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珍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獲得更為有效的發(fā)展。本文就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出幾點個人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創(chuàng)設讓學生產生問題的情境
學生學習的正確方法應該是學生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出來。在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前提下,教師要下定決心從方法、心理等方面有效地引導和幫助學生提出問題。為了讓學生學會提問,教師要以問引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fā)學生質疑、創(chuàng)新的動力,引起認知沖突,產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問號轉化為句號,又產生新的問號,提出新的問題。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僅僅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思維等特點,為他們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他們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趣味四溢的問題情境,使之產生疑問,激發(fā)探索欲望,引導發(fā)問,提高提問能力。
例如,在教學《合并同類項》時,教師可先出示一個代數(shù)式“7a+9ab+6ab-6a-15ab”,然后對學生說:“你們說出任意一組a、b的值,不管數(shù)值有多大,我都能立即說出代數(shù)式的值?!睂W生感到驚訝,立刻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老師這么快能算出代數(shù)式的值?有什么秘訣嗎?”這時老師適時提出:“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訣?”很自然引入了課題,學生被誘導進入教師設計的“圈套”。老師適時板書課題――“合并同類項”,學生馬上紛紛提出“什么是同類項”“怎樣合并同類項”“合并同類項能解答哪些問題”……由于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所以特別想知道答案.不用多說,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情景之下,學生不斷陷入思考又不斷獲得新的、成功的體驗,帶著渴求的心理去探究,課堂上沒有一個同學不是不由自主地學習,一節(jié)課下來,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合并同類項”的知識和技能。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撬伎嫉膭恿驮慈挥袉栴}存在,才會有探究反思。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fā)現(xiàn)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xiàn)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辦成了一半?!币话愕兀伎伎偸菑膯栴}開始。“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思始于疑,疑是點燃思維探索的火種。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一旦遇到疑點、難點一定不能輕易放過,要養(yǎng)成“疑”的好習慣,培養(yǎng)“疑”的思維方式。新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對于許多數(shù)學問題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解析,尤其是那些難度較大的例題和習題更沒有充分的反映思維的過程。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和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師要把握住點撥和指導的“度”,否則會讓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非常不利。學生很容易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學生也就缺乏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告訴學生學習上沒有權威,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才會取得成功。同時,還應該考慮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有利于學生的思考、聯(lián)想并產生問題。要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及時而有效地給予每一個提出問題的學生表揚、激勵和贊美。給學生有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和時間,把課堂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感覺,沒有學生的思考與實踐就沒有真正的數(shù)學學習。
三、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控制著課堂,往往是教師一講到底,且教師講到哪里,學生記到哪里,使得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控制下執(zhí)行著教師預定的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處在教師的壓制下,師生關系是對立的,學生對教師有畏懼感,對學習產生了消極情緒,參與學習的意愿不強,有問題也不敢提出來。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有更多的發(fā)言權與選擇權,使學生有主動思考的時間,有時間和膽量提出問題。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展開預習,遇到不懂的知識大膽地提出來,也可以在課下請教同學和老師。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如有不同見解時,應讓學生大膽地提出來,我們不能單純地為了維護教學秩序和教師的權威將這一掠而過,而應抓住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學生不同的見解也許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處,即使是錯誤的,也可能代表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錯誤,教師應及時加以指導,使學生自行修改,將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四、運用評價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運用有聲語言、無聲語言通過即時性評價激趣,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能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可以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不斷增強。教師在教學中不論學生提的問題質量如何,都應給予鼓勵,做出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評價,這是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興趣的有效手段。如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能力的差異,有的學生所提的問題會偏離教學的軸心,有的問題可能十分幼稚和膚淺。教師對此不能輕易“亮黃牌”,應既給予肯定表揚,又要適當指出問題的所在,這樣既不打擊學生積極性,又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所要探索的問題上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消除學生的“問題”心理障礙,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學生有時會提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和好的解法,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十分到位的表揚鼓勵,甚至以學生本人的名字去命名他的發(fā)現(xiàn)成果。對學生閃出的這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的及時捕捉,及時展示,會激勵他們不斷地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xiàn)。
總之,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極為重要,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提問的基本原則,不斷激發(f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水平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