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瑜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在數(shù)據(jù)分析的基礎上對高中生希望信念的現(xiàn)狀進行整理,并通過觀看、討論分析電影的主題思想,在確定電影角色可以促進高中生希望信念發(fā)展的基礎上,又進行3次電影重點片段重點分析,讓電影的主題思想深入學生心中,并將電影對高中生希望信念的影響延伸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通過觀影培養(yǎng),學生的希望信念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電影;希望;信念;實效性
高中階段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此階段如果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其希望,堅定其信念,他們勢必會為自己的生命有所作為或堅持努力,這樣不僅可以豐盈高中生的生命,鼓舞他們?yōu)樽约旱娜松鴬^斗,還會為國家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希望。
一、希望信念的定義
希望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目標的堅定和執(zhí)著追求,是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高度體現(xiàn)。希望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它們相互依賴、相互支撐。希望是信念的根據(jù)和前提,希望為信念提供了方向和內容,信念是希望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希望的實現(xiàn)要靠信念來堅定。
二、希望信念的作用
國外研究表明,具有高水平的希望信念的人較少經歷抑郁和焦慮,他們更有能力處理和解決問題。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與個體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學生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形成強大的動力和精神支柱,找到學習和生活的方向,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動力,特別是對于處于成長發(fā)育和學習進步關鍵時期的高中生來說,樹立充滿自信、豁達樂觀的希望信念,將對其人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中生希望信念的現(xiàn)狀特征及形成原因
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高中生希望信念的現(xiàn)狀,我們在閱讀大量相關文獻以及在張沖(2011年)《中小學生希望量表編制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稍作修改編制開放性的《高中生希望信念調查問卷》(見附件1)通過多次的預試與修訂問卷,達到了較好的信效度。此問卷共15道問題。所有題目采用5點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進行評定。
縱觀學生的希望信念的現(xiàn)狀,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學生相對處于比較封閉的圈子里面,高中由于升學的壓力,以傳授文化知識為主,受到的希望信念這方面的教育不夠,學生還不能夠完全的了解和清晰的感受到希望信念對自己的作用。
2.希望的核心概念是目標,而大多數(shù)的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要考上大學,學生十幾年的學習目的也是為了考上大學,這些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但學生很少認真考慮他們對未來的期望是什么?自己為什么要考大學?考個什么樣的大學?考上大學干什么?所以對于未來自己要追求的東西缺乏積極主動性,也很難有堅定的信念。
3.任何希望的實現(xiàn)都需要一步一步有計劃的實施和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學習更是一個滴水穿石,積流成洲,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現(xiàn)在的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往往情緒起伏較大,時而豪情滿志,急于求成,時而遇到一點點的不順就會萎靡不振。
正因如此,我們要加強對高中生信念希望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和了解到希望信念的作用,引導他們主動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樹立積極的希望和信念,端正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合理設定自己的目標,正確認識各種挫折和失敗,對未來充滿希望,并堅定地堅持。
四、心理電影的選擇、觀看和討論
電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感染性??梢酝ㄟ^觀看電影情節(jié),讓學生對電影中的一些重要情節(jié)予以學習和強化,并獲得認知上的改變。本研究旨在尋找一些有關信念希望方面的電影來讓學生觀看,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希望信念水平。
(一)電影的選擇
在希望信念心理學電影的選擇上,一是結合心理學電影的選片原則,符合高中學生的接受特點,主題鮮明僅僅圍繞希望與信念為內容的電影;二是查閱了大量有關的希望、信念的電影文獻;三是在正規(guī)的電影網(wǎng)站和電影貼吧上面進行調查,結合了本校的幾位有多年班主任經驗的名師們的推薦,最后也聽取了多位心理專業(yè)教師及電影欣賞專業(yè)教師的意見,最終選取了《肖申克的救贖》《風雨哈佛路》《地心引力》《美麗心靈》讓學生進行觀看。
(二)心理電影的觀看過程
本文的主題是對學生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紤]到高一學生剛升入高中,如果能夠及時的進行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會有更大的影響,所以在高一成立了心理社團,后通過篩選最后組成了50個人的心理社團,24個男生26個女生。這50個人大都是一些對心理學比較熱愛且有強烈得參加愿望,或者是自身對心理學有需要的一些人,在選擇的時候也考慮了年齡,性別等各個方面的需要,以保證研究的代表性。為了不影響學生的正常上課時間,并且保證心理社團學生的參與,特選在了我們學校周日下午2:30-6:00這個時間段,因為我們學校每個小周末的下午是學生休息的時間。地點在學校的團體心理輔導室,空間合適,多媒體齊全,空間上與教學樓分開,適合進行觀影活動。
(三)討論
在觀看電影之后,開始進行討論分享,此部分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觀影活動的結果,加深對電影主人公希望信念品質的理解,借由主人公的榜樣作用來強大學生的內心力量。
五、高中生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
電影課是通過“看片-模仿-內化-深化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達到陶冶情操,震撼心靈的目的。高中生也正處于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充滿憧憬的時刻,如何引發(fā)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深刻的思考,并充滿希望的堅持下去是本研究的重要目的,這樣的目的也不是一次的電影就可以達到長久的效果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根據(jù)班杜拉的學習理論,結合肖申克救贖的相關電影片段,我們又進行了三周三次的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
六、心理學電影培養(yǎng)學生希望信念的實效性顯現(xiàn)
(一)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對高中生的影響
結合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對高中生進行了希望信念的培養(yǎng),期間進行了整片觀看與重點片段重點觀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了一個月培養(yǎng),在觀影及培養(yǎng)前后測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希望信念在觀影及培養(yǎng)后,希望信念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二)培養(yǎng)效果的質性資料的分析
希望信念的課程結束一周后,對班級的50名同學隨機抽取6位進行訪談,對訪談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在觀看電影及重點培養(yǎng)之后,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生紛紛表示,在觀看電影及幾次希望信念品質的培養(yǎng)訓練之后,他們有了很大的轉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相信自己的未來美好; 目標更清晰,更能夠腳踏實地了; 面對困難時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了,情緒也平和了很多; 做事情更能夠堅持了;面對困境和環(huán)境挑戰(zhàn)的信心也得到了顯著增強。原因可能在于學生感受到了主人公安迪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通過影片的觀看對觀影的高中生產生了強大的感染力。而這種感染力通過集體的觀影形式由個體擴散到群體當中,擴大了影片的影響作用。同時重點片段的重復播放在學生的個體心理經驗中得到了強化,這種觀影培養(yǎng)不僅讓學生的希望信念的水平得以提高,而且讓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可以正確對待電影教育,建立一種積極而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田莉娟.中學生希望特質的評定及干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石國興,田莉娟.希望特質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檢驗[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