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瀟
摘要:中職生是從初中畢業(yè)后便直接進入到職業(yè)院校學習的學生,由于他們心智仍處于發(fā)育時期,這就導致其極易產生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如果教師沒有采取相應對策予以應對,如此一來不但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更會對其成長造成嚴重影響。有鑒于此,本文將基于筆者多年中等職業(yè)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實踐,重點圍繞于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展開探究,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一、心理健康含義
在人們傳統(tǒng)的觀念中,普遍認為健康就是無病無痛,而當前,人們的健康觀念為整體健康。就現(xiàn)階段來說,我國對于心理健康還未有一個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不過,大體來說,健康主要指的是人們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眾多方面都維持這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世界衛(wèi)生組織則認為,健康不但指的是人們生理上沒有疾病,而且還保持心理健康,且能很好的適應社會。概括來說,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可歸納為以下幾點:①能夠控制以及合理發(fā)泄自身情緒;②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做出合理的評價;③可以保持人格的完整;④適應力良好;⑤人際關系良好;⑥具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⑦不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脫離;⑧在不危害到機體利益基礎上,可以將自己個性發(fā)揮出來;⑨在于社會規(guī)范相符的基礎上,可以對個人基本需求予以滿足。
二、中職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1.存在嚴重逆反心理
大部分中職生均處于青春叛逆期,其具有強烈的成人感與自我意識,想迫切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并向往自由獨立,情緒往往存在較大波動,情感細膩且豐富,不愿意受到外界因素的束縛,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較為抵觸學校紀律和班級規(guī)章制度,不聽從與接受教師的教育與批評。不僅如此,因為中職生沒有升學上的壓力,加上年紀較小,所以仍然缺乏良好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極易受到外界誘惑而出現(xiàn)罔顧組織紀律、缺乏時間觀念、不對行為后果進行考慮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
2.存在自卑心理
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不斷擴招,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使得我國中職教育面臨著強烈的沖擊,為了擴大生源,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都逐步放寬了入學門檻。就現(xiàn)階段來看,大部分中職生都是高考成績較低或是家庭經濟不太寬裕的學生,其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各方面能力稍顯不足,往往難以有效作用已學的理論知識與知識技能,久而久之就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會自暴自棄。并且受到社會上一些歧視與偏見的影響,如若現(xiàn)實與其理想出現(xiàn)較大偏差,其容易無法理性認識自己而破罐破摔,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3.存在自我表現(xiàn)的問題
部分中職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往往由于無法正確認識自己而對自己評價產生偏差。有的學生沒有正視自身不足,過高評價自己;有的學生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將自己的弱點夸大,妄自菲薄,認為自己前途一片渺茫。并且缺乏自制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被打擊,進而導致各類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例如,焦慮,包括挫敗感、恐懼感、愧疚感等;攻擊、破壞公物;產生幻想,靠主觀想象能夠完成自己某個目標;逃避,將原制定目標放棄等。
三、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對策探究
針對上文所述中職生心理健康所存在問題,筆者在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認為廣大教師應采取下列對策予以解決。
1.針對中職生逆反心理問題的對策
第一,學校應當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并將該內容融入到各個學科中。只有進行科學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克服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學??砷_展全面的生理衛(wèi)生教育,讓學生能夠對個體在情感以及生理上的變化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幫助其能夠在該種變化中而產生的恐懼與逆反心理消除掉。第二,在各班級中,班主任應建立起學生心理檔案,從而能夠全面的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此外,還應增進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感世界,及時發(fā)現(xiàn)中職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引導對策。而不同學科的教師則應主動找到學科知識和心理教的契合點,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如此,還可開展心理健康的教學活動,主題班會等來不斷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第三,應設立心理輔導中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咨詢與引導。與此同時,還可聘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來開展心理咨詢,提供一個安全、便利以及值得信賴的平臺來給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與治療,幫助其克服與消除逆反心理等心理問題。
2.指導學生如何構建良好人際關系
針對部分中職生存在自卑心理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廣大教師應指導他們如何構建良好人際關系。第一,交往意識地建立。結合實踐來看,人際交往屬于一個主動性的行為,因而這就需要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建立一個交往意識。對此,教師通過平時觀察與交談中確定出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后,對其進行一對一的談心交流,并且為了提高溝通有效性可以選擇戶外場所,交流的重點在于使得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人際交往對自身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性及意義,鼓勵他們建立起交往意識。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確保自卑心理學生建立起交往意識,教師應根據(jù)他們實際情況開展多次一對一談心交流活動。第二,掌握相應人際交往技能及克服偏見。在中職生建立起交往意識后,為了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質量,教師應教授他們相應技能及克服偏見。首先,要求學生應以平等友善、真誠待人以及律己寬人為原則,并輔以一定的談話、傾聽等技巧。其次,教師應告誡中職生在交友過程中切忌帶著“有色”眼睛,而應全面客觀的去對待自己所交的每一位朋友,如此一來有助于提高人際交往質量。
3.進行自我意識的指導
進行自我意識的指導目的在于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概念,并不斷提高其接受自我,與自信、自尊水平。讓學生能夠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與自我評價,發(fā)展高自我價值感,從而讓其能夠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協(xié)調以及自我激勵。如,與他人進行對比,并且根據(jù)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tài)度來對自身活動與學習成果進行分析;能夠對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行客觀評價,進而可以培養(yǎng)自我解嘲能力,以便于可以更好的接納自己;自己內心中的矛盾與沖突可以采用內心對話的方式來;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控制意識,并積極解決自我意識上存在的心理問題,并不斷進行自我改進。
參考文獻:
[1]邊玲玲.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5(8):8-9.
[2]李玉紅.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 祖國:教育版, 2014(4):152-152.
[3]范雪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及對策思考[J]. 管理學家,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