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洲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核目標方面要求學生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發(fā)現、有創(chuàng)新,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結合閱讀教學目標,構建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通過構建自主探究式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吸收和理解閱讀知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思考和理解閱讀問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水平。
一、營造教學情境
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樹立自主探究意識。比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學生建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發(fā)展,學有所思,學有所長。問題設計要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得有層次,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經過一番自主探究是可以解決的,進而逐步建立自主探究閱讀的自信,提升閱讀水平。
在蘇教版老舍的《想北平》教學中,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兩組圖片,一組圖片向學生展示如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北京,另一組圖片是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的圖片,讓學生產生視覺上的沖擊,隨之進行課堂導入。我讓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通過文字看一看老舍所想念的北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說說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接著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結合教學目標提出問題:第一,文中多次運用對比手法,請找出文中作對比的句段。第二,文中第四、第五兩段將北平和巴黎、羅馬等國外城市進行對比,但是北平也有高樓大廈,風景名勝,作者為什么只拿北平的動中有靜,生活接近自然等與它們進行對比呢?第三,作者反復說他對北平的愛是“想說而說不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愛?你是如何理解這種愛的?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進行有目標的自主探究學習。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自主探究的閱讀教學模式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通過建立小組合作機制,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優(yōu)勢互補,在交流與合作中開展閱讀探究。首先教師要將學生合理分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接著結合教學內容設置閱讀任務,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與討論,發(fā)表個人的觀點,取長補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知和理解。開展小組合作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還能迸發(fā)集體智慧的火花,使得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得到提升。
老舍的《想北平》結尾:“好,不再說了。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這一處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語言簡潔,情感自然流露,在結構上呼應主題,在內容上將全文的情感升華到了最高點。我設計問題:作者如此想念北平,都要落淚了,為什么不回北平呢?要求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通過查詢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即作者的寫作背景,并結合課文內容,找出文中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與小組成員交流心得體會,感受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學生討論熱烈,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加強個性化閱讀指導。
小組合作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表達的機會,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使得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得到完善,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探究閱讀水平。
三、建立閱讀評價機制
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能夠幫助教師檢測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方便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和評價總結。在制定評價機制時,教師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兩種評價方式。定性評價即在學生自主探究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意識地總結和反思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討論的情況以及是否使用并掌握了相關的閱讀方法等,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相借鑒閱讀方法,實現共贏。定量評價就是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分好、中、不合格三個等級,可以是教師評價或者學生自評互評。通過兩種評價的結合使用,端正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完善學生閱讀方法,及時解決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閱讀時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在《想北平》閱讀教學結束之時,我先使用定性評價,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對本次自主探究閱讀的效果進行整體評價,可用好、一般、不合格來評價。再使用定量評價,首先讓每個小組對之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總結,接著教師對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閱讀中的表現和小組的發(fā)言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提醒學生閱讀的方法和要點。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閱讀教與學的檢測和反思,從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水平的提高。
總之,教師要使用多種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閱讀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