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詩奎,謝 娟
(1.濟南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250022;2.濟南大學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250022)
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高校翻轉課堂評價體系構建*
趙詩奎1,謝 娟2
(1.濟南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250022;2.濟南大學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250022)
在綜合評價理念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內(nèi)涵與意義;借鑒霍爾三維結構理論,構建了立體化的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模型,并采用專家調(diào)查法,從開展條件、教學過程、教學績效三個維度,設計和確定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指標體系;最后提出運用該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的注意事項,并進行總結與展望。
高校教學;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綜合評價理念下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概念
翻轉課堂翻轉了在課堂上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時間順序。對翻轉課堂的評價要適應這種結構特點,突出翻轉課堂系統(tǒng)性的特點,所以,翻轉課堂的評價應以科學的評價理念為理論依據(jù),通過合理的評價方式和先進的指標體系,對其教學過程進行綜合評價。
根據(jù)綜合評價的理念,對復雜對象系統(tǒng)的綜合評價過程,是一個在評價人員維度、評價層次維度、評價目標維度、評價對象維度四維空間中進行的、并涉及大量定性與定量因素的復雜過程。[1]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體現(xiàn)了多個評價對象、多個評價主體、多種評價角度、多重表達形式的突出特點。根據(jù)綜合評價的基本過程,對高校翻轉課堂的評價可分為五個連貫的步驟:分析翻轉課堂的突出特點,確定評價的內(nèi)容、方式以及方法;根據(jù)翻轉課堂的特點,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主體、評價原則和相應的評價模型;實施評價;得出評價結果并做出解釋。
2.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意義
對高校翻轉課堂進行綜合評價,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整體把握高校翻轉課堂的實施現(xiàn)狀。第二,有利于系統(tǒng)優(yōu)化高校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第三,有利于豐富和發(fā)展信息化教學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在當今MOOC時代,翻轉課堂作為網(wǎng)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連接橋梁,成為典型的信息化教學形式。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對其已無能為力,而當前對翻轉課堂評價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僅數(shù)量有限,內(nèi)容和深度也有待擴展和加強。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的評價是對較為復雜的教學系統(tǒng)進行的規(guī)劃、組織、管理和評價的過程。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體系,需要從整體的視角來審視,而系統(tǒng)科學領域的霍爾三維結構理論對于指導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最為適合。
美國系統(tǒng)工程專家霍爾(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霍爾三維結構,是將系統(tǒng)工程整個活動過程看作由知識維、時間維與邏輯維而組成的三維結構,并以該立體結構來表示系統(tǒng)工程的各階段、各步驟以及所涉及的知識范圍,是解決規(guī)模較大、結構復雜、因素眾多的大型項目管理問題的系統(tǒng)工程方法論。其中,時間維表示系統(tǒng)工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全過程,分為規(guī)劃、擬定方案、研制、生產(chǎn)、安裝、運行、更新七個時間階段。邏輯維是指時間維的每一個階段內(nèi)所要進行的工作內(nèi)容和應該遵循的思維程序,包括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系統(tǒng)綜合、系統(tǒng)分析、優(yōu)化、決策、實施七個邏輯步驟。知識維列舉需要運用包括工程、醫(yī)學、建筑、商業(yè)、法律、管理、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知識和技能。[2]
近年來,霍爾三維結構理論不僅在工程設計、系統(tǒng)管理等領域取得了廣泛應用,同時也被運用于教育教學領域。為了科學地實施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過程,本文借助霍爾三維結構理論,嘗試構建了立體化的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模型(圖1)。
圖1 立體化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模型
對高校翻轉課堂的綜合評價,就是運用系統(tǒng)工程的思維來分析和解決高校翻轉課堂評價問題,這與霍爾三維結構理論“邏輯維”的步驟相一致。具體邏輯過程如下:(1)明確高校翻轉課堂評價要解決的問題。(2)設計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指標體系。(3)綜合分析影響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各種因素。(4)優(yōu)化并選擇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方案。(5)做出最后決策并實施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方案。
“時間維”反映的是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實現(xiàn)過程。具體流程包括七個階段:規(guī)劃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實施方案、擬定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初步制定的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方案、擇優(yōu)選擇適合于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方案、實施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方案、運行并處理高校翻轉課堂評價信息、改進并更新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方案。
