡;腸道腫瘤手術;氣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17
Analysis of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tumor resection patients and research of countermeasures ZHU Hua-yi. Luocheng Mul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Luocheng 54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ated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tumor resection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re were 237 patients during May 2011~April 2013 and 237 patients during May 2013~April 2015 in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tumor resection respectively as group A and group B. Both groups receiv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 with controlled pneumoperitoneum pressure respectively at 14~19 mm Hg (1 mm Hg=0.133 kPa) and 9~10 mm Hg. Summary was made on related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occurrence conditio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106 cases with related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in group B, with incidence as 44.73%. Incidences of shoulder pain,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hypercapnia were respectively 18.99%, 25.74% and 0. There were 234 cases with related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in group A, with incidence as 98.73%. Incidences of shoulder pain,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hypercapnia were respectively 40.93%, 57.38% and 0.42%. Group B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related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shoulder pain, nausea and emesis than group A,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mong 474 patients in this research, there were totally 340 cases with related pneumoperitoneum complications, along with incidence as 71.73%. Nausea and vomiting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197 cases, accounting for 57.94%, while hypercapnia showed the lowest incidence.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tumor resection leads to various complications, especially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shoulder pain, and the complications can be prevented by lowering pneumoperitoneum pressure. Low incidences of hypercapnia also requires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to avoid severe outcome.
【Key words】 Laparoscope; Intestinal tumor operation; Pneumoperitoneum
腹腔鏡手術因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而越來越被醫(yī)患雙方所接受, 其治療效果也得到大量研究的證實, 廣泛應用于腸道腫瘤患者的治療中[1-6]。腹腔鏡手術對腹腔內臟器的干擾較小, 但是由于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二氧化碳(CO2)建立氣腹, 這個過程也有可能對臟器生理功能產生不良影響[7-12]。本研究回顧分析了474例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氣腹相關并發(fā)癥進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應干預措施,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分別選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和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術患者各237例, 分別作為A組和B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組醫(yī)生進行手術。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位置以及是否有腫瘤手術史和腹膜炎史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術前醫(yī)護人員以及麻醉師均以腹腔鏡人工氣腹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 避免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患者出現(xiàn)恐懼情緒。術中密切觀察患者體征, 對所需儀器進行調試。使用自動氣腹機以5 L/min速度充入CO2, 其中A組患者氣腹壓力控制在14~19 mm Hg, B組患者氣腹壓力控制在9~10 mm Hg。術后協(xié)助患者采取平臥位, 行低流量氧吸入, 術后1~3 d患者CO2可自行吸收。