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榮
摘 要: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重點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教育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集文字、聲音、影視、圖像等于一體,對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帶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近年來,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促進教師去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能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時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什么是多媒體教學手段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意識,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師語言講解基礎上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習動機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萬事萬物離開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創(chuàng)造不出來。我們的教育必須是行為的動機,而不是行為本身。也就是說,必須建立起學生正確的行為動機,利用動機的教育達到對行為的教育。多媒體進學生閱讀課堂,開放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使各種學習興趣真正成為學生本身的一種自我學習需要,在情感上表現(xiàn)出高漲的求知欲和愉悅的成功體驗,將客體的教育學目標“內(nèi)化”為自身素質(zhì),并不斷引導學生向智商、情商的方面發(fā)展。
1.借助多媒體課件,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而144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那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xiàn)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我先引導孩子探究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再引導孩子感受圓明園的毀滅——“他們把園內(nèi)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極點,學生情至極點,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這時我還設計了火燒圓明園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一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chǎn)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nèi)心的憤怒和傷痛發(fā)泄到極點。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益處
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突出學習閱讀理解的重點,不僅使學生能看到,也能聽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閱讀過程的多種心理因素產(chǎn)生積極作用,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例如在執(zhí)教《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五壯士那種對人民的滿懷深情,對敵人的極端輕蔑,對死亡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影片《狼牙山五壯士》片斷,使學生們從形象、聲音、情感上加深對課文的領悟。在師生互動讀課文的基礎上轉(zhuǎn)而進入人機交互狀態(tài),最后展現(xiàn)給人們的是生生互動--排演、點評、再排演課本劇。
多媒體技術的圖像顯示模擬逼真,使教學內(nèi)容形聲化,表現(xiàn)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如教學《鯨》這一課,學生對鯨這種動物不熟悉,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也就不好理解,學生會有許多問題要問。比如鯨是怎么吃小魚小蝦的?能吃多少?鯨是怎樣呼吸的?鯨是怎樣睡覺的?……這時老師就可以借助網(wǎng)絡先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解決問題,課堂上再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
運用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tǒng)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尤其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視自己不同的需求獲得認知的滿足。有些教材內(nèi)容豐富,課時較多,所學知識比較分散,在總結課上,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揭示給學生,形成整體認知。例如在復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老師用充滿激情的朗讀,把“父親挖到孩子的過程及子的無私表現(xiàn)”聲情并茂地解讀出來后,帶動了同學們積極地與文本對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用自己真切的童心去體驗,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理解,充分地與老師對話,與同學交流,深入地領悟了人間最美麗的“親情”。之后,老師用投影展示課文情景圖的同時,播放了一曲歌頌父愛的插曲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再次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了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
總之,我們應該認識到,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既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又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完美和補充。我們應該相信,如果我們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能時時注意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這一點,以人為本,揚長避短,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一定會發(fā)揮出更大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