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
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按照教師教學規(guī)定的物理邏輯思維學習,注重知識學習,忽略物理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傳統(tǒng)物理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的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果.下面主要介紹探究性學習中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探究性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學習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思維活躍,正處于興趣形成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本身有著較強的求知欲望.物理知識有趣、生動,通過聲光色特點吸引學生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產生探究反應原理的欲望.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應用
1.利用探究學習,拓寬學生的思維
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能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拓寬學生的思維.
例1 A、B兩球質量相等且處于一光滑水平面上,兩者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假設兩球斥力恒定,原先兩球被按住處于靜止狀態(tài),給A球施加速度v0,并沿著兩球連線向B球射擊,B球初速度為零;如果兩球間的距離從最小值到剛恢復到原始值經歷的時間為t0,求恒定斥力作用下B球的加速度.
解題思路:這是一道典型的運行力學綜合題目.解題的關鍵是,要把握兩球間距最小狀態(tài)與恢復原始值遵循的物理模型,挖掘到相關信息.A球射向B球時,前者處于勻減速直線運動,后者處于勻加速直線運動,兩者距離最近時是速度相等的狀態(tài),恢復到原始值過程中兩球發(fā)生一次彈性碰撞.根據動量守恒與機械能守恒定律,兩球產生速度交換.
解:設兩球速度相等時速度為v,恢復到原始值時A球速度為v1、B球速度為v2,得出相關公式:
2.創(chuàng)新思路,提高解題效率
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解題效率.比如,在解決力學題目時,圖解法是一種常見的方法.
例2 如圖1,輕桿BO一端用光滑鉸鏈固定在輕桿AO上.將一重物掛在B端,通過一細繩連接,且經過A處光滑小滑輪,使用外力F拉住.現如今在外力作用下向左邊緩緩拉細繩,兩桿之間的夾角θ慢慢縮小.整個過程中拉力F與桿BO所受壓力FN的情況是( ).
A.F恒定不變 B.FN恒定不變
C.F先減少后增大 D.FN先減小后增大
解題思路:研究對象選擇BO桿的B端,如圖2,得到力的三角形.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解決問題.其中三角形OBA與力的三角形相似.假設AO高為H,BO長為L,繩長l.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可得出FN與G比例關系,在l變小的過程中,FN不變,且F逐漸變小.答案為B.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講“探究物體速度變化與功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借助實驗開展教學:(1)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掌握具體知識點,了解重力功與勢能改變量間的聯系,掌握彈性勢能的表達式.(2)結合實驗提出具體問題.如,物體受到力做功與動能間存在何種聯系?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通過思索與討論制定不同的方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討論確定實驗方案后,準備好實驗器材:小車、橡皮筋、模板等,學生單獨操作實驗,整個過程注意力高度集中,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具體題目與實驗教學,發(fā)揮探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與作用,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