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艷
(上海市清華中學 上海 200020)
有效提問助力高效課堂
——以“滑動變阻器”一課為例
彭紅艷
(上海市清華中學 上海 200020)
就課堂設問這一常見教學行為展開研究,以“滑動變阻器”一課為例提出了實現(xiàn)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中學物理 課堂教學 有效提問 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jīng)提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課堂提問是物理課堂實現(xiàn)教學目標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紐帶.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效果如何,提問的設計與運用往往起關鍵作用.下面就“滑動變阻器”一課為例,淺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課堂提問要貼近學生,就是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關注焦點.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確定課堂提問的難度,做到難度適宜,面向全體學生.提問難度過大,增加多數(shù)學生負擔,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問難度過小,缺少思維含量,流于形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起作用.
例如,在“滑動變阻器”一課中,在學習完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后,如果教師直接提問: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因問題難度過大而舉手者寥寥或回答不出,也挫傷了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教師把提問難度降低一點,改成“滑動變阻器是如何改變電阻大小的?”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立馬高漲,起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隨后追問“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這樣,通過兩個問題的轉換,達到了同樣的效果.
其次,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所在和廣泛關注的生活現(xiàn)象,作為課堂提問設計的切入口,由此引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滑動變阻器的應用”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問:“現(xiàn)在同學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很多同學家里有了小轎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汽車油量表來判斷油量的多少,你們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汽車油量表的電路原理圖,并說明”.這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活躍狀態(tài),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提問中貫徹貼近學生的原則,要避免出現(xiàn)一味迎合學生、提問不符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即所問非所需的情況.缺乏針對性的提問,即使吸引了學生興趣,引起了學生參與,也無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還會造成對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的負面影響.
首先,在自主學習方面,課堂提問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課堂提問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次,在合作學習方面,課堂提問要引導學生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學會容納不同意見、總結大家的見解做出回答.
再次,在探究學習方面,課堂提問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凸顯個性化的問題解決策略,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高度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產(chǎn)生的生成性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簡單地排斥接受式學習,而是要在課堂提問中引導學生經(jīng)歷多種學習方式,將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相結合.
例如,在“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的教學中,教師就設計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多種學習方式的轉變:
問題1: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問題2:在4個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中,通過改變何種因素改變導體電阻更容易呢?
問題3:若用鉛筆芯作為導體,你們(小組)能用所學知識設計一個“簡易調(diào)光燈”嗎?
問題4:在模擬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這個簡易調(diào)光燈有什么缺陷?你覺得怎么改進?
通過這一組問題,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看一看、做一做的強烈欲望,而且便于學生抓住問題的實際,能較好地誘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高效地完成本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
充分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及思維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是設計課堂提問的關鍵.
首先,課堂提問要符合學生的思維層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離不開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的積累,同一年齡的學生,思維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因此,課堂提問要注意學生之間的思維個體的差異,區(qū)別對待,使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都能各有所得.
例如,有關“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內(nèi)容的教學,教師設計了4個問題:
問題5:滑動變阻器有幾個接線柱?分別與滑動變阻器的哪一部分相連? (請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
問題6:滑動變阻器有4個接線柱,接入電路時若只需接兩個,共有幾種接法? (請基礎一般的學生回答).
問題7:每種接法中滑動變阻器上哪部分有電流流過?(請基礎中上的學生回答)
問題8:請你總結一下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請基礎好的學生回答)
從上面可以看出,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深淺因人而異,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把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地提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其次,課堂提問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知識發(fā)展本身有漸進性,因此設計的問題應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縱深發(fā)展.
再次,課堂提問要在引導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啟發(fā)、點拔.對于學生回答有困難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開拓思路,不應當即提供現(xiàn)成答案,而是側重于思維方法的指導.
例如,在“滑動變阻器”一課教學中,滑動變阻器的結構是本節(jié)課要突破一個難點,也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課本從“電阻”一下過渡到“滑動變阻器”,很突然,學生有些難于接受,因此,在學生用鉛筆芯模擬調(diào)光燈后,教師可以就“如何改進調(diào)光燈”設計一個問題群,讓學生真正了解滑動變阻器的“前世今生”.