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病情變化, 統(tǒng)計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氣腹壓手術氣腹相關并發(fā)癥情況 B組發(fā)生氣腹相關并發(fā)癥106例, 發(fā)生率為44.73%, 其中肩部疼痛、惡心嘔吐、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8.99%、25.74%、0;A組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234例, 發(fā)生率為98.73%, 其中肩部疼痛、惡心嘔吐、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率分別為40.93%、57.38%、0.42%;B組患者氣腹相關并發(fā)癥、肩部疼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各類氣腹相關并發(fā)癥占比 本研究474例患者共有340例患者出現(xiàn)氣腹相關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為71.73%, 其中以惡心嘔吐最為常見, 發(fā)生197例, 占57.94%, 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率最低。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yī)療的不斷進步, 腹腔鏡手術以其損傷小、恢復快而成為臨床重要的治療手段。行腹腔鏡手術需要膨隆腹腔, 以為手術提供一個寬闊的空間和視野[13]。
在本研究中作者回顧分析了474例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患者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結果發(fā)現(xiàn)共有340例患者出現(xiàn)氣腹相關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為71.73%, 其中以惡心嘔吐最為常見, 發(fā)生197例, 占57.94%, 與報道一致[14]。導致患者惡心嘔吐的原因除了在進行氣管內插管麻醉時使用藥物對嘔吐中樞產生了刺激以外, 也與氣腹過程中腹腔內壓力升高對胃腸道機械和化學感受器形成刺激, 興奮迷走神經和嘔吐中樞有關。在本研究中通過降低氣腹壓力的方法, 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由57.38%降低至25.74%, 效果明顯。
除惡心嘔吐外, 本研究中142例患者出現(xiàn)肩部疼痛, 占41.76%。在建立人工氣腹時張力會對膈肌纖維造成牽拉, 而支配膈肌的神經與肩部皮膚神經同源, 均位于C3, 因此可同時引起肩部疼痛[15]。在本研究中, 降低氣腹壓力之后, 肩部疼痛的發(fā)生率由40.93%降低至18.99%, 即通過降低氣腹壓力可以有效預防肩部疼痛的發(fā)生。在臨床中作者發(fā)現(xiàn), 肩部疼痛大多于術后1~2 d發(fā)生, 可在3~5 d后消失。
高碳酸血癥的發(fā)生率較低, 在本研究中僅有1例患者出現(xiàn), 而且是在氣腹壓14~19 mm Hg的情況下出現(xiàn)。在氣腹壓力逐漸升高的過程中, 腹膜毛細血管受到壓迫, 血流量減少, 降低了CO2的吸收率, 但是當氣腹減壓時, 毛細血管得以開放, 增加了CO2吸收, 殘余的CO2仍然會被吸收進入血液。高碳酸血癥可以興奮交感神經并促進兒茶酚胺釋放, 加快心率, 增加心肌的自律性, 而且隨著CO2蓄積速度的增加, 對迷走神經的興奮性越來越強, 血鉀水平也越來越高, 會對心肌產生抑制, 因此在手術的過程中要加強麻醉的管理, 并在圍手術期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心電圖, 如果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異常, 應盡快予以處理。而對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由于其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壓(PCO2)本就過高, 應格外給予關注, 必要時及時轉為開腹手術。
總之, 腹腔鏡下腸道腫瘤切除患者可以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 其中惡心嘔吐、肩部疼痛發(fā)生率較高, 可以通過降低氣腹壓力進行預防;高碳酸血癥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 但是也要通過適當方法進行預防, 以免引起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 徐小雯, 李旭, 傅傳剛, 等.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腫瘤切除完整性及長期療效的比較.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4(8): 772-775.
[2] 許政文, 徐亮. 無瘤技術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的應用價值分析.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6(S1):21-22.
[3] 李莎, 張穗. 無瘤技術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的應用研究.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30(1):45-47.
[4] 葉龍, 張鵬年, 沈旻靜. 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胃腸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旬刊), 2016(7):30-32.
[5] 牟小華. 研究腹腔鏡手術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療效. 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 2016(10):55.
[6] 杭凌, 陳曉峰, 丁曉艷, 等.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 江蘇醫(yī)藥, 2015(21):2643-2644.
[7] 董波. 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胃腸道腫瘤的效果研究.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6, 22(10):1417-1419.
[8] 王陸軍, 沈暉, 田所禮. 46例胃腸道腫瘤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20):58.
[9] 丁保鋒, 周默巍, 劉星野. 腹腔鏡切除聯(lián)合內鏡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yī)刊, 2015(6):75-76.
[10] 付鴻江, 裴效瑞. 經腹腔鏡行結腸腫瘤手術治療的最新進展. 醫(yī)學綜述, 2015, 21(23):4286-4288.
[11] 陳偉. 腹腔鏡特殊部位胃間質瘤切除術的有效性分析. 山東大學, 2016.
[12] 田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中外健康文摘, 2014(13):233-234.
[13] 李曉冉, 姚婕, 李靜, 等.不同氣腹壓力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5(6):120-121.
[14] 李向榮, 彭順秀, 覃麗華, 等. 腹腔鏡手術氣腹相關并發(fā)癥的護理. 全科護理, 2007, 5(32):21-23.
[15] 陳梅. 腹腔鏡手術后肩痛的研究進展.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2, 12(8):742-744.
[收稿日期: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