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鵬
韶關市地處粵北山區(qū),由于地形限制等原因,城市建設方面仍需完善。為此,韶關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提出《韶關市城市提升三年計劃(2016-2018年)》,擬通過三年時間提升城市各項功能,帶動經濟發(fā)展。
長期以來,粵東西北中心城區(qū)不大不強,資源集聚度和輻射帶動作用弱,早已成為制約粵東西北發(fā)展的重要障礙。在交通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的大背景下,推動粵東西北地區(qū)城區(qū)擴容提質已成為廣東振興粵東西北的重要抓手之一。
當前韶關正處于由資源型城市向綜合服務型城市、由重工業(yè)城市向山水休閑城市轉變的重要時期。為解決韶關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空間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區(qū)人口密度和建設強度過大、城市功能過度集中等問題,韶關制定了這份城市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根據計劃,從2016年到2018年,韶關城市提升要緊密圍繞“優(yōu)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態(tài)、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五大任務,科學布局、精準施策,重點突破城市單中心格局,實現城市“雙核驅動”發(fā)展,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推動城市整體提升。
城市提升獲市民點贊
韶關慢行系統建成后,小島河堤環(huán)境明顯改觀。
4月14日傍晚時分,韶關市區(qū)河岸邊,市民沿著環(huán)島綠道騎車、慢行。春日的河風吹拂著人們的臉龐,撩起發(fā)絲,山水城市的休閑愜意展露無遺。
“去年10月來韶關的時候,市區(qū)河岸河堤正在改造,這次來發(fā)現與以前相比變了很多,休閑環(huán)境更好了!”來韶關出差的張先生說。
令張先生如此驚訝的是市區(qū)的小島慢行系統,該慢行系統工程全長約9.9公里,按照優(yōu)化結構、完善功能、提高舒適性的要求,對市區(qū)小島濱河環(huán)境進行重新布局,打造市區(qū)小島慢行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起于五里亭水廠,經西堤、海關、東堤、百年東街,沿帽峰路上行,止于五里亭大橋。
慢行系統建成后,小島河堤環(huán)境明顯改觀。慢行系統在沿線新增一條綠化帶,綠化帶位于機動車道與綠道之間,可起到有效降低機動車噪音及減少粉塵的作用,使市民有更舒適的慢行健身環(huán)境。其次,沿線還新增了一條自行車騎行綠道,結束河堤上禁止自行車騎行的歷史,滿足市民休閑健身的要求。此外,河堤欄桿外移,拓寬了河堤活動空間。
除了人居環(huán)境越來越好,城市交通越來越暢通也讓市民給三年行動計劃豎起了大拇指。
2月21日,蓮花大道一期工程主線道路開始開放通車,這條道路的開通將大大改善棚戶區(qū)交通出行條件,有效緩解市區(qū)交通壓力。該道路起點位于湞江區(qū)黃金村大橋,一直通到大學路東聯水產批發(fā)市場附近。道路主線全長為4.08公里,按照城市一級主干道標準建設,雙向6車道加兩側各兩車道輔道,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據了解,韶關市城市交通提升項目今年共有49項,主要任務是構建快速環(huán)線,初步形成內環(huán)1、內環(huán)2、快速中環(huán)、快速外環(huán)、高速外環(huán)、放射線等城市快速環(huán)路,支撐城市空間拓展。
另外,交通提升項目也將貫通局部路網,提高城市道路網密度,提升道路系統整體通達水平。整治交通節(jié)點,重點整治火車東站片區(qū)、鵝坑橋轉盤等交通節(jié)點,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城市整體提升工作是韶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戰(zhàn)略部署,是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在韶關經濟社會發(fā)展、民生改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韶關市城市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仲超對《小康》記者說。
攻堅年實現城市提升新突破
今年韶關市城市提升工作共實施124個項目,其中續(xù)建項目23個,新建項目101個,項目總投資約220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已開工10個項目。
據了解,《韶關市城市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確立了既要“補短板”,又要“搶高點”的行動思路,實施交通順暢提升、城市功能提升、環(huán)境與景觀提升、加快新城建設和智慧城市提質五大工程。
“2017年是實施城市提升主體工作的關鍵一年,也是攻堅破難,加快建設、多出成果的一年。我們今年要完成三年行動計劃中60%以上的項目,開工建設90%以上的項目。”韶關市委副書記陳波在城市整體提升工作動員大會上表示。
為了確保三年行動計劃如期完成,韶關市建立了城市提升體制,并成立了韶關市城市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立綜合協調、規(guī)劃設計、征拆安置、土地供給、項目審批、投資融資6個專責小組。
2016年9月,韶關市委、市政府印發(fā)了《韶關市中心城市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項目責任分工表》和《韶關市中心城市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分工、工作職責和運行機制》。
“制度建設是城市整體提升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在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中,韶關將建立明確任務的分工制度,及時協調處理跨部門跨單位工作的協調制度,以及日常工作的例會制度和工程進展的督查制度。”李仲超說。
根據計劃,近三年,韶關城市提升緊密圍繞“優(yōu)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態(tài)、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五大任務,科學布局、精準施策,重點突破城市單中心格局,實現城市“雙核驅動”發(fā)展,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推動城市整體提升。
城市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是達到“年年見成效,三年換新貌”,把韶關建成綠水青山的生態(tài)之城、包容開放的文化之城、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活力之城、和諧宜居的幸福之城,形成新的城市格局和城市風貌。
此外,在城市提升項目過程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推進了行政審批、規(guī)劃設計、土地供給、投融資工作四個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實行“一個口子報建,一個門子審批”,將復雜的項目審批工作簡單化,將簡單的工作模板化。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