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云
摘 要:英語思維能力是英語學習者必備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但是,在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缺乏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文章結合高中英語教學案例,探討激活學生英語思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思維;策略
一、引言
活用英語思維是指不受母語的干擾,可靈活地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表達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思維能力是英語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然而,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有的教師缺乏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在一次聽課中,在教學“Subjunctive mood”,教師先舉例,接著介紹了虛擬語氣,再講解了其句型結構,最后安排了習題訓練和講評。執(zhí)教教師在臺上很賣力,材料準備也很充分,但是由于缺乏拓展思維的活動,學生只是機械地跟著教師走,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隨著高中生英語語言積累的加強,這種按部就班似的簡單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了。
同樣是“虛擬語氣”的教學,但是,另外一位教師的英語課堂卻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晰的思路、精彩的演繹、完美的互動是本堂課的亮點,尤其是這堂課的課前探究任務極有特色。教師先要求學生閱讀以下故事:“ A boy is going to cross a river with a dog, a bag of rice and a cock by boat.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the game, he is limited to bring one of them to cross the river at one time. As you know, dogs eat cocks and cocks eat rice. So how could he bring them across the river? ”然后要求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用虛擬語氣把“How to cross the river? ”可行性方案表達出來。同時,教師給出了適當?shù)奶崾荆骸癐f I were the boy, I would first. When I returned, I would . Finally,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匯報一起分享了課前小組探究學習的成果。在充滿趣味性的合作學習探討活動中,學生們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教師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將語言的學習和思維的訓練很好地結合了起來,通過設計探究任務,不斷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為高效課堂增添了活力。這樣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才會有持久的英語學習興趣,并開啟探究未知世界之窗。
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研究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對外語學習來說尤其重要。教師應該有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的意識,用意識指導教學,并把這種思想滲透到學生們的英語學習中。在此,筆者與同行一起探討了激活學生英語思維的有效策略。
二、情境導入,激活思維
教師通過精彩的語言描繪,音樂、視頻、圖片、實物的呈現(xiàn)及學生的表演,創(chuàng)設切入主題的情境,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和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其情不自禁地進入學習的情境。在聽課中,有位教師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有關虛擬語氣,在課前“Warming up”環(huán)節(jié),他用了情境導入法,先讓學生欣賞了偶像派歌手鄧紫棋的歌If I were a boy,然后提問:“Who sings the song? Whats her wish in the song? Is it possible for her to be a real boy? ”由此自然過渡到虛擬語氣的教學。情境導入激活了學生的英語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故事呈現(xiàn)、新聞報道、情景劇表演、歌曲欣賞等都是情境導入常用的形式。情境導入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和情感體驗。
三、思維導圖,開拓思維
美國圖論學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彼^思維導圖法,就是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把抽象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行圖像化處理,從而促進知識結構的可視性和有效性生產(chǎn)。它能將復雜的課文簡單化,從而達到快速記憶的效果,因而也是一種效果極佳的學習方法。如 Module 9 Unit 2 “Sailing the oceans”是一篇知識性強、難度較高的科普文章,文章中有許多航海專業(yè)術語,如:longitude,latitude,compass,astrolabe,quadrant,sextant等。在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畫出文章的思維導圖,梳理了文脈之后,再讓他們根據(jù)導圖簡單介紹了文章內(nèi)容,由此,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how to use the nature &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to explore the oceans”的具體圖像,促進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故事續(xù)編,發(fā)散思維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故事續(xù)編、熱點話題探討、時政辯論、歷史尋蹤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使個人的思維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fā)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chǎn)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因而容易產(chǎn)生有創(chuàng)見的新穎觀念。例如,Module 9 Unit 4“ Pygmalion My Fair Lady”是戲劇類教學課文,教師在戲劇賞析后布置了以下任務:“Would Eliza marry Freddy or Henry Higgins? Make sure you have good reasons for your opinions. Give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and act it out in groups. ”在課堂上,學生小組表演自己續(xù)的故事結局并說明原因。各小組給出的故事結局各異,理由也奇特新穎,課堂亮點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語言的學習頓時變得鮮活起來。
所以,只要教師每一節(jié)課都精心、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便能在英語學習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中得到提升。
五、任務探究,延展思維
任務探究法就是為完成任務而開展的探究活動。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在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活動中, 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但是,如果任務設計過于簡單隨意,那么就難以達到一定的深度,探究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
例如,在Module 9 Unit 3 “Travel journal”教學中,授課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布置了課前任務,讓學生介紹一次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任務本身能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但是因為沒有給予細節(jié)方面足夠的指引,學生大多展示了各式旅游圖片,像記流水賬般匯報了每日行程及去過的地方就草草收場了,讓人感覺內(nèi)容空泛,缺乏深度。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將旅游見聞與當?shù)氐娘L土人情結合起來,借助信息技術資源探究其行為背后的文化,那么學生們就能通過觀察、思考和探究更好地了解當?shù)氐奈幕土曀住?/p>
六、結語
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帶有一定挑?zhàn)性的學習探究任務,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體驗和感悟,使探究性學習任務充滿著趣味性和知識性,從而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鄒必影.例談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6(2):33.
[2]翁金環(huán).揚起思維的風帆——淺談激活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思維的策略[J].教師,2016(3):98.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