“知識維”反映的是在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過程中所需要運用的專業(yè)知識。這些知識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評價、教育技術學、系統(tǒng)評價學、教學系統(tǒng)設計、教育學等。
圖2 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通常,教學評價應考慮三個要素:評價理念、評價方式、評價指標。評價理念是評價者對教學、評價的思想認識,決定了評價的高度,合理的評價方式和先進的評價指標均受制于此;評價方式界定了評價主體和方法,是評價實施的具體規(guī)定;指標體系是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的外顯,恰當?shù)脑u價指標是保證評價成功的關鍵。教學評價的三個要素相互影響,缺一不可。
基于以上綜合評價的理念,在指標設計方面,為了全面而系統(tǒng)地反映高校翻轉課堂整體實施的情況,選取開展條件、教學過程、教學績效作為一級指標,構建了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框架(圖2)。
1.高校翻轉課堂的條件指標
翻轉課堂的條件指標是反映翻轉課堂實時環(huán)境和條件的指標,是綜合評價的物質(zhì)基礎。任何學校的管理工作要素都有人、財、物、事、時間、空間、信息等七個方面,其中,人、財、物是最基本的物質(zhì)性要素,是學校辦學不可缺少的資源條件。[3]為了診斷高校開展翻轉課堂的條件及可行性,本文從學生、教師和環(huán)境等方面,設計了高校翻轉課堂開展條件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開展條件評價屬于診斷性和可行性的評價范圍,宜于學期開課之前進行。
2.高校翻轉課堂的過程指標
過程指標集中反映了翻轉課堂的實施狀態(tài)和具體過程,與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密切相關。為了實現(xiàn)過程評價,本文從學生、教師、教學活動三個維度,設計了高校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值得說明的是,因過程評價涉及翻轉課堂的每一節(jié)課,宜于每節(jié)課的課中進行。
3.高校翻轉課堂的成果指標
成果指標反映了翻轉課堂實施的效果和水平,與學習成績、教學成績、推廣效果等內(nèi)容高度相關。為反映高校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教學績效、經(jīng)驗與改進等方面來說明。該總結性評價一般適合在學期末進行。
通過專家調(diào)查法,本文最終確定了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具體指標的主要觀測點進行了概括,詳見表1。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主張對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目的不是證明而是改進,因而未對指標的權重進行分配。
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需要在應用中不斷更新,在持續(xù)更新中得以完善。具體應用時應注意:第一,可根據(jù)具體需要確定評價頻次。對高校翻轉課堂開展條件的評價,如果一次評價后無法保證翻轉課堂的順利開展,可以循環(huán)進行多次評價,直到滿意為止。同樣,是否每堂課都要進行過程評價,仍取決于具體需要,比如,根據(jù)條件可以隨機抽取幾堂課進行過程評價。而教學績效評價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學期末的課程結束之前,進行一次或多次終結性評價。第二,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該評價體系。教師在充分了解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組織結構的基礎上,以該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為載體,勇于創(chuàng)新,對評價內(nèi)容“再加工”、“再設計”、“再整合”,使評價體系更貼合高校教學改革的實際,從而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表1 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總之,建立教學評價體系已經(jīng)成為翻轉課堂深入發(fā)展的關鍵因素。[7]本文對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內(nèi)涵的闡釋,指明了綜合評價理念之于翻轉課堂的重要意義。而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理論的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能夠引導高校決策者從多個維度對翻轉課堂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地分析,為解決高校翻轉課堂評價提供了方法指導。尤為關鍵的是,高校翻轉課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方便了課前、課中、課后全部教學過程的信息采集,實現(xiàn)了多種評價主體的參與、多元評價方式的整合、多個評價過程的統(tǒng)一,驗證了教學評價的決策導向、形成性定位和改進性功能之于翻轉課堂的重要性??傊咝7D課堂綜合評價研究,為客觀衡量和科學審視翻轉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優(yōu)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配置、改進教學策略,提供了參考和依據(jù)。但是,該研究只是對高校翻轉課堂評價的開展提供了思路與方法,要使評價真正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仍需要更加精細的設計和更多的實踐檢驗。
[1]王宗軍.綜合評價的方法、問題及其研究趨勢 [J].管理科學學報,1998,1(1): 75-79.
[2]郁濱.系統(tǒng)工程理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171.
[3]康宏.立體化視聽教育網(wǎng)絡綜合評價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1999,(03):68-72.
[4]張韻君.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三維模式研究[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1, (06):583-586.
[5]李力.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雙語教學模式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97-100.
[6]車莉.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大學生培養(yǎng)體系研究 [J].中國青年研究,2013,(10): 70-73.
[7]李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評價體系研究——借鑒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03):96-100.
[8]謝娟,趙詩奎,付秀麗.綜合評價理念下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高等教育,2016,(05): 51-56.
(編輯: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7)10-0018-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05193)、濟南大學科研基金項目(15YB27)和濟南大學教學研究項目(JX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