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向倫輝+金凱+竇文霞+楊興堂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流感能加重基礎性疾病或者引起繼發(fā)細菌性肺炎,其發(fā)病率、死亡例數以及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經濟損失始終位于各種傳染病之首[2]。學校是人口相對集中的場所,且小學生身體抵抗力較弱,流感易在學校暴發(fā)流行[3]。這一人群的流感認知水平、日常行為及態(tài)度對防控措施的落實和策略的制定起關鍵作用。為了解寶山區(qū)小學生流感認知水平,為后期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提供依據,我們在2016年3月份開展了此次專項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寶山區(qū)8家社區(qū),每家社區(qū)隨機抽取2所小學,每所學校在低年級(一至三年級)和高年級(四至六年級[A1])中再各隨機抽取一個班級。抽取到的班級學生全部作為調查對象 。
1.2 調查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流感防治知識、態(tài)度及相關行為;流感疫苗的接種情況和[A2]接種意愿;知識獲取途徑等。
1.3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A3],統一培訓調查員,在調查員和班主任的引導下,對抽到的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寶山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yè)人員對回收問卷進行審核。
1.4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 02 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雙錄入。統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率的比較采用χ2 檢驗,檢驗水準α = 0. 05。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300份,回收到有效問卷1140份,問卷有效率為87.69%。被調查者中,男生608人(占53.33%),女生532人(占46.67%);平均年齡為10.21±1.30歲,最大14歲,最小6歲;低年級學生586人(占51.40%),高年級學生554人(占48.60%)。
2.2 流感防治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流感防治知識主要涉及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qū)別、傳染源、傳播途徑、臨床表現和流感復課條件等7項內容,寶山區(qū)小學生流感防治相關知識的總知曉率為73.06%,其中高年級學生知曉率為75.22%,高于低年級學生的71.01%(?2=17.91,P<0.05),對“流感與普通感冒是否為同種疾病”正確率最高,達90.44%,而對“得了流感后,是否需要在家隔離”正確率最低,僅為35.35%,詳見表1。
2.3 流感相關態(tài)度和健康行為情況
調查對象中,擔心自己會得流感的有75.96%。高年級學生流感健康行為形成率(72.67%),高于低年級的健康行為形成率(68.63%)。對于“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嘴巴”、“發(fā)病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和“勤洗手”等三種健康行為形成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3.25%的學生會在發(fā)病后堅持帶病上課,詳見表2。
2.4流感疫苗接種情況及其影響因素
被調查對象中,僅有27.46%的人去年接種了流感疫苗,高年級學生的流感疫苗接種率(28.52%)高于低年級學生接種率(26.4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61,P=0.43)。詢問未接種流感疫苗原因,結果顯示:“身體好,沒有必要接種”占64.57%;“擔心疫苗的安全性”占22.97[A4]%;“害怕打針”占9.19%;“自費接種”占3.39%。
2.5 流感防治知識獲取途徑
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獲取流感相關知識的途徑大致一致,主要為電視、廣播、報紙等大眾媒體(69.21%)、學校老師宣傳教育(61.23%)和醫(yī)生告知(52.11%),而通過網站、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體途徑獲取知識所占比例相對較低(42.28%)。
3 討論
寶山區(qū)是上海市典型的城鄉(xiāng)結合的郊區(qū),外來人口輸入,致使大量的學齡兒童導入我區(qū),造成學校學生數量較多,給我區(qū)學校傳染病防控帶來一定難度。近期,我區(qū)學校陸續(xù)發(fā)生多起聚集性發(fā)熱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大多為流感聚集性疫情。學生的防病知識和健康行為直接影響流感的防治效果。本次調查顯示,我區(qū)小學生對流感防治相關知識的整體掌握情況較好,高于其他文獻報道[4]。另外,調查發(fā)現,仍有33.25%的學生會在發(fā)病后堅持帶病上課。大多數帶病堅持上課是導致學校流感暴發(fā)的“源頭”[5-7]。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學生、家長及老師普遍認為帶病堅持學習是一種美德;二是學生及家長擔心休病假會耽誤課程的學習而影響學習成績。流感傳播速度快,病例若不能及時隔離,容易導致疫情擴散[8]。因此,在今后流感的宣教工作中,應加強對學生及家長的溝通,以防病例隔離不到位。
