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霞+鄭嬋燕+蘇敏芝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個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 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療的1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結果 觀察組基礎護理、安全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文書質量等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社會適應度、情緒控制度、癥狀控制度、體力適應度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職業(yè)功能、父母職能、婚姻職能、社交能力、家庭職能、興趣活動、責任心等SDS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個性化護理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老年精神??;個性化護理;效果分析;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6-1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Methods 160 elderly patients ith psychosis cured in Ppsychiat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dividialized nursing. Quality of car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 scores such as basic nursing, safety nursing, ward management,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document qua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Social adaptability, emotional control, symptom control and physical fitness score after nursing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nursing, the SDSS scores such as professional function, the parents function, the marriage function, the social ability, the family function, the interest activity,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is significant.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ife and social adaptation, and it has a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Individualized nursing; Effect analysis;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精神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類疾病,表現(xiàn)為在病態(tài)心理的作用下患者出現(xiàn)認知、情感、行為的等活動的持久性異常,嚴重者出現(xiàn)傷害他人、自殺等過激、危險行為,對患者及周圍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1]。同時,老年精神病患者常伴有多種慢性基礎疾病,治療和護理更為困難,容易造成醫(yī)患關系緊張,為臨床的治療和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本研究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取得良好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療的1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齡61~87歲,平均(68.6±3.4)歲,病程6個月~7年;對照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齡60~89歲,平均(69.1±3.7)歲,病程6個月~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病診斷標準[3],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障礙者;其中,精神分裂癥67例、老年癡呆42例、抑郁癥32例、狂躁癥19例;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病情護理、飲食護理、病房管理等。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法:(1)心理護理。精神病是一種長期疾病,且患者年齡較大,長期的治療可使患者出現(xiàn)悲觀、焦慮、抑郁等多種負面心理情緒,加之擔心自身的疾病給家庭帶來的負擔,愧疚心理嚴重,對生活喪失信心,甚至有自殺傾向;護理人員應重視對患者心理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具體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護理,注重溝通技巧,使患者感受到被關心、被尊重,耐心講解本病的治療及防控措施,解答患者疑惑,使患者保持積極治療的信心,學會自我調節(jié)情緒,盡可能保持心態(tài)平和。此外,應積極聯(lián)合家屬一起做患者的心理維護工作,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愛,提升治療信心[4-5]。(2)疾病護理。嚴格監(jiān)督患者正確服用藥物,用藥前應反復確認,使患者明白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嚴防患者藏藥或假服藥,觀察服藥后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闹w活動訓練及認知訓練,減輕記憶力衰退進程,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6-7]。(3)生活護理。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被套,協(xié)助喪失生活能力患者洗漱及進食,幫助其換洗衣物,每日進行兩次陰部清潔;囑咐患者按時服藥,監(jiān)督其作息,為長期臥床患者定時翻身,觀察大小便情況;保持病房環(huán)境舒適整潔,室內溫度及濕度適宜,夜間保持病房安靜,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制定適合老年患者的飲食食譜,最大程度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8]。(4)安全管理。加強病房巡視,對危重、躁動患者采取保護措施,使用腕帶;做好巡視記錄,患者外出檢查時需有護工陪同;重視夜間巡視,對有自殺、自殘傾向患者重點巡視,以防患者發(fā)生意外;對高齡、行動不便患者嚴防出現(xiàn)跌倒、墜床等事故發(fā)生;指導患者不要離開規(guī)定活動范圍,活動時必須有護工陪同,以便發(fā)生問題及時處理[9-10]。
1.3 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質量,評價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安全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文書質量,每項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生活質量評價采用自制量表,包括社會適應度、情緒控制度、癥狀控制度、體力適應度,每項2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生活質量評價標準經(jīng)SPSS19.0進行信效度檢驗;采用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DSS)評價患者社會功能,包括職業(yè)功能、父母職能、婚姻職能、社交能力、家庭職能、興趣活動、責任心,每項0~2分,0分為無缺陷,1分為部分缺陷,2分為嚴重缺陷[1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基礎護理、安全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文書質量等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社會適應度、情緒控制度、癥狀控制度、體力適應度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后社會功能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職業(yè)功能、父母職能、婚姻職能、社交能力、家庭職能、興趣活動、責任心等SDS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深入,老年精神病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其自知力較差、治療依從性不佳,且極易并發(fā)其他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一定困難[12]。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配合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治療效果發(fā)揮,改善生活質量,回歸社會等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形式單一,注重對基礎疾病的護理,無法兼顧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效果有限。個性化護理模式以患者個性需求為出發(fā)點,綜合考慮患者的心理、生活、病情、安全等方面,貫徹執(zhí)行護理服務理念,不僅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而且改善了患者的認知及行為,獲得心理支持,重獲治療信心,努力提高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為早日回歸家庭生活打下良好基礎[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基礎護理、安全護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護理文書質量等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社會適應度、情緒控制度、癥狀控制度、體力適應度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職業(yè)功能、父母職能、婚姻職能、社交能力、家庭職能、興趣活動、責任心等SDS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王玲研究結果顯示[14],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老年糖尿病、老年癡呆患者效果顯著,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認為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其恐懼和抑郁,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充分說明對老年精神病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效果確切,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促進患者晚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減輕社會及家庭負擔,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朱萍.護理干預對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4):117.
[2] 陶筱琴,端木欣榮,屠麗君等.護理干預對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98.
[3] 趙美平.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21):56-57.
[4] 鄔東紅, 張玉娥, 陳麗香,等. Orem自護模式在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 10(9):138-140.
[5] 王麗娟,劉希華,謝同英等.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7(13):258-260.
[6] 李秀環(huán),鄭嬋燕.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9):183-185.
[7] 劉文鳳,段桂香,馬雄英.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安全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7):604-605.
[8] 李明芳,葉澤文.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2):23-25.
[9] 劉文鳳,段桂香,馬雄英.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安全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7):604-605.
[10] 張旭. 舒適護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23):244-245.
[11] 范玉霞. 心理護理對精神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8):88-89.
[12] 楊建桃,張桂玲.老年精神病伴睡眠障礙人性化護理干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30):71-72.
[13] 崔濤.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若干要點簡單介紹[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2,10(6):108.
[14] 王玲.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5):130-131.
(收稿日期: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