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俗話說:“畫龍要點睛,編簍要收口?!毙W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教育實踐證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結尾不但可以起到概括、深化,增強記憶,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完美、渾然一體,彰顯出一種和諧美的效果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產生余興未消、意猶未盡之感,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獨特魅力。那么,怎樣使數學課堂結尾既精彩又高效呢?
1.趣味游戲結尾,妙趣橫生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每個學生都愿意參加,游戲教學能讓學生獲得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在數學課堂結尾處教師可設計一個有新鮮味、有新奇感的小游戲,讓學生調節(jié)疲勞、保持興趣。例如,教學“因數和倍數”時,在即將下課的前幾分鐘,教師在教室黑板上端端正正寫上“2”,首先請座位號是2的倍數的學生走出教室;接著,在黑板上寫“3”“5”,讓座位號是3和5的倍數的學生離開教室;最后,教師追問學生說:“這時,老師出哪個數,你們都可以走呢?”學生們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說:“1。”其余的學生在“叮鈴鈴……”的下課鈴聲中歡聲笑語地走出教室。這樣結尾,讓學生感到雖已下課,但回味無窮。
2.首尾呼應結尾,發(fā)人深思
教師要善于用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巧妙地激起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懸念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結尾時,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新知解除懸念,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達到首尾呼應,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實用性。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情境:
課的開始:
師:同學們來做個游戲,猜猜看。
點擊多媒體課件,大屏幕上出現:紅、黃、藍、綠、紅、黃、藍、綠、紅、黃、藍、綠……不同顏色的氣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屏幕圖,你們報個數,老師來猜氣球。
生1:第26個。
師:黃氣球。
生2:第13個。
師:紅氣球。
生3:第39個 。
師:藍氣球。
生4:第35個。
師:藍氣球。
(學生感到很驚訝,老師真厲害)
師:等同學們學完了今天的課以后,你們比老師更厲害!
……
課的結尾:
師:想一想,剛才老師為什么猜得快呢?其實老師就是利用了有余數的除法,誰想向老師挑戰(zhàn)呢?
師:第9個。
生:紅氣球。
師:請你說說理由。
生:9除以4得2余1,也就是說兩組后的第1個就是紅氣球!
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在實踐中猜一猜,體驗成功樂趣,把整節(jié)課的學習推向了高潮,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拓展延伸結尾,引人入勝
一堂數學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的終結,教師可在學過內容的基礎上,適時加以拓展與延伸,鼓勵學生探索新奧妙,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生長點,體驗探究樂趣。例如,教學“年、月、日”知識后,教師出示問題,拓展延伸課堂新知,追問學生:“同學們,通常每個4年中有3個平年、1個閏年,你們知道嗎?為什么?通常所經過的一日時間,是怎么產生出來的呢?請你們尋找課外讀物,認真閱讀,自己分析,找到正確的答案?!边@樣一來,學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發(fā),迫切盼望“且聽下回分解”。通過從課內內容延伸到課外閱讀,讓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學生運用已知去獲得新知,拓展了閱讀范圍,促進了思維的積極發(fā)展。
4.情感升華結尾,回味無窮
教師精彩的結束語,撥動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弦,升華了主題。當教師快上完數學課時,有意留下一個“尾巴”,使學生感到課已盡而言未盡,造成懸念,回味無窮。例如,教學“小數除以整數”新授課時,教師小結完本課內容后,提出問題:“21.45÷15,小數除以整數,如果把15縮小100倍,即21.45÷15→21.45÷0.15,小數除以小數,該如何計算呢?”教師通過設疑引出探究的小結,引導學生盤活資源,運用已知去探究新知,激活學習內驅力,構建新知識點,讓學生從體驗成功中得到滿足。
一堂課的結尾又像一出戲的落幕,描龍畫鳳,貴在點睛。匠心獨運的課堂結束,幫助學生總結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理清了課堂教學的脈絡,加深了學生的記憶,鞏固新知、激發(fā)心靈、開發(fā)智力、活躍思維,從而促進課堂有一個完美的結局,讓數學課堂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謝紅芳.言已盡而意無窮——淺析小學數學課堂結尾藝術[J].小學教學參考,2010(14).
[2]黃小平.小學數學課堂結尾設計探討[J].黑河教育,2011(12).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常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