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燕
摘 要:以蘇人版初三思想品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為例,闡述如何在備課及上課過程中恰當使用素材,構建真情課堂。同時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巧用素材;真情課堂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說理性很強的學科,如何將課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以恰當?shù)姆绞絺魇诮o學生,并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一直是本學科教師思考的難點所在。雖然教材的內(nèi)容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品質(zhì),思想品德課特別講究材料的時效性。所以思想品德教師要有敏銳的感知力,積極搜集每個階段最典型的素材,恰當?shù)赜迷诮虒W中。筆者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為例來談談如何巧用素材,構建真情課堂。
一、素材選取的途徑
網(wǎng)絡的普及讓素材的選取變得容易,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教師要從粗到細進行幾番篩選。第一輪的素材采集比較粗略,根據(jù)教學要求選取一定數(shù)量的素材,然后對這些素材進一步地精細化。除了網(wǎng)絡選取素材外,筆者還比較重視校本素材的搜集,因為這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場所,所以此類素材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但校本素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時留意和搜集?!逗霌P中華民族精神》這一課在備課時用了大量的時間來搜集素材,在素材充分的基礎上進行了篩選,發(fā)現(xiàn)可用的素材很豐富,如“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建黨95周年”“天宮二號”“女排精神”、相關校本素材等。
二、巧用素材,完成整個教學框架的構建
初三學習到《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們都覺得困難比較大,首先是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比較多,如何完成各個問題之間的銜接需要仔細斟酌。另外,本課最難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情感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對素材的篩選上特別注意。素材是為教學內(nèi)容服務的,不是越多越好,簡單的堆積。所以在第二輪的篩選時,筆者將一些素材果斷地舍棄了,剩下的力求做到物盡其用、巧妙設置。
長征精神是本課的主線,課前播放本校女生小合唱《十送紅軍》,奠定本課基調(diào)。這個小合唱是本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小節(jié)目,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課前開始播放的話也能達到一個靜心、過渡的作用。導入部分是從長征油畫講到2016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4個課題,再轉入本課中心概念——民族精神。其中穿插學生問答,避免課件文字的過多堆積,比較自然流暢。
新授部分的切入點,筆者引用了魯迅關于民族精神的一段話,然后借用古詩采取連線形式讓學生體驗古人們的滿腔情懷。這樣的設置既有知識點的傳授,又實現(xiàn)了學科間的聯(lián)系、拓展。學生的齊聲朗讀也使課堂有了一種蕩氣回腸之感,這樣會實現(xiàn)一個情感上的共鳴。
建黨95周年的宣傳視頻是一個要用足、用巧的素材。因為合理的使用可以一下子完成幾個知識點的教學,另外,它本身比較感人,可以在情感層面充分挖掘,實現(xiàn)情感上的第二次共鳴。經(jīng)過剪輯,本段視頻控制在4分鐘左右,設置了3個問題,完成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和易錯題的訓練。其間還需要教師有一定的語言表現(xiàn)力,以適當?shù)恼Z速、語調(diào)、神態(tài)等來達到對整個教室的控制力。
第二板塊關于“中國精神”這個概念,筆者選用了“天宮二號”這一熱點素材。這個熱點的相關新聞材料非常多,如何來呈現(xiàn)并為教學服務需要反復考量。單純地播放一段發(fā)射視頻其實沒有實質(zhì)意義,而且同一堂課也要盡可能避免視頻的堆積。所以這次筆者選取了共青團中央的一篇微博《謝謝你們當年的不收之恩,最終把我們逼成了你們最害怕的樣子!》,設置上先請學生朗讀材料,然后引用網(wǎng)友跟帖。當然在跟帖的選擇上筆者做了一些處理,為之后的知識點呈現(xiàn)做了鋪墊。以第一個網(wǎng)友所說的“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切入點來轉入中國精神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比較自然流暢。這個版塊中熱點材料的精選和網(wǎng)友跟帖的巧妙設置除了可以完成知識的傳授,還可以形成本課第三次的情感共鳴。
第三板塊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來學好這24個字是需要仔細思量的。這里筆者引用了“家風”的概念,從傳統(tǒng)美德來聯(lián)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不是要學生知道24個字是什么,而是要突出如何來“踐行”。這里插入了校本資源——“最美家長志愿者”,從家長談到我們自己該如何來做。
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現(xiàn)實教學中素材滯后的問題
要上好一節(jié)課,之前的備課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但教學時間長了以后,教師會產(chǎn)生惰性,發(fā)現(xiàn)用老教案、老課件不是也能完成教學任務嗎?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突破自我,并加強教研組成員之間的交流。比如《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一課的主線——紅軍長征精神,今年是熱點,用得也比較好,但明年就面臨一個時效性問題,需要教師重新選擇更恰當?shù)乃夭摹?/p>
2.素材的有效利用問題
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更多關注素材是否新、是否熱,而在如何有效利用上還有所欠缺。比如,材料的呈現(xiàn)形式可有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但任何一種方式都不宜過多,否則學生會產(chǎn)生視覺疲勞和思路上的混亂。另外,如何深度挖掘是一直需要思考的問題。
3.備課環(huán)節(jié)與學生實際情況之間的落差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一課中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分,設想了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這里就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時間的設置太少。因為本課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能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也就兩三分鐘,另外,初三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要比初一階段降低很多,所以討論不夠充分,學生回答也不熱烈,使原本的設想流于形式。這樣的情形就需要各學科教師加強交流,從平時就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并珍惜每一次課堂上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
總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除了為應試考慮,完成知識點的講授和鞏固,更重要的其實就是思想上的洗禮、情感上的感化、行為上的改進。要做到這些,不僅需要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上做到細致到位,更要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從素材選擇、使用開始,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