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
摘 要:《文心雕龍·比興》有言: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比喻不僅是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還有“較喻”這種形式。一個好的比喻,不僅簡單地追求形似,更要精致地追求神似。
關(guān)鍵詞:形似;神似;意境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軼事。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短文《詠雪》則表現(xiàn)了兩位少年兒童的聰明才智。原文是這樣的: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兄子胡兒和兄女謝道韞的回答哪個更好,為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答案可以各抒己見。用“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chǔ)。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蘊,意蘊是物象和意象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蘊。
《文心雕龍·比興》有言: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如:“啊,皇后一樣的無花樹?!眲t顯滑稽,因為無花樹太樸素了,而皇后則很堂皇,二者在通常意義上缺乏顯而易見的想通之處。孫紹振在《名作細讀》中對比喻也有過詳細的解析,他認為比喻不能絕對地追求精確,比喻的生命就是在不精確中求精確。通常的比喻有三種:一是兩個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間的共同點,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二是抓住事物之間的相異點,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吾情”;三是把相同點與相異點統(tǒng)一起來,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孫紹振的解析,真正道出了比喻的實質(zhì),比喻不僅是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還有“較喻”這種形式。一個好的比喻,不僅簡單地追求形似,更要精致地追求神似。如生活中對小孩常用的一個比喻句:這孩子的臉紅得像蘋果,不過比蘋果多了兩個酒窩。這句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孩的可愛。可如果這樣來比喻,效果就大為不同:這孩子的臉紅得像紅燒肉。這個比喻句抓住了小孩的臉紅和紅燒肉的紅的相似點,雖然二者之間的質(zhì)感都是和肉有關(guān),但這個比喻句顯得粗俗,絲毫不能激發(fā)人們對小孩的喜愛。
比喻是一種最常見,運用最廣泛的修辭手法,考試中經(jīng)常涉及到對比喻句的賞析和仿寫。來看看古詩詞中對雪的精妙的比喻句:唐代元稹《南嶺雪》“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南嶺的山頭,雪花紛紛揚揚,好像數(shù)不勝數(shù)的精靈翩翩起舞,遠山變成了一根根美玉,十分耀眼奪目;松樹葉上落滿白雪,像朵朵白云,層層疊疊,非常壯觀。詩人將皚皚的白雪寫得生動有趣,令人心醉神往。唐代詩人高駢《對雪》“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窗外的竿竿青竹,在紛紛揚揚的大雪掩蓋下,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唐代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xiàn)出景象的繁榮壯觀。
而也有些寫雪的比喻句,雖然都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但是卻顯得粗俗,如:“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昨夜北風寒,天公大吐痰。一輪紅日上,便是化痰丸”。這種比喻有不倫不類的怪異感,不和諧感。可見絕妙的比喻不僅文辭優(yōu)美,還意境深厚,讓人有回味之感,而粗糙的比喻俗不可耐,毫無詩意和美感。
再如:“一道閃電,只見山北邊,白茫茫的云海,就像幾萬匹馬向前跑著一樣,順著丹江,一直往東滾著。有幾次風把云塊推過來,玉山就像個大佛爺凸著肚子,把它又擋回去。電閃著,雷打著風卷著云,雨乘著風,整個天空上呀,就像個唱戲的大舞臺?!?/p>
這是一段描寫山區(qū)雷雨時情景的文字,寫出了雷雨時電閃、雷鳴、風卷、云涌的景象。文章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除了其準確的用詞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運用了恰當、準確的比喻,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你看,它把云海比作幾萬匹向前飛奔的馬兒,寫出了風起云涌的磅礴氣勢;把一望無際的天空比作唱戲的大舞臺,突出了當時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熱鬧氣氛。使我們雖未親身經(jīng)歷,但也仿佛身臨其境似的。
比喻用得好,錦上添花,用得不好,弄巧成拙。那么,怎樣能寫出精妙的比喻句呢?
首先,我們在平時對事物觀察要細致全面。千萬不能草率從事,隨便拿來就用,這樣只會笑話百出。其次,比喻不僅要貼切,還要易懂。有這樣一句比喻句:我今天買了一支鋼筆,樣子跟潛水艇似的,頭尖尖的。這里的“鋼筆”是我們常見的,而“潛水艇”倒是大家不太熟悉的。這樣的比喻就不太好,達不到運用比喻句的目的。
再次,使用比喻句還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確性。例如:從走廊的那一頭,走出白求恩大夫,記者們像捕獲野獸似地撲上前去,照相機的閃光燈不停地閃爍著。用“捕獲野獸”來比喻記者們圍住白求恩,顯然是極不恰當?shù)摹?/p>
最后,寫完一句比喻句,還要仔細看看句子前后的搭配是否確切。如“小河像飄動的綢帶”,這一句把“小河”比作“綢帶”,是完全可以的。問題在“飄動的綢帶”,因為這樣一來,使人感到這綢帶是飄在空中的,那用來比喻“小河”自然是不恰當?shù)牧恕?/p>
這樣看來,要寫好比喻句,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你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善于動腦,一定能用比喻句使筆下的文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參考文獻:
[1]孫紹振,名作細讀,圍觀分析個案研究.
[2]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學參考.