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哨東下坡,復(fù)上山登頂。東瞰峽江環(huán)峽東入,洞門即在東峽下。
余所登山處,正與其上雙崖平對,門猶為曲掩,但見峭崖西向,涌水東傾,搗穴吞流之勢,已無隱形矣。東北三里,逾嶺脊下山。二里,則極東石壁回聳,如環(huán)半城,下開洞門北向。余望之有異,從之直下,一里,抵峽中。一又一里半,抵東壁下。稍南上,洞門廓然,上大書“云津洞”,蓋水洞中門也。游顏洞以云津為奇:從前門架橋入,出后門,約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門延景,其上又絕壁回環(huán),故自奇絕。余不能入其前洞,而得之重崿絕巘間,且但知萬象、南明,不復(fù)知有云津也,誠出余意外。遂瞰洞而下。洞底水從西南穴中來,盤門內(nèi)而東,復(fù)入東南穴去。
余下臨水湄,徑之,水闊三丈,洞高五六丈,而東西當(dāng)門透明處,徑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橋莫能行。出水西穴,漸暗不可遠(yuǎn)窺;東為水入穴處,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繽紛窈窕。復(fù)上出洞外,上眺東南北三面,但環(huán)壁無可上。仍西出舊道,北上山。東一里,逾嶺,已陟東壁回環(huán)上。
嶺埠中東向一里,其地南北各起層峰,石崖時突,萬象洞即在北崖上,乃導(dǎo)者妄謂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東向,高四丈,水從中涌出,兩崖角起,前對為峽,水出洞破峽,勢極雄壯,蓋水洞后門也。(《游顏洞記》)
從金雞哨往東下坡,又登上山頂。往東俯瞰,峽谷中的江水繞著峽谷往東流進(jìn)洞,洞口就在東邊的峽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頂,正好與洞頂兩邊的石崖平行相對,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見陡峭的石崖向西,洶涌的江水向東傾瀉,水搗洞穴、洞吞江流的氣勢,已經(jīng)暴露無遺了。往東北走三里,越過嶺脊下山。二里,則最東面的石壁旋轉(zhuǎn)著聳起,如同半圓形的城墻,下面敞開著的洞門朝北。我看其地勢不同尋常,從嶺上直下,一里,抵達(dá)峽谷中,又走一里半,來到東面的石壁下。稍稍往南上去,便是十分開闊的洞口,洞門上寫著“云津洞”三個大字,原來是水洞的中門。游顏洞以游云津洞為奇特:從前門架橋進(jìn)洞,從后門出洞,大約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緊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辟有中門,引進(jìn)日光,洞上面又有絕壁旋繞,所以自然是奇妙絕頂。我沒能從前門進(jìn)入水洞,卻得以從重山險峰之間的中門進(jìn)去,而且原來只知道有萬象洞、南明洞,不知道還有云津洞,游云津洞的確出乎我意料之外。于是俯視著洞而下。洞底的水從西南的洞穴流來,在洞門內(nèi)盤繞著向東流,又從東南的洞穴
流去。
我下到水邊,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寬,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東西之間正當(dāng)門的透明處,洞的直徑大約二十丈。但水從洞中流出流進(jìn),一直逼近朝外的洞壁,所以沒有橋就不能行走。西邊的出水洞,逐漸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遠(yuǎn);東邊水流進(jìn)洞穴之處,旁邊漸漸拓開,隔著水眺望,其中鐘乳石柱直立,繽紛窈窕。又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東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環(huán)繞無法上去。仍然往西從原路出來,往北上山。往東走一里,越嶺,繼而登上了東邊的崖壁,回環(huán)上嶺。
從塢中往東走一里,這里南面、北面分別聳起層層山峰,石崖不時地突起,萬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而向?qū)s亂說在南面崖下。直下一里,抵達(dá)南崖。一個石洞朝東,有四丈高,水從洞中涌出,兩邊的石崖像兩只角一樣聳立,在洞前對峙為峽谷,水一出洞就破峽而去,氣勢極其雄壯,原來是水洞的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