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國際醫(yī)學界公認的預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手段,并可減輕流感癥狀的嚴重程度[9,10]。另外研究也表明,近年來,甲型H1N1亞型、甲型H3N2 亞型、甲型H1N1 亞型、B 型等型別均有流行,且各年優(yōu)勢毒株不一[11-13],進一步證明了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的科學性。尤其對于在校學生來說,接種流感疫苗更是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區(qū)小學生流感疫苗接種率偏低。分析影響接種疫苗原因發(fā)現,疫苗安全性是影響接種意愿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可能與近年來多起疫苗安全事件有關,媒體的廣泛報道對公眾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流感防控工作的同時,應加強疫苗正面宣傳和輿論的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的預防流感意識,及時對學生實施流感疫苗接種,建立免疫屏障。另外,本次調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低年級小學生可能對疫苗認知情況較低,且小學生是否愿意接種疫苗,主要取決于小孩家長,詢問疫苗接種意愿時應該調查學生家長,由于調查經費和人力限制,未能開展。
調查結果顯示,我區(qū)學生流感知識獲取途徑有限,主要以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為主,但仍然遠遠不夠,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健康宣教力度,也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或QQ群形式,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宣傳,提高學生及家長的防病知識。另外調查發(fā)現,通過網站、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體獲取知識途徑占比較低,這可能與小學生手機、電腦等使用率較低有關。因此,在今后的防病宣傳工作中,針對不同受教人群,應采取不同的宣傳方式提高宣傳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艦, 向忠平. 2010-2015年懷化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學監(jiān)測結果分析[J]. 應用預防醫(yī)學, 2016 , 22 (2):168-172.
[2]. 卜令寒, 郝曉寧, 薄濤, 等. 青島市醫(yī)務人員流感及流感疫苗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KAP)現狀調查術[J]. 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2015, 6(324): 474-476.
[3]. 張穎, 徐文體, 李琳, 等. 2009 年天津市甲型H1N1 流感學校暴發(fā)疫情及處置對策分析[J]. 疾病監(jiān)測, 2011, 26(7): 525-527.
[4]. 王曉燕, 王曉芬, 楊文娟, 等. 廣州越秀區(qū)小學生甲型H1N1 流感知信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3, 34(8): 906-907.
[5]. 葉中文, 黃利群. 珠海市城區(qū)居民流感知識、態(tài)度、行為電話調查[J].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09, 16(2): 416-417.
[6]. 宋俐, 譚兆營, 朱鳳才, 等. 4 起學校甲3 型流感爆發(fā)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研究[J]. 疾病控制雜志, 2005, 9(6): 584-587.
[7]. 陳田木, 劉如春, 譚愛春, 等. 隔離患者對控制學校甲型H1N1流感暴發(fā)疫情效果的數學模擬[J]. 中國衛(wèi)生統計, 2014, 31(3):390-394.
[8]. 趙立平, 劉慧, 王寶蘭, 等. 北京市通州區(qū)18 歲以上居民流感知識知曉率及疫苗接種狀況分析[J]. 首都公共衛(wèi)生, 2014, 8(3): 120-123.
[9]. 王曉杰. 394 例學齡兒童流感樣病例臨床調查及疫苗接種狀況分析[J]. 中國校醫(yī), 2016, 30(1): 49-51.
[10]. Houser K, Subbarao K.Influenza vaccines: challenges andsolutions[J]. Cell HostMicrobe, 2015, 17(3): 295- 300.
[11]. 吳雙勝, 楊鵬, 石偉先, 等. 2007-2012 年北京市流感樣病例和流感病原學監(jiān)測[J]. 國際病毒學雜志, 2013, 20(1):11-16.
[12]. 李芳, 唐海豐, 李曉君, 等. 2012-2013 年上海市普陀區(qū)流感病原學分析[J]. 現代預防醫(yī), 2015, 42 (4): 732-734.
[13]. 陳冬華, 錢杰, 鐘培松. 上海市嘉定區(qū)流感樣病例監(jiān)測與病原學監(jiān)測相關性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1, 15(9): 81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