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鳳
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外主動學習,為課堂增加飽和度,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
一、 預習要明確任務
在很多時候,我們對“預習”的要求很籠統(tǒng),不外乎預習生詞、熟悉課文,或更進一步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預習練習。這種預習任務固然不無益處,但由于無明確的任務,學生或敷衍了事,或淺嘗輒止,很少深入了解,對課堂的拓展似乎意義不大。教師應針對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預習任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在準備時,必然會涉及到生字、生詞,學生查閱資料時自然增加了詞語積累,也提高了動手動腦能力。同時,教師應經(jīng)常利用早讀課時間加強對學生預習工作的抽查、監(jiān)督與指導。教師也可嘗試以下策略。
1.提出問題,明確預習任務
例如在《小石潭記》教學中,可設計下列任務作為課前預習:
①利用各種資源,了解作者資料以及相關背景。
②查閱工具書,自學有關生字詞(詳見書后“字詞表”,要求會讀會寫)。
③熟讀課文,初步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由于本單元的主題是“江山多嬌”,教師可讓他們在課前熟悉話題,并進行思考,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可克服緊張心理。更重要的是,因為課前的充分準備,他們能在課堂師生、生生交流中獲得樂趣與成功的滿足感,這無疑對于他們今后更好地預習課文、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2.歸納信息,挖掘教材深度
有些文章,篇幅較長或內(nèi)容較多,學生在預習時會因理解障礙而不愿深入。教師應有效歸納課文相關信息,采用圖表、圖片、卡片等各種形式羅列要點,幫助學生理順思路,從而使預習效果更明顯。例如《都市精靈》一文,從小處落筆,往大處拓展,作者有感于某些現(xiàn)代城市連鳥雀也不見的現(xiàn)實狀況,提出都市中人應當與鳥、魚、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yōu)化生活環(huán)境質(zhì)量的愿望。文章本身難度并不很大,但由于涉及城市較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所以筆者在課前找了一些其他國家或城市愛護動物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再給學生布置了幾個預習題:“都市精靈”是指什么?文中提到了哪些城市中的哪些動物?這些城市中的人們與這些動物的關系如何?作者舒乙對都市的這種變化持怎樣的態(tài)度?要求學生按要求回答。這些工作的開展,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避免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重復學生可快速理解的內(nèi)容,同時能更有效地利用多余的時間對課文進行補充,挖掘深度,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在教學實施中春風化雨
1.任務呈現(xiàn)梯度化
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四種基本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設計相應的任務加以強化。但有的教師習慣于先呈現(xiàn)材料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前失去了對于所學內(nèi)容的預測,造成學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diào),各種水平的學生在遇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恰當?shù)膯栴}時,才會進行自我、主動的學習。課堂教學中新的學習任務和材料呈現(xiàn)階段應強調(diào)兩點:一是集中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二是使學生明確了解材料的組成,以便有整體的方向感。也就是說在呈現(xiàn)材料前,教師應設計一兩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進行學習思考,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授《幽徑悲劇》時,教師可首先從學生最熟悉的學校環(huán)境談起,指出在學校中保持環(huán)境的清潔美麗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開始引入這堂課的一個重要任務——要求三位參賽選手上臺發(fā)表相關演講(學校剛好有這樣一個環(huán)保主題演講的競選活動)。同時向全體學生說明:為了更好地參加這次競選,讓我們共同為這一演講做準備,看誰能贏得最后的勝利。有了這樣一個懸念后,教師開始講授課文內(nèi)容,通過圖片鏈接與想象等方法,與分組討論完成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此時教師又拋出了這堂課剛開始時提到的任務:為競選而演講。要求同學們把討論過的知識作為演講中的材料進行恰當表達。最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跳出課文的框架:保護學校的環(huán)境重要,保護我們的城市環(huán)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的環(huán)境則更重要,因此要求每位同學設計一句廣告語,去喚起所有人保護地球的意識。課后,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詢等方式,找出世界上在環(huán)保方面做得很好的國家,并思考為什么他們能做得如此之好。這節(jié)課教師設計了有梯度的問題與任務,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的焦點話題入手,過渡到課堂中要完成的任務,然后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有據(jù)可依,最后再拓展思維,升華主題。讓學生在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活動中,有線索可循,熟悉教材;又讓其了解材料,真實討論,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從而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2.活動組織有序化
任務型教學強調(diào)小組合作活動,倡導學生的體驗參與,讓學生通過互動來促進學習,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利于小組合作的活動,以達到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但有些課堂活動看似熱鬧非凡,其實收效甚微,活動處于“浮動”狀態(tài),并未真正“互動”起來。小組活動成了課堂的裝飾品和調(diào)味品,教學僅停留于形式和表層。同樣的活動任務,如果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實際把主體、客體、環(huán)境、實施渠道各方面情況聯(lián)系起來進行周密思考,找到最佳結合點,情況會大不一樣。《端午日》公開課時,老師設計了一個新穎的活動形式——模擬采訪,學生也很喜歡。四十分鐘的課,超過四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展示內(nèi)容似乎有些雷同的生與生之間的表演。學生廣泛參與了課堂教學,大家也的確開開心心,但透過熱鬧的表象,我們看到活動中雖然學生較多地開展口語交際了,卻沒有人指出其中的不足,更沒有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實現(xiàn)“在交流過程中,注意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表達內(nèi)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這一目標。這一活動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而忽視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正確把握,忽視了對活動的體驗和反思,反而導致活動華而不實??梢姡處煂顒尤蝿盏挠行蚪M織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降低難度導向化
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通過各種形式,為學生自主獲得學習方法作鋪墊。在講授《我的母親》一文時,要求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細膩、生動、真摯的特點。設計該環(huán)節(jié)題目時,教師先舉出例句,示例怎樣體會,然后提供參考語句,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由學生從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語句并獨立完成語言賞析。由于事先的鋪墊,學生能找準相關語句并合理品味語言。另外,寫作水平是體現(xiàn)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標志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設計一些寫作任務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墒?,學生既要考慮文章體裁、題材、語言,又要考慮謀篇布局及行文的連貫,不少學生常顧此失彼。久而久之,學生會對寫作產(chǎn)生畏懼心理而厭煩寫作。因此在寫作任務布置前,教師可就相似的題材為學生提供一篇范文,以降低寫作的難度。這樣,課堂教學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會向有效方向發(fā)展。
三、教學調(diào)控要合理
教學和評價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特別是日常教學中的發(fā)展性評價,應與教學融為一體,應有利于促進教學。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對那些有錯誤,但又蘊涵創(chuàng)新思維的、不滿足常規(guī)的答案,也要充分鼓勵,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火花。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評價手段,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直接的影響?!靶〗M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簡單有效的方法,這種評價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組內(nèi)合作與組間競爭的運行機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興趣、態(tài)度、參與活動程度及語言表達等及時作出判斷,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樂于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評價手段,真正發(fā)揮學生的潛能,達到“極其高超的境界”,從而真正走出“霧里看花”,走向“撥云見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