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根
內(nèi)容摘要:一幅美好和諧與充滿人性光芒的世外桃源畫面,這是沈從文的《邊城》給人們的最初印象。既然稱之為“桃源”,那自然會有豐潤的水,仔細品讀文本會發(fā)現(xiàn),沈從文不遺余力想要表現(xiàn)的“人性”,不自覺地融入了湘西的山山水水和邊城的風(fēng)俗人情。
關(guān)鍵詞:沈從文;山;水;人性
I207.42
一幅美好和諧與充滿人性光芒的世外桃源畫面,這是沈從文的《邊城》給人們的最初印象。既然是“桃源”,那自然會有豐潤的水,仔細品讀文本會發(fā)現(xiàn),沈從文不遺余力想要表現(xiàn)的“人性”,不自覺地融入到了湘西的山山水水和邊城的風(fēng)俗人情里。
很多人認(rèn)為沈從文作品與“水”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包括他自己:“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并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于工作永遠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個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熱情洋溢。我一切作品的背景,都少不了水?!?作者喜水、戀水,更擅長寫水?!哆叧恰防锏墓适戮桶l(fā)生在水上,都以水為背景,水的意象充溢著全文。沈從文《邊城》對有關(guān)水的內(nèi)容描寫極多,“水”的字眼反復(fù)出現(xiàn),達160多字;與水有關(guān)的溪、河、雨、霧等字?jǐn)?shù)也舉不勝舉。所以我認(rèn)為,水是邊城人民一切人事、風(fēng)物、生死、歌哭、愛憎的緣起。水不僅僅只是客觀實景的一個有機組成,更是通過作者的選擇、提煉、情感體驗和把握而變成那么自然而且顯得必不可少。在這里水不再是簡單存在的客觀自然物,而是蘊藏著豐富而深邃的意義。
茶峒是個有水有山的地方,文章開始幾句簡單的交待,讓我們瞬時感受到湘西的美麗。“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做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山也全然沒有了巍峨、高大、雄偉,在《邊城》里變得柔美得多。“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在小溪的兩岸多是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薄皟缮缴畲浔迫酥耋蛑校悬S鳥與竹雀杜鵑鳴叫。”簡單的交待,就讓我們看到了邊城的山與其它處的不同,這就是作者給主人公安排的生活之地:依山傍水,遠離塵囂,和平安祥,如世外之境。青青的竹篁,碧綠的溪水,白色小塔,悠悠渡船,相伴著濃濃的鄉(xiāng)情,映照著本然質(zhì)樸的民情民性。
自古山水相連,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是《邊城》之魂。山水的孕育,風(fēng)俗民情的熏陶,這完美的詩意結(jié)晶就是翠翠,她是人之子,更是水的女兒——翠翠的母親喝著溪水長大卻又因為未婚先孕、懷了翠翠而感到羞慚,于是“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卻到溪邊故意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她的生命已溶于溪水中而化成大自然的母親。可以說,逝去生命的母親正在以水的意象默默地關(guān)注著翠翠。翠翠在溪水邊出生、成長,在溪水上擺渡、生活,她聆聽著溪水之聲,接受著溪水的教育?!坝|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贝藭r的溪水已如同翠翠的母親與女兒朝夕相處、日夜相伴,并以自己的純潔樸實來教育著女兒。湘西的清風(fēng)、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碧玉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給了她一顆絕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載滿了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
而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的天保和儺送兄弟經(jīng)歷的雖為一場愛情悲劇,從中則體現(xiàn)了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閃爍著美麗憂愁般青春歷練的奪目人性光芒。船總順順大方灑脫,喜交朋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在他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shù)呢澙放c世故,多了一副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種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在大兒子天保死后,心里對于老船夫有了一點誤會,因而對前來探聽儺送婚事意向的老船夫持冷淡態(tài)度。但當(dāng)老船夫悄然離世之后,順順面對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后,并準(zhǔn)備接翠翠過家里去住。翠翠不愿即刻進城,年青時曾對翠翠母親唱過歌的楊馬兵就留下來擔(dān)負起老船夫的重任,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順順的豪氣干云和用心良苦,浸透著血脈相連的親子之情,展露出父子情深的人性魅力。天保和儺送是順順人生的驕傲,做爸爸對兒子的愛和贊賞也溢于言表。天保和儺送在父親的殷殷親情培育下,早早就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樣去愛。老船夫稱得上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典范。他雖較貧窮,卻不貪財羨貴,甘愿助人為樂,茶葉泡在大缸里給過路人隨意解渴,上等煙草慷慨奉贈過渡人,打了酒便請熟人共飲。這就是湘西的風(fēng)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這里沒有地位尊卑之別,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心與心之間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將至善至美的人性光輝放大到了極點。翠翠、儺送、老船夫、天保、船總順順、楊馬兵等人物形象無不體現(xiàn)著人性的真善美,浸染著人類永恒的人性理想。而所有這些美好的背后,當(dāng)然緣于水的滋潤和哺育。
水是生命之源。在《邊城》中水作為一種培養(yǎng)生命的搖籃。蘊育出邊城之子剛毅自為的生命強力。邊城之水滋養(yǎng)著人們的生命,但是更考驗人們的生命意志,培育人們的奮斗精神?!哆叧恰肪褪且运疄楸尘皝肀憩F(xiàn)湘西民族堅強自為的精神世界的杰作。作品雖然在寫人敘事之時沒有過多地從正面對水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但那時多時少、時大時小、時遠時近、時隱時現(xiàn)的邊城之水總是穿插在故事情節(jié)的字里行間,以其含蓄深沉的文化原型和情感色調(diào)蘊育和凸顯出邊城之子剛毅蓬勃的生命強力。
《邊城》中人物命運的大起大落無不與水有關(guān),水作為一種意象似乎不全是美好:爺爺長年在河上擺渡并以此為生,而后爺爺?shù)乃腊l(fā)生在雨夜;翠翠父母隔著河水唱歌而相愛,而翠翠母親是喝過多冷水死的;與河水有關(guān)的一切都是大老美好的回憶,可大老在灘下的漩渦中喪身,被下行水帶到了遙遠的地方;翠翠同大老二老的三次相遇,都發(fā)生在浸潤著水意的端午節(jié),但之后翠翠只能一人獨自守著那條爺爺留下的渡船,翠翠同大老二老的相識到情感發(fā)展的每一個轉(zhuǎn)折點都與水有關(guān),他們相識的快樂和離別的痛苦都用水來溶化和沖刷。在這些情節(jié)發(fā)展中,水成了情節(jié)演繹的標(biāo)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