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平
(江西省于都縣車溪鄉(xiāng)朱坑小學 江西 于都 342300)
摘要:隨著教育理論不斷的改革,當下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有效性。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接受教育的開始階段,此階段的小學生對于學習語文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課堂中需要老師正確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生能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掌握熟練的學習方法。本篇文章將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以及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關鍵字:小學語文;策略;引導;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59-01
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課程中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小學語文知識是所有學科中的基礎性學科。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語文還沒有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然而在此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度也不是特別高,老師不能以應試教育方式教導學生,更需要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且應該根據(jù)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小學生年紀較小,對身邊很多事物都充滿來好奇和未知,但是在此階段的學生吸引他們關注一件事物的是學生的興趣。只有真正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老師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老師在課堂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聽的被動式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吸引此階段的學生興趣,因此老師需要尋求新穎教學方式,敢于打破目前常規(guī)教學方式。
其次,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心智沒用發(fā)育完全。需要老師平時耐心的教導學生的不足之處,正確的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能采取太過于嚴厲的批評教學方式。如果老師采取過于嚴格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小學生害怕老師慢慢疏遠,遇到問題時候也不敢主動和老師溝通。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淡化對語文課程對學習。同時,老師教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全部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讓學生沒有自己對想法和思考,會扼殺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調(diào)動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積極性。
學生通常能夠?qū)W好一門課堂很大部分來自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自我意識的學習才能更加的有效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般都是老師占據(jù)主動杜威,學生被動聽課,整個課堂是一個相對嚴肅安靜的場所,由于上課時間久了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慢慢的就會不聽課,在課堂下面做自己的事情。這樣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嚴重的導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因此我們需要通過激勵的方式刺激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知道學習語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體會到語文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老師也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中多提問,刺激學生自己思考和想象。疑問會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思考因果關系,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其思維的活躍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去思考老師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學習的主動性。
三、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教學氛圍容易給學生帶來緊張感,同時也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們可以打破原有的課堂氣氛,老師可以多通過提問、辯論或者游戲的形式來與小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去思考,不但可以做到身心愉悅還能愉快的接受知識。如果只是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容易給學生緊張感,因此打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勢在必得。
當然,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多采用互動的教學模式,主動要求學生對課文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于學生的解答的好壞,老師不能直接點評,好的地方要積極鼓勵,講的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委婉點評并加以鼓勵。老師需要用一種求同存異的思維接納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自由和和諧的環(huán)境下才能開開心心的學習。這樣學習語文的效率也會事半功倍。
四、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老師在講解課文內(nèi)容的時候不只是純粹的講解文章所表達的含義,更需要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的形式。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我們?nèi)粘K鶎W的知識都是于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不能更深刻的想象文章所表達的境界。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可以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形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有利于小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點,同時將知識和身邊的事物相結合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五、提倡學生之間對互幫互助
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提倡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不應該將學生分為一個個體。要讓學生知道他們是一個整體。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找老師找同學幫助,老師不應該懲罰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同學之間可以組成若干個小組,當遇到困難時候,整個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尋找解決方法。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有利于構建一個輕松溫情的學習環(huán)境,也能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遇到問題之后在自己不能獨立完成時候知道團隊的力量,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綜合發(fā)展打下來良好的基礎。當然,教師也需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xiàn),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對待問題的看法比較簡單和淺顯,這時候需要老師正確的指導或點播。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書本上的知識只能為老師提供基本的教學知識,在教學課堂中真正需要的是老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書本知識相結合。通過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傳遞給學生,提升教學效率。同時教師在備課時,要先了解清楚課本所講的重點知識和非重點知識,分清楚課本的主次問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需要老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書本基礎知識形成自我教學模式,同時也要結合小學生的階段特征進行正確的教學。老師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胡佳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1):116-117.
[2]黃遠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23):103-103.
[3]韋德智.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5(11):00280-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