問題9:調(diào)光燈調(diào)光不明顯怎么辦?(增加鉛筆芯的長度)
問題10:鉛筆芯長了有什么缺點?(容易斷)
問題11:導線太長(可以繞成線圈)
問題12:導線較軟,容易散亂(繞在木棒上)
問題13:繞在木棒上好嗎?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繞在金屬桿上)
問題14:繞在金屬桿上會有什么問題?(容易短路,最好繞在瓷筒上)
問題15:繞在瓷筒上就可以了嗎?(線圈密繞容易短路,建議包上塑料)
問題16:包上塑料有什么缺點?(占地方,最好涂上絕緣漆)
問題17:這個簡易調(diào)光燈在調(diào)光時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嗎?(導線夾移動時不方便,不靈活,換成滑片,并把滑動的地方部分刮漆)
問題18: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呢?接線方便嗎?(加上接線柱)
這樣,一個“活”的滑動變阻器就“誕生”了.隨后,教師對整個的思維過程進行多媒體演示,得出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特點.這樣,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最后,課堂提問要給同學回答問題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發(fā)揮的空間.同時,在課堂討論中不設禁區(qū),充分討論,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
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有許多是在師生雙向問答的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因此,課堂提問的設計要預先考慮到這些生成性的內(nèi)容.課堂中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并非是無跡可循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問的總體規(guī)劃和構想中滲透應變策略.
例如,在“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電流的大小,也可以改變電壓的大小,因為電壓是改變電流的原因,既然電流改變,電壓肯定也發(fā)生了改變.上課教師可能沒有預料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靜了一下說:“今天由于時間關系,這個問題我們課后再討論.”有學生便偷笑起來——學生以為教師在回避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承認,對于教師不想展開的問題或者過于復雜的問題,采取課后解決是無可厚非的,但本堂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學內(nèi)容較緊密,也反映了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認識問題,教師如果善于應變,可以把這個問題交給大家討論:“滑動變阻器的原理是什么?基于它的原理和構造,直接對哪個物理量起關鍵的作用?”這樣,教師繼續(xù)把學生的討論引向深入.
此外,教師在提問時可根據(jù)課堂情況的變化,隨時改變課前設計好的問題,做到有針對性地發(fā)問,特別是當學生答不出時,不能一個勁地追問學生,要及時調(diào)整方案,或改變提問方式,或降低問題難度,或鋪設思考臺階,或分解問題要素,或提供啟發(fā)信息等,以適應變化的情況,確保學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對于整堂課的提問設計,教師應合理制定本節(jié)課三維教學目標,然后再根據(jù)教學目標來設計這一堂課的核心提問.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提問功能.其實,作為三維目標中不可或缺的目標,在教學中若巧妙運用,在課前多了解學生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實際狀況提問,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有效熏陶,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之中,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如,在“使用滑動變阻器制作簡易調(diào)光燈”小組活動前,教師提問:“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引導學生實驗過程中要有安全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當學生小組實驗“模擬制作簡易調(diào)光燈”后,教師再問:“通過前后簡易調(diào)光燈的改進,我們體會到了什么?”隨后教師進行適時點撥: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每個技術的革新都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要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樣使得課堂的提問更具人性關懷,也能讓學生進一步領略科學與人文的不凡魅力.
當學生對課堂提問做出回答后,教師需要給予及時評價反饋,對學生回答的內(nèi)容不進行評價,或只用“好”或“不對”之類過于簡單的評語反饋學生,都是不妥當?shù)淖龇ǎ?/p>
要對學生的回答根據(jù)其回答情況給予全面、準確的評價,在評價中注意正面的激勵和引導.評價的方式包括:
(1)完全正確的回答,教師要肯定其成績,并予以表揚,教師可以重復學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確定;
(2)不完全正確的回答,要肯定其答案中的合理性,又要使之明確錯誤所在,同時重點引導學生全面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引導其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對完全錯誤的回答,要讓學生把話說完,并引導其他學生參與評價、矯正和擴展,并對他的更正予以鼓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功,只在每事問.”物理高效課堂的提問不僅在于“問”,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提問策略,教師必須針對每堂課的具體特點,根據(jù)自身的實際,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師只有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多角度、多層次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充分發(fā)揮提問的有效價值,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 張民生.上海市中學物理課程標準解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黃愛華.課堂教學藝術.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 梁旭.中學物理教學藝術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4 劉利.運用原始物理問題培養(yǎng)中學生物理能力的實踐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22
5 葉建柱.論物理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水平.課程·教材·教法,2007(5):58~61
6 徐旭華.物理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9):122~124
7 彭紅艷.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物理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物理通報,2011(6):24~26
彭紅艷(1979- ),女,中教一級,主要從事中學物理教學工